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雪玲 唐 莉 杨小花 朱艺玲
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对脊柱区病变的诊断价值
曾雪玲 唐 莉 杨小花 朱艺玲
目的 通过观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 确定其与脊柱区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显性脊柱裂10例, 隐性脊柱裂3例, 骶尾部畸胎瘤3例, 腰骶管内囊肿1例及1013例正常胎儿的超声资料, 均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 并与产后超声对照。结果 显性脊柱裂及腰骶管内囊肿均表现脊髓圆锥低位, 隐性脊柱裂脊髓圆锥可以正常也可以低位, 骶尾部畸胎瘤及正常对照组脊髓圆锥位置均正常。结论 超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对诊断脊柱区病变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脊髓圆锥 ; 脊柱裂 ;脊髓栓系; 胎儿
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 发育初期脊髓与椎管等长, 之后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 因此脊髓下端即脊髓圆锥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 到28周以前已经达到较稳定水平(L2~3水平)[1]。若各种原因使脊髓圆锥受制于椎管的末端不能正常上升, 使其位置低于正常, 即可形成脊髓栓系[2], 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即脊髓栓系综合征, 可表现为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 预后较差, 因此胎儿期对其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对于新生儿及小儿的脊髓圆锥末端定位大多依赖于MRI, 对于胎儿期的脊髓圆锥观察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到本院产前超声检查共1030例胎儿, 均对脊髓圆锥进行定位,探讨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与脊柱区病变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到本院进行常规产前III级超声检查的孕妇及外院怀疑脊柱区异常到本院转诊的孕妇, 共1030例, 其中显性脊柱裂10例, 隐性脊柱裂3例, 骶尾部畸胎瘤3例, 腰骶管内囊肿1例及1013例正常胎儿, 孕妇年龄23~41岁, 平均(28±4)岁, 孕18~31周,平均(24±3)周, 因中孕期胎儿活动空间好, 获取标准图像容易, 正常组均选取孕20~28周作为对照, 全部病例均经引产尸解或产后X线或MRI证实。
1.2 使用仪器 用Philips HD15, Philips IU22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2.5~5 MHz。
1.3 检查方法 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及测量各项生长指标, 检查脊柱时取胎儿俯卧位, 当胎儿仰卧位时, 待其活动后变成俯卧位再观察。取胎儿脊柱长轴正中矢状切面, 尽可能显示清晰椎管内脊髓, 可见脊髓由头侧至尾侧逐渐变细形成圆锥, 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并存图, 扫查过程中注意观察脊柱生理弯曲度、椎骨排列, 皮肤的连续性。然后对脊柱进行横切面及冠状切面扫查, 怀疑病变者加做脊柱三维成像协助诊断, 并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 排除其它合并畸形。
定位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通过成角的腰骶关节(L5与S1间形成15~25°的夹角)确定该关节处靠头侧的椎体为L5, 靠尾侧的椎体为S1[1], 由此向头侧计数至脊髓圆锥末端位置。见图1。
图1 正常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声像图
1030例胎儿脊柱超声检查结果具体见表1。
表1 17例脊柱区病变及1013例正常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显性脊柱裂及腰骶管内囊肿均表现脊髓圆锥低位, 隐性脊柱裂脊髓圆锥可以正常也可以低位,骶尾部畸胎瘤及正常对照组脊髓圆锥位置均正常。
胎儿脊柱区常见病变包括脊柱裂、骶尾部畸胎瘤、腰骶管内先天性囊肿等。其声像表现复杂, 部分病变可累及脊髓,如因病变与脊髓粘连导致脊髓圆锥不能正常上升, 可导致脊髓栓系。
胎儿脊柱裂是常见的神经管发育缺陷, 是后神经孔闭合失败所致, 其主要特征是指背侧的两个椎弓未能融合在一起, 脊膜和(或)脊髓通过未闭合的脊柱疝出或向外露出[3],根据有无表面皮肤缺损分为显性脊柱裂和隐性脊柱裂, 显性脊柱裂根据膨出内容物的不同又分为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膨出、脊髓外露[4], 为六大致死性畸形之一, 一旦发现建议终止妊娠。其声像图表现为脊柱的两条强回声带连续性中断, 表面皮肤缺损, 可有或无囊性包块突出(见图2, 图3, 图4)以及颅内声像改变:“柠檬头”, “香蕉小脑”,后颅窝池消失等, 颅内改变具有特征性意义。因病变累及脊髓末端, 致使脊髓圆锥不能正常上升, 本文10例显性脊柱裂均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隐性脊柱裂较多见, 主要是椎弓闭合不全, 骨质有缺损而无椎管内容物的突出, 并且没有颅内声像改变, 因此其产前超声检出较困难。隐性脊柱裂常无症状, 或仅有轻微的症状, 常伴有腰骶部色素沉着、腰骶部皮肤隆起或陷窝等局部皮肤改变。本研究3例隐性脊柱裂中1例脊髓圆锥正常, 2例脊髓圆锥低位, 这就可解析为什么有的隐性脊柱裂没有症状, 有的有症状了。隐性脊柱裂受累段神经损伤较轻, 新生儿和婴儿期症状不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丛与椎管后壁粘连, 导致脊髓栓系[4], 因此早期诊断能为及时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对于脊髓栓系的治疗, 目前主张早期手术松解粘连, 因小儿出现症状时间短神经功能损害轻, 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显著的效果[5]。
图3 同一病例三维超声成像
图4 同一病例引产后照片
骶尾部畸胎瘤肿块常较大, 但脊柱双光带排列连续整齐,因其为真性肿瘤而非脊柱结构畸形, 所以脊髓圆锥无影响,本研究3例均证实这一结果, 也为骶尾部畸胎瘤与脊柱裂合并膨出物时提供鉴别诊断依据。骶管囊肿较多见, 常无临床症状, 有症状者常因囊肿较大压迫周围骶神经引起相应症状,本文1例引起脊髓圆锥低位考虑囊肿引起脊髓粘连可能。
综上所述, 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与脊柱区病变具有高度相关性, 对脊髓圆锥的观察能提示脊柱区病变是否伴脊髓栓系,为产前咨询及指导产后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图2 显性脊柱裂
[1] 卢丹, 陈欣林, 陈常佩.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超声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8, 5(1):321-322.
[2] 张蒂荣, 温影红, 胡海云, 等.产前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临床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12):1127.
[3] 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658.
[4] 李胜利, 顾莉莉, 文华轩.胎儿开放性与闭合性脊柱裂的产前诊断及分类.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 8(8):1632-1646.
[5] 许新科.脊髓栓系综合征研究进展.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9(6):460.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spinal lesions in fetus conus medullaris position ZENG Xue-
ling, TANG Li, YANG Xiao-hua, et al. Maoming Maternal and Children Hospital, Maoming 525000, China
Objective To determine correlation of conus medullaris in fetuses and spinal lesions through observa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ultrasonic data of prenatal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fetal spina bifida(10 cases), occult cleft spine(3 cases), sacrococcygeal teratoma(3 cases), lumbar and sacral canal cyst(1 case) and 1013 cases of normal fetal, all locating conus medullaris, summarizing 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comparing with postpartum ultrasonic.Results Spina bifida and lumbar and sacral canal cyst showed low conus medullaris position, occult cleft spine showed normal or low conus medullaris position, in cases of sacrococcygeal teratoma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conus medullaris were normal.Conclusion Ultrasonic locating conus medullari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lesions, so it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Conus medullaris; Spinal bifida; Tethered cord; Fetus
2014-03-17]
525000 广东省,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功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