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雯 刘帅
作者简介:贠雯(1983—),女,助教,河南新乡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
刘帅(1986—),男,河南禹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
摘要: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方面的重要性、基本内容以及特点,强调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思想教育的载体多样化,为思政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采取思想教育的目标,让大学生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本位教育,大学生养成教育在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上具有更加鲜明的時代特征,对大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已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正好补充和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大学生养成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生长点,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技术应用型转变的当下,加强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把大学生养成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拓宽高等教育育人渠道,逐步完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终实现高等教育育人工作目标。
一、养成教育概述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关于养成教育的定义,学界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各成一家的不同理解也有着较为一致的认同,即养成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模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培养和训练,借助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而形成不需要任何外部监督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
大学生养成教育主要是同学们通过马列主义的学习和解读能够在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学习上、个人生活中都约束自己,用积极的思想引导自己,用严格的要求规范自己等等,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长和发展,最后拥有很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延续和提升阶段,是养成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主要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大学生为培养对象,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实践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主要包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优良学习品格的养成、创新能力素质的养成、健康心理品格的养成、优秀人文素养的养成等,从大学生所具备的各种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形成了具有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长期性的大学生养成教育体系。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必须面向现实社会经济,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业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在高等教育逐步向技术应用型培养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高等教育是大学生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的教育阶段和实践入门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养成教育序列中的高层次,也成为了高等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紧接着中央各部委印发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文件,旨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切实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向前发展,为社会培养一批批思想道德优秀的建设性人才;同时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完善和优化,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和关注,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这与社会转型,特别是教育转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分不开的。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无论是在价值观还是在人生观上,都很乐观、阳光、进取,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努力为祖国的未来出力,同时他们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危机意识比之前更强了,使命感更重了。不过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学生中有一些人被网络上的消极思想和不利因素所影响,从实际表现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和道德标准都发生了变化,跟传统的思想有所违背。第一是大家追求理想变得很淡化。以前大家都以集体利益为主,现在发生了有些人注重自我价值,强调自己的个人主义,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二是个人意识随意化,个人行为无规范。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比较注重自我,忽视了一些辩解能力,对于自己的控制力比较弱,导致对自己的约束不到位。第三是追求享乐主义。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新,观点潮,爱消费,没有之前的省吃俭用的品德。所以,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树立好正确的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形式需要一定的载体进行展开,而满足其载体不得不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且传播者是思政方面的教育者;第二就是师生之间必须互动,双方必须进行通过联系加强这种互动关系,提高效果。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和必须满足的条件来判定养成教育是不是有可能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这也是进行养成教育、发挥好其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从养成教育的涵义来看,养成教育是通过特定的文化育人环境,来达到承载和传输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所应具备的价值观,同时养成教育的内容由教育者结合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大学生成长成才各个方面的实际来制定的,并且让师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交流互动。所以,在满足养成教育的两个条件下要在实际过程中不断完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在思想上的服务功能,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三观”,在美丽的校园里成长和成才。
(二)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氛围
环境的好坏对思政教育的影响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都离不开环境的影響,思政教育也是如此,好的环境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坏的环境有阻碍和延缓作用。环境的作用是无形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好创造好有利的环境,为思政教育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大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助推作用是显著的。大学生养成教育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和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三)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合理的自由全面发展。养成教育正是追随这个目标,在大学生增知识、长才干的过程中进行各种优秀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教育,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实质是促使大学生实现从有知识的人向有品行的人的深刻转变。
《中庸》里有一句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恩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此可见,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养成教育的实质是一个文化教化、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人能否从有知识的人转化为有品行的人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大学生在养成教育这块需要着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以及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强化,通过正面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进行良性互动,在过程中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四)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的思想纯粹、积极、阳光,这对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如果养成教育的内容能够对社会的进步和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那么这就能说明它体现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高尚道德品行的养成、优良学习品格的养成、科学创新能力的养成、健康心理品格的养成、优秀人文素质的养成等。从表面来看,养成教育是实现优良品行的形成,实际上是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造提升,打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育人载体,本质上是促进人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而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影响大家道德思想的因素,一些人出现了精神空虚等现象,这样使得大学教育在新的环境里出现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新问题,大学老师,尤其是跟思想政治相关的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对自己也要更加严格要求,分清形式,同时加强补充,对于工作中的短板进行积极完善,深入学习和引导。只有这样,针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更好的发挥积极的思想引导作用,让大学生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者单位:1.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院长办公室;2.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党委办公室)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2]邢国忠.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3]刘基,闫立超.养成教育定义考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6).
[4]汤涛.大学生人生观养成教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5]刘新杰.我国大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6]杨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7]邵妍,张忠.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理论观察,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