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轶
胫骨和股骨多段骨折带锁髓内针治疗预后观察
曲轶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针在治疗胫骨和股骨多段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 分析其预后效果, 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胫骨和股骨多段性骨折患者5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予以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通过术后CT检查和骨折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5例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 观察组则有2例的浅表皮肤出现感染, 整体预后良好,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能维持胫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带锁髓内针;胫骨和股骨多段骨折;预后
高处坠落、遭遇车祸及其余外部暴力等都会导致胫骨和股骨多段性骨折, 患者会出现髁部肿胀、畸形以致无法行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1]。如不给予积极治疗, 容易遗留患肢力量减弱、活动疼痛等后遗症, 然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差,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寻找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迫在眉睫。对此做出以下研究, 选取河南省桐柏县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在2010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胫骨和股骨多段性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 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50例胫骨和股骨多段性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0例, 年龄为26~71岁。根据骨折分型标准, 25例患者中Ⅰ型5例, Ⅱ型10例, Ⅲ型10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1例, 年龄为28~68岁。根据骨折分型标准, 25例患者中Ⅰ型4例, Ⅱ型9例, Ⅲ型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对比治疗的方式,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观察组则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术予以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
1.2.1 对照组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按照AO组织推荐技术的要求[2], 对胫骨和股骨多段性骨折进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之后对患者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前臂于中立位即可。1. 2. 2 观察组 术前全麻, 采用00Cr18Ni15Mo3N不锈钢、纯钛和Ti6AL4V钛合金髓内针, 直径大约为8 mm。取其仰卧位,手术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 尽量不切开骨折部分, 采用闭合复位、非扩髓穿针技术实施手术。对于螺旋形或者斜行骨碎片,采用了可吸收线捆扎, 骨缺损患者则采用自体骼骨植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密度的改善情况。
1.4 判定依据 ①痊愈:患者的症状消失, 经过X线片检查显示, 在骨折地方出现连续性的骨痂, 且骨折线基本不见。②显效: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CT显示, 患者在骨折的地方出现大量的骨痂。③有效:患者的症状、体征有了改善, CT显示, 患者在骨折的地方出现中等的骨痂。④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但没有得到缓解, 反而还加剧。
1.5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方法上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2.2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说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但在并发症方面显示出了局限性。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胫骨和股骨多段性骨折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保守治疗的预后效果比较差, 因此外科手术是临床上通常会采用的治疗方式。通过表1和表2, 可以知道带锁髓内针的疗效显著, 并发症也较少。
治疗原理, 带锁髓内针是利用远近锁定作用, 锁定部位的骨质比较好, 使得固定取得了良好的轴向稳定和旋转, 保证了术后患者能够进行早期的锻炼。同时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固定的部位选取的是远离骨折部位, 对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不会造成损伤, 这也为术后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提供了保障。
[1] 王峰.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多段骨折 25 例临床研究.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 2010,11(9):1704-1705.
[2] 冯恩山,窦洪磊,高海丽.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4(9):1196.
474750 河南省桐柏县第三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