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和维拉帕米转复阵发性房颤比较观察

2014-09-04 11:24:35周海蓉李治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帕米维拉阵发性

周海蓉 李治国

胺碘酮和维拉帕米转复阵发性房颤比较观察

周海蓉 李治国

目的 研究比较胺碘酮与维拉帕米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4例, 分为A组与B组, A组采用胺碘酮, B组采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转复成功率为78.4%;B组为转复成功率为56.8%,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B组有2例心动过缓。结论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转复成功率高, 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胺碘酮;维拉帕米;房颤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占心律失常患者的1/3, 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1]。心房颤动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在临床上应尽可能的转复成窦性心律。直流电转复率很高, 但是需要进行麻醉, 在技术上有所限制, 常用于房颤合并明显的心力衰竭或是严重心绞痛等紧急症状。药物转复是临床最常使用的方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较多, 为了更高的治疗本组对胺碘酮与维拉帕米治疗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4例, 分为A组与B组, 其中A组37例,男20例, 女17例, 年龄34~70岁, 平均(37.6±5.5)岁, B组37例, 男19例, 女18例, 年龄35~68岁, 平均(35.7±5.2)岁,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两组患者均发生在48 h以内, 无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甲亢等, 近半个月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以及洋地黄类药物,两组患者其年龄﹑性别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建立静脉通路和心电监护。A组给予胺碘酮(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4923, 规格:2 ml:0.15 g)150 mg与20 ml生理盐水混合,以10 min注射完成, B组给予维拉帕米(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343, 规格:2 ml:5 mg)5 mg与20 ml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以10 min注射完成, 观察患者的转复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室率, 治疗后3 h内转复则为转复成功。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或以中位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复率与转复时间比较 A组转复29例, 转复率为78.4%, 平均时间为(2.3±3.7)h, B组21例, 转服率为56.8%,平均时间为(3.9±4.2)h, A组转复率明显高于B组, 并且时间短于B组,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转复率与转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 两组治疗24 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心室率低于B组,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

注: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4 h后A组 143.9±15.3 71.8±10.5 B组 145.8±15.8 86.8±12.3 t 0.525 5.64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B组2例心动过缓为44/min, 45/min, 血压为84/66 mmHg, 85/65 mmHg, 发生率为5.4%, 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房颤动的主要特点是心房快速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2],可导致心房血栓的形成, 发生动脉栓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心功能恶化, 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在临床治疗主要是及时进行房颤转复, 以维持窦性心律[3], 防止血栓的形成,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临床复律主要以电转复﹑药物转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为主[4]。药物治疗转复一直是临床的一线治疗方法。在临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很多, 作用功效具有一定的差距, 本组研究采用胺碘酮和维拉帕米进行转复并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胺碘酮转复率更高, 为78.4%, 而维拉帕米为56.8%,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胺碘酮转复时间更短,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胺碘酮患者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而维拉帕米出现心动过缓和血压过低,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 其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 并具有多通道阻滞作用, 静脉注射同时具有I﹑II﹑IV类的电生理效应, 且作用更加快, 起效时间长, 能够延缓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有效不应期, 延长传到, 对减慢心率和转复窦律具有显著的作用。还能够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供血,缓解心力衰竭的发生。可以有效的转复, 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维拉帕米是钙离子拮抗剂, 可选择性阻滞心肌细胞的钙离子通道, 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 延缓传导,降低心率, 从而起到复律的作用。但是维拉帕米能够导致血压下降, 对心脏起到了负性肌力作用, 所以也限制了维拉帕米的作用, 降低了其功效。

综上所述, 胺碘酮与维拉帕米均为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更明显, 转复率更高,时间更短, 不良反应低, 安全性高, 可作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贾茹芹.胺碘酮与毛花苷 C 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比较.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01):156-157.

[2] 高毅滨, 胡慧, 袁云华.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分析.西部医学, 2008, 20(01):58-59.

[3] 熊刚, 张后民.静脉推注胺碘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中国药房, 2010, 21(20):1874-1875.

[4] 王智明.静脉注射胺碘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对比.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11):42-43.

[5] 周明, 王柏磊.胺碘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医药, 2008, 03(30):43-47.

157000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周海蓉);牡丹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治国)

猜你喜欢
帕米维拉阵发性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母与女
南方周末(2014-09-25)2014-09-25 01:43:01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8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1:57
RKDG有限元法求解一维拉格朗日形式的Euler方程
计算物理(2014年1期)2014-03-11 17:00:14
帕米磷酸二钠合成工艺的改进
中外医疗(2013年16期)2013-02-01 21:49:07
重度抑郁症治疗药盐酸维拉佐酮在美国获准上市
维拉帕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