杨 静, 梁工谦
(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转化模式研究
杨 静, 梁工谦
(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应用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根据知识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存在形式,提出了面向再制造闭环供应链(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立体模式,基于SECI模型构建了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转化过程及其特点,从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虚拟企业知识共享螺旋升级的内在规律,为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RCLSC);虚拟企业;知识共享;SECI模型
相比于传统企业,虚拟企业的运行模式更能适应再制造闭环供应链(Remanufacturing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RCLSC)的复杂网络与快速运转节奏。以再制造为纽带利用虚拟企业的合作模式,形成完善的面向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虚拟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整合与配置优化,弥补传统企业的运行劣势。在知识时代背景下,伴随着虚拟企业运作周期所产生的互补性、专业性与系统性的知识资源共享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异地性,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分布比传统企业要广,加上再制造相关信息与知识创新过程的不确定等因素,使得知识共享更加困难。目前虚拟企业在RCLSC运作中的应用尚属少数,针对其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更加匮乏,这些直接制约了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发展及其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基于SECI模型系统地研究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转化模式,促进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对其知识共享转化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与掌握,不仅为RCLSC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平台,拓展了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研究视角,更加为改善知识共享有效性,高效整合知识资源,发挥知识竞争优势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从而有助于虚拟企业这种新兴组织形式在RCLSC中的推广应用,对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其知识水平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推动作用。
废旧品的回收是再制造过程的必要环节,由此产生了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逆向物流,由传统正向物流和与之相反的逆向物流共同构成的供应链就是闭环供应链[1-5]。RCLSC是由正向供应链及其末端的顾客的产品作为起点,经过退货、直接再利用、维修、再制造、再循环回收或者废弃处理等逆向运作形成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闭环系统[6-8]。
将虚拟企业的动态企业联盟运作模式应用到RCLSC之中,形成跨组织地域的、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再制造动态联盟就是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其运作需要有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或组织)作为供应链的盟主企业,负责虚拟企业的构建、运作管理、伙伴协调等工作。在组织结构上,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型为两层式结构:一层是实施管理的核心层,另一层是实施操作的松散层。核心层的再制造盟主企业作为虚拟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具有实施闭环供应链运作的责任和义务,在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中扮演组织管理者角色,一般由再制造商担任。构成松散层的是除核心企业以外的其他非核心的盟友企业,可能包括联盟企业、各级分销商和专业回收部门等,分别在运输、回收、检测、再处理等方面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整个再制造过程的市场运作都可以通过虚拟企业来完成,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运作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其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运作流程
2.1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存在形式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过程围绕着核心层与松散层的运作,知识一般以空间维度和时间两种形式存在。
2.1.1空间维度上的知识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在空间维度上可以采用两种分类方法,即知识存在的转化维度和层次维度。转化维度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存在形式。层次维度依据知识所存在的层次分为个人知识、核心企业知识与成员企业知识以及RCLSC的知识。个人知识是指作为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中的个人通过自身有目标、有意识的学习,继而创新应用而获得的知识。核心企业知识是由主导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运作的核心企业所产生的知识,不仅涉及到再制造工程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虚拟企业管理所需的知识。成员企业知识是参与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盟友企业所产生的知识,既包括自身所特有的再制造专业知识,还包括与其他盟友企业之间以及核心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知识等。RCLSC的知识是参与RCLSC的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获取的,包括与上下游企业交往所获取的知识。
2.1.2时间维度上的知识
在时间维度上的知识可以划分为实体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实体性与过程性描绘了知识的两种状态,一是静态的实体,并以此对知识进行分类与测度;二是动态的过程,涉及的是知识所经历的识别、收集、集成、共享与创新等过程,二者统一不可分,在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2.2知识共享过程的立体结构
鉴于知识的存在形式,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相互渗透,构成以时间、转化和层次3个维度所组成的知识共享立体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存在与共享的立体模式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过程不能完全单独依靠一种模式,需要通过立体模式实现,并针对不同情况有所侧重。因此,以知识资源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应该根据不同节点企业对不同性质知识的应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不同人力资源的情况来进行知识共享。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其共享过程涉及到知识的转化与集成,进而实现知识的升级。这里以SECI模型为基础,从知识共享的立体模式出发,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3.1SECI模型的基本环节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广隆在1995年的《创造知识的公司》一书中提出。其中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的、可文本化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属于个人经验和直觉的知识,包括个体思维模式、主观信仰的观点,未经正式化,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沟通,例如个人的经验、技术、文化和习惯等,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主观性[9]。在提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概念之后,野中郁次郎在《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一文中进一步提出SECI模型,阐述了两类知识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过程,即知识共享与创新的过程。如图3所示,知识转化有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联合化(Combination)和内部化(Internalization)4种基本模式。
图3 SECI模型
社会化: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即利用组织内部的共享平台,通过活动观察、师徒式模仿以及创新实践,获取某些技术背后的隐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在组织内部实现这种隐性知识的转移和传播,从而逐步实现个体隐性知识向组织成员的社会化知识的转化,如企业文化、技术理念和专有技术等。
外在化: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由于深层的知识难以被他人获取,而具体的知识易于在组织中转移与传播,所以需要通过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有效地对隐性知识进行表达,转化手法通常有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通过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系统化整理与知识加工,实现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促进知识增值。
联合化: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即知识主体通过各种媒体产生的语言或数字符号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效整合、系统化升级。该阶段主要是在原有初级阶段显性知识的基础上,在知识结构等方面向高级阶段的显性知识转化,以此促进组织知识体系的扩大与知识共享。
内部化: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经过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与联合化,原有的知识已经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显性知识,这些积累的显性知识具有价值性的知识结构,经过进一步的具体化与系统化处理,会被组织内部员工吸收、消化,并升华成新的隐性知识,成为专用性的核心技术。
这4个过程在知识共享和创新过程中紧密联系,均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知识共享的内在本质特征。SECI模型描述了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在组织中的转化和传播扩散,阐释了知识由“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持续转化的增值和创新的规律。通过整个转化过程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往复,从而实现知识的持续积累与创新,呈现出一个总体不断上升的过程。因此SECI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实现的知识创造与积累的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3.2基于SECI的知识共享的螺旋模型
通过社会化、外在化、联合化与内部化4种基本模式的深入研究,SECI模型系统地描述了知识共享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升级过程,揭示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知识转化的全过程,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对于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来说,其运作管理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组织间的知识流动过程以及知识在成员企业间的共享与传播。通过各节点企业传播与交换信息、经验技术等显性与隐性知识,并对其进行相互转化与升华提炼,来实现知识的价值协同,增强虚拟企业的知识存量与知识优势。伴随着再制造过程实现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转化与提升,进而提升再制造产业整体的知识水平。根据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立体结构,提出基于SECI的知识共享多层次立体转化模式,如图4所示。
RCLSC虚拟企业包括个体层面、成员企业层面和核心企业层面,以及由这3个层面共同组成的RCLSC层面。在知识共享多层次的转化过程中,个体层面、成员企业层面以及核心企业层面3个层面各自按照SECI模型的社会化、外在化、联合化与内在化过程,实现层次内部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升级,再由个体知识层面向成员企业层面,到核心企业层面的知识跨级转化。个体所具有的、再制造相关的、具有观念性与操作性的知识,通过跨层次的转化,升级到成员企业进行再制造松散层运作的系统性知识与共鸣性知识,然后再次通过跨层次的转化,进一步地汇总集成,变为面向RCLSC的核心企业进行核心层运作所需要的具有互补性与系统性的知识,实现面向RCLSC的个体化知识—组织化知识—集成化知识升级转化。
图4 基于SECI的知识共享多层次立体转化模型
鉴于虚拟企业的特点,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的螺旋模型是动态、开放、互动、螺旋上升的知识共享模式。依托多个“显性—隐性”与“隐性—显性”的知识转化,前后衔接,实现多次、反复、持续不断的知识吸纳、积累、创造、应用、共享,实现知识螺旋式升级,促进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基于SECI的知识共享模型体现了知识共享的动态演化过程。伴随着成员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共享,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在虚拟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不断转化、传播、循环、螺旋发展,实现了再制造产业发展所必须知识的共享、增值和创新。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线性的,而是动态演化、螺旋上升的知识过程,这个过程提升了知识的系统性、复杂性与全面性。
b.基于SECI的知识共享模式体现了成员企业之间的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通过纵向和横向等多个层面知识的交叉联系,进而实现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应用。其中,纵向层面的知识共享较有系统性,是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再制造业务层面的知识共享,这种知识链接具有系统性和有序化,如图5所示,螺旋型知识共享包含在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上游成员企业与下游成员企业之间所发生的直接再制造产品价值链的业务联系中。
图5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纵向层面的螺旋知识共享
横向联系则是在再制造项目结束、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解体之后,待到核心企业识别新的再制造机会,组建新的虚拟企业,或是成员企业响应再制造机会,投身到新的虚拟企业之中而发生的虚拟企业之间的横向知识共享。通过动态的再制造虚拟联盟,不断地扩展知识储备,一方面将原有知识带到新的联盟之中,一方面也在新的联盟中获取知识,进而将知识不断地积累、转化、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再制造产业的知识共享与创新,如图6所示。
图6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横向层面的螺旋知识共享
c.基于SECI的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多维演进。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是纵横双方向发展多维演进的动态过程,依赖于多个主体。既存在同一层面的RCLSC的成员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也存在不同层面的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成员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担当了知识的发送者与知识的接受者的双重角色。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基于SECI的知识共享模式体现了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是一个复杂多维的知识传播、集成、创新与扩散的过程。
(2)螺旋上升。这是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发展形态。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知识共享都符合SECI的发展模式,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完成社会化、外在化、联合化与内部化4种基本模式循环转化升级,实现知识的创新演进。
(3)合作竞争。这主要是针对横向层面的知识共享而言,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动态构建,使得横向的核心企业之间、与供应链的同节点位置的成员企业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这是知识不断演进创新的动力。参与企业通过基于SECI的知识共享的过程,不断地学习技术并不断把知识内化,同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感知与转化条件进行不断的修正,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再带入新的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之中。
(4)协同创新。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过程,实现了知识非线性的螺旋式升级,呈现出由多个知识螺旋体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共享与创新过程。通过SECI模型实现层次维度上的知识共享转化升级,完成显性和隐性知识动态相互作用的螺旋上升过程[10]。也就是说,通过多个SECI模型的叠加组成了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实现了知识的扩展升级。
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转化模式就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层次维度上的螺旋转化升级过程。本文对转化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知识资源的集成、创新与增值,更为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由于知识共享效果的滞后性,数据收集难度较大。随着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与成熟,面向RCLSC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进一步得以应用与推广,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支持并完善相关的理论,从而更好地促进该虚拟企业知识共享转化的有效性提升,推动再制造产业知识水平的增长。
[1] 黄祖庆,易荣华,达庆利.第三方负责回收的RCLSC决策结构的效率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3):73-77.
[2] Blackburn J D,Guide V D,Souza G C,et al. Reverse supply chains for commercial return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4,46(2):6-22.
[3] 颜荣芳,程永宏,王彩霞.RCLSC最优差别定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3(2):90-97.
[4] Schultmann F,Zumkeller M,Rentz O. Modeling reverse logistic tasks withi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 an example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1(3):1033-1050.
[5] 黄宗盛,聂佳佳,胡培.基于微分对策的RCLSC回收渠道选择策略[J].管理工程学报,2013(3):93-102.
[6] 张曙红,张金隆,冷凯君.基于政府激励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18(12):2750-2755.
[7] 郭军华,李帮义,倪明.WTP差异下RCLSC的定价策略与协调机制[J].系统管理学报,2012(9):617-624.
[8] Nunen J A E E,Euidwijk R A.E-enabled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4,6(2):40-54.
[9] 张树义,雷星晖,李晓龙.从网络战略联盟到战略联盟网络:企业战略联盟的演进路径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管理评论,2006(8):33-40.
[10] 杨德群,朝军.知识创造螺旋机理:认识论-本体论的观点[J].情报科学,2004(11):1327-1330.
ResearchontheKnowledgeSharingTransformedModelofVirtualEnterprisesforRemanufacturingClosed-LoopSupplyChain
YANG Jing, LIANG Gongqi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129, China)
Applying the virtual enterprises pattern, the paper presents dimensional mode of virtual enterprises for Remanufacturing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RCLSC) according to existence of knowledge in time dimension and spatial dimension. And based on SECI models, it constructs transformed 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of virtual enterprises for RCLSC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it makes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btains the spiraling upgrade proces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this virtual enterprises for RCLSC.
Remanufacturing Closed Loop Supply Chain (RCLSC); Virtual Enterprises; Knowledge Sharing; SECI Model
10.3969/j.issn.2095-509X.2014.05.007
2014-0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01085,70771089)
杨静(1985—),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知识管理、制造工程。
TP270
A
2095-509X(2014)05-0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