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为例谈多媒体演示教学

2014-09-04 10:23郑卫东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动手操作多媒体

郑卫东

摘 要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凭借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运用,习惯于用多媒体演示替代动手操作。尽管动手操作比多媒体演示费时费力,但它对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践能力、科学态度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动手操作 轴对称图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31-02

最近在教学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时遇到一个困惑:在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如何进行巩固练习?请看以下片段:

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普通的平行四边形图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大多数学生:“是。”

师:“再仔细看看”。

少数学生:“不是”。

师课件演示:“无论怎么对折,两边都不能完全重合”。

学生:“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多媒体普及化环境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用课件而不是动手操作来证实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课前准备阶段,网上的课件唾手可得,比起自己动手制作演示教具省时省力。二是课堂上,课件演示比动手折叠更加省时,这样可以增大练习题的数量,同时全班学生不论从哪个角度都看得清清楚楚,观看效果好。于是,这种看似省时省力、高效的教学方式就成了当下多数教师的选择,多媒体演示取代了传统的动手操作方式。

多媒体演示果真能取代动手操作吗?我认为不能。

1.观看多媒体演示主要是一种观察活动,不能取代其它活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演示归根结底主要是一种观察活动,而观察活动只是学生数学活动中比较低级的一种,显然不能取代其他活动,包括动手操作。

2.在某些情况下,动手操作比多媒体演示更有利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知识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知识的内化。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在上面的片段中,每个学生只是一个观众,并没有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学生理解不深入。

3.在某些情况下,动手操作比多媒体演示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特有的教学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指几何形体在人脑中的视觉表象,它是学习几何的一种必需的思维和能力。在学习了观察物体一课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解决“用3个正方体搭你喜欢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我充分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合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巡视中我提示和鼓励孩子们有更多的搭法。在学生展示合作的作品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太了不起了。他们的汇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我采用后测的形式考察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情况,正确率达到90%,说明学生在遇到与空间图形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头脑中已建立的形象联系起来,并能进一步地用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方法来处理、解释实际问题。如果仅仅用多媒体,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

4.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多媒体演示却做不到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动手是实践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探究:①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②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体验、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 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显然,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多媒体是无能为力的。

5.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主要包括使学生养成谦虚谨慎的态度;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我让学生分成四组,发给学具,指导他们动手操作:用一个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倒满为止。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大多数小组的代表说倒3次正好倒满,但一个学生小声嘟哝:“倒不满呀?”我请他站起来,对他说:“你们小组每次都把圆锥体装满水了吗?倒的过程中漏水没有?再认真试一试”。又做一次,实验成功了。正是从这个意外中,学生们体会到了科学研究中严谨认真的重要性。试想,某些教师用课件演示,把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倒3次,刚好倒满,不多不少。实验顺利而又省时。但学生会有那样的切实体验吗?

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过多地用多媒体演示,不利于学生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我尝试着把上面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备课前,我分析了学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的图形,例如平行四边形、紫荆花图案、环形交叉路口图案,这些图案不但教师制作了大图图案用作教具,还为每个小组制作了用作学具的小图图案。以下是我实际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请判断紫荆花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大部分学生:“是”。

小部分学生:“不是”。

师:“拿出图案,自己验证”。

学生动手对折。

约一半学生:“是。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另一半学生:“不是。没有完全重合”。

教师拿出教具:“哪位说说哪里没有重合?”

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指着图案内部的花蕊,说:“这里不重合”。

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重合。(注:纸不透明,所以即使对折,内部的小图案仍看不清是否重合)

师:“无论你认为重合还是不重合。你能想一个办法让大家看清吗?”

学生的回答不理想。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电筒:让它帮帮我们。我让学生把教室的灯关掉,把手电筒的前端紧贴对折后的紫荆花图案,这下,学生欣喜地看到,边缘重合了,但内部的小图案没有重合。如果没有手电筒的帮助,仅用多媒体演示,学生是无法真真切切地看到内部的图案是否重合的。

这样做,比一般的教学设计耗费了数倍的时间和精力,课堂上处理的练习题也大为减少,似乎是教学效率降低了。但是,减少了走马观花式的演示,增加了学生的探索活动,练习的质量提高了,我觉得值。

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这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中国教育在世界上被扣以“重知识轻实践”的帽子,中国学生被认为是“会考试不会动手”。为弥补我国教育的缺陷,增强孩子们的实践观念和能力,笔者奉劝诸位,不要迷恋多媒体,要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责任编辑 全 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动手操作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有效活动:概念孕育的沃土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