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享有职业幸福

2014-09-03 18:43曾宪波杨万军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8期
关键词:恩施市教师队伍全市

曾宪波+杨万军

制度创新

7月9日,来自全市的1500多名小学教师在硒都民族小学参加新课标培训,由此拉开了恩施市2014年暑期教师培训的序幕。按照年初的计划,今年暑期恩施市级教师培训历时9天,涵盖14门学科、18个专题,受训教师达4000余人次。

谈及教育发展,恩施市教育局局长杨昌福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一样,激情满怀,如数家珍,意气风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是队伍建设,难点是转变教师观念”,在杨昌福看来,教育既然是“幸福”学生的职业,那么教师首先应拥有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投入度”“幸福”“发展”是被杨昌福高频率使用的几个关键词,他认为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投入度”直接决定着教师职业的“幸福度”。近几年来,恩施市大力实施教师职业幸福工程,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投入度,进而享有教书育人的尊严和职业幸福。

党委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度,是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石

7月10日,恩施市今年拟招录的119名新机制教师进入体检程序。2012、2013年,该市招录新机制教师464名,今年计划招录英语、音乐、科学等学科教师119名,其中81人为教学点工作岗位。

2012年,恩施市教育投入达7.3亿元,2013年教育投入8.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

“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把师资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杨昌福说,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度”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政府规划、部门实施、学校使用的管理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恩施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方案(2011-2014)》(恩市政办发【2011】25号文件),制定了《恩施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恩市教文【2011】127号),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进行规划,并逐年予以落实。

二是按照“退一补一”和“学科配比”的原则畅通完善教师补充机制。2011年以来,全市通过“资教生直选”“边远乡镇定向直选”“公开招聘教师”等招考方式引进教师776名。其中“资教生直选”47名,“边远乡镇定向直选”21名(定向直接考核选聘农村边远乡镇村小和非边远乡镇的边远村小教师),“高校直选”(从重点高等院校师范毕业生直接考核选聘录用,含直选免费师范生)89名,“公开招聘教师”523人(其中2012年、2013年两年补充农村新机制教师464人,公开招考59人),公开选调教师96人(面向市外州内公开选调公办教师)。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全市中小学配备女校长101名。

三是建立了教师梯级成长机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恩施名师”三个梯次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优秀班主任—模范班主任—恩施名班主任”三个梯次的班主任队伍成长机制;“优秀校长—模范校长—恩施名校长”三个梯次的校长队伍成长机制。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教师学科逐步配套、结构更趋合理、生师比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杨昌福说,“教师的教学负担轻了,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可以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了。”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度,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度

2013年底,恩施市的教师发现,他们的工资账户突然多出了“一大笔钱”。杨昌福告诉记者,近年来恩施市教师的待遇每年递增一万余元,农村新机制教师的年薪目前已达到5万元/人。

2011年,恩施市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提升到13770元;2013年将义务教育学校政府目标责任奖、综合治理考核奖纳入财政预算;2014年,又将义务教育学校文明单位奖、档案达标奖纳入财政预算,预计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4万元。同时,将高中教师绩效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从今年起,市政府决定落实已取得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聘任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如何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杨昌福挥着手说:“我们恩施的经验,就是坚决落实‘三个优先。”

一是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规定的工资、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全市教职工工资逐年增长,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各类保险等全部按国家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优先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强力推进教师经济适用房建设。从2006年起,全市共投入4100余万元,建成农村经济适用房241套,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投入1.2亿元建设城区经济适用房413套,建筑面积6.1万余平方米。强力推进农村学校周转房建设。从2010年起,全市共投入3500余万元,建成教师周转房905套,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

“未安居,何以乐业?”杨昌福说,2012年6月,恩施州教师住房建设现场会在恩施市召开;截至目前,恩施市近2000名农村教师圆了“安居梦”,占全市教师总数的40%。

三是优先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高于省定标准。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

“政策待遇落实到位,工作条件极大改善,教师安居工程有计划地推进,稳定了全市教师队伍,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杨昌福说,2013年,恩施市成为全州首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县市。

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投入度越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越强

研究表明,教师的投入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投入度。杨昌福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他希望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度。

一是开展系列师德主题教育活动。2011年,开展了“百名校长千名教师进万户家访”活动;2012年,开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主题教育活动;2013年,开展“争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主题活动;2014年,开展“立师德、正师风、树师表”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因地制宜,高度关注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诉求,着力改变单一的培训模式,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采取专题集中式、跟岗式、远程式等多种培训形式,主题包括新教师岗前培训、学科教材教法研讨、校长培训、高效课堂建设专题、薄弱学科教师轮训等。近五年来,全市投入255万元,组织培训20327人次。创新教师交流机制。除实施启明星计划、“三区人才计划”外,2010年至今,9所城区优质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相继结为发展共同体,下派支教教师138人,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培训215人。

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发挥引领作用。2011年以来,共评选了208名“恩施名师”,累计发放奖金41.6万元。近几年,田祥珍、尹应睿、宋光荣等老师被评为“湖北名师”。全市开展“向身边名师学习”活动,学习名师的过硬本领、高尚师德和严谨务实的作风。

四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恩施市抢抓湖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机遇,把信息化工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推手,市政府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在全市各中小学建立了“多媒体班班通应用管理平台”“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搭建了资源获取和共享体系,可为全市11万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无论是提高教师素质,还是增强教师教育教学投入度,必须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杨昌福说,恩施市坚持大投入、强管理、抓应用的工作思路,提高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水平和教育信息化水平。

“教育局局长要做好三件事:出思路,善管理,创环境。”先后在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市计生局工作过的杨昌福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区域教育发展软实力的晴雨表,只有教师的幸福指数高了,教育管理者才会感到幸福,教育发展才会有绵延不绝的持续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 安 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恩施市教师队伍全市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浅谈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湖北恩施市盛家坝乡小溪村为例
恩施市基层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以恩施市屯堡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