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发柱
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学习,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观看了几节课,听了学校历史及改革的介绍,参观了校园。作为一名教育人,或者说有理想的教育人,我感到既亲切又陌生。亲切的是,我们许多的教育梦想,在这里变成了现实;陌生的是,我们身边的教育与清华附小差距有点大。
说到差距,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办学条件的差距;有人认为,师资队伍的差距;有人认为,生源的差距,等等。
我认为,这些差距都不是根本性的差距,根本性的差距是什么?是“做,有意义地做,坚持有意义地做”这一具体的行动。
现代社会的教育观念非常透明,不仅国内,就是国外,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很快就会传播开去。主导清华附小办学的观念,我们在数年前都知晓,如“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很多学校的墙壁上都有类似的话语;又如“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2003年,我们在课改培训时,对此亦有过专题论述。
知晓先进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先进的教育观念是两回事。我们对先进的教育观念往往只停留在知晓层面,经常在口中念叨而已。清华附小对先进的教育观念却落实在实践层面,即知即行。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只要不出差,每天七点钟到校,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并且主动行礼——鞠躬。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我是校长,应当尊重师生。鞠躬是体现尊重的最直接的形式之一。”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团队,必须尊重团队成员,道理谁不知晓?窦桂梅不仅知晓,更重要的是风雨无阻的坚持。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学生,这所学校就不复存在。换个角度说,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学校一切环境布置都应体现学生特色。清华附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观念。走进清华附小,便进入了儿童世界。学校所有的地方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如“学生作品展示区”,只要孩子们想展示,都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既然做,就有意义地做。我们的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很忙,都在做。但很多的“做”,或许并没有做到点子上,或者说做得毫无意义,甚至是瞎做、胡做。何为有意义的做?其实有意义地做,就是要我们想清楚了再做,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做。一言以蔽之,就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清华附小有项著名的研究——“1+X课程”。在交流中,从校长到教师,甚至学校后勤服务人员,每个人都会向来访者介绍为什么要设计这种课程。因为他们把這个问题想清楚了,他们在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说,学校里的很多事情不是学校要做的,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做的。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学校怎样将上级安排的工作及要求“校本化”,却值得思考。清华附小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们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进一步明确教育之责任,充实家长委员会,更加凸显学生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化“外加”为“内驱”,变被动为主动,这才叫“有智慧的做”。
既然做,就要坚持做下去。教育是慢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正的教育家,认准了一件事情,会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不折腾、不功利。清华附小的“主题阅读”,已经做了若干年。窦桂梅说,还要做若干年,直到她退休,退休后,她希望大家继续做下去。
做一次、两次容易,坚持做则很难。校长在校门口行礼迎接师生,许多校长都做过,但没有坚持。窦桂梅坚持下来了。坚持的结果是,全校师生都彬彬有礼,全校教职工无一人迟到、早退。
每一位教育人对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很多时候,学习别人的经验时,我们都会说,我们曾经做过。
教育的差距是什么?或许就是,我们“曾经做过”,现在没有做;而别人“曾经做过”,现在仍然在做。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
(责任编辑 安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