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2014-09-05 12:46韩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渗液液化腹部

韩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韩鸿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6例, 分别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院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不同护理干预, 有助于避免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等并发症, 而年龄较大、肥胖患者发生率更高, 切口脂肪液化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1], 患者康复受到一定影响,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因此在术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对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9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男43例, 女49例, 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50.36±5.12)岁,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均符合WHO中关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标准。其中切口裂开62例, 切口未裂开30例, 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红肿, 敷料渗出液为淡黄色, 穿刺、挤压切口可见坏死组织渗出, 合并症:糖尿病26例、肥胖66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6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用切口监测、预防感染等常规临床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①术后加强对切口部位的监测, 观察切口部位皮肤颜色、渗液渗出量、颜色等, 保证敷料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污染导致的感染;②对切口张力进行观察, 尤其是伴随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③加强对切口保护, 在患者翻身、上厕所时, 由医护人员协助, 尽量减少切口的牵拉, 避免腹压过大导致的切口拉开;④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半卧位, 从而促进切口部位的愈合。⑤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等患者, 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同时采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

1.2.2 基础护理 ①保证良好室内环境, 保证充分通风, 定期消毒清洁;②患者尽量穿棉质内衣物, 保证床位及衣物干燥, 避免切口污染;②可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 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常更换体位;③术后腹胀患者可进行胃肠减压或肛管排气。

1.2.3 心理护理 切口愈合不良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担心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可导致患者的不理解,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 要保证足够的耐心, 详细询问患者担心的因素, 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将切口液化、切口感染具体知识告知患者, 使其能够自我区分, 减少其心理压力;②在每次换药时, 对害怕的患者进行安抚, 同时将好转信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建立其信心。③在日常护理中, 医护人员可对腹部手术后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告知患者, 同时将缓解疼痛、预防感染等基础知识告知患者及家属, 使其能够实现自我护理。

1.2.4 饮食护理 由专门营养师、主治医生及患者制定饮食方案, 在饮食方案的制定中尽量尊重患者的饮食爱好及习惯, 合理搭配。饮食尽量以纤维素、高蛋白为主, 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尽量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 多食芹菜、水果、鱼类、粗粮等食物, 促进排便, 预防便秘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2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 切口渗液均消失, 切口部位出现新鲜肉芽组织, 切口愈合后出院, 观察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x-±s)

2.2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参考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 经对症处理后均消退, 并发症发生率为13%,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认为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较多:①手术过程中, 高频电刀使用次数过多, 温度较高等导致脂肪组织受到损伤, 从而引起血肿、渗血等, 继发死腔, 从而导致脂肪组织液化坏死的发生[2];②肥胖患者脂肪组织极易出现缺血,导致无菌性坏死, 从而导致切口部位出现渗出液, 延长伤口愈合;③在手术操作中, 止血不彻底、缝合方法不当等均是导致脂肪液化坏死的发生;④伴随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极易出现脂肪液化。为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术前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患者, 要对其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 从而减少脂肪液化发生;在手术操作中要合理使用电刀、加强对切口的保护, 在缝合皮下组织时, 彻底拭去失活脂肪组织, 对皮下层缝合时要松紧适中, 避免出现死腔[3];对于合并症或皮下脂肪层较厚患者术后可进行持续负压引流, 从而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在术后要严格观察切口情况并给予相应的优质护理, 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 由此可知,在腹部切口术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 能够促进切口脂肪液化的康复, 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效果显著。

[1] 李娉婷.25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9, 3(9):790.

[2] 刘中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外医疗, 2011, 30(26):160.

[3] 张子群.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3): 219-220.

455000 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

猜你喜欢
渗液液化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