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瓷雕塑教学的探索

2014-09-03 09:58丁炳利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雕塑系泥塑形体

丁炳利

刘宏伟作品

陶瓷雕塑是陶瓷艺术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之一,是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真正了解三维立体造型存在于空间中的物体形式所在。雕塑是对概念和思维表达,它会使观者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引起联想和思考,并对曾经有过的概念进行质疑。具有雕塑特征的陶瓷作品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人们利用粘土容易制作和成型的特质制作出不同类型、体裁和用途的陶艺作品。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只有雕塑是以人或物的形式再现它的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步伐,技术和手段的更新,陶艺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尽管如此让人百花缭乱,人们对作品的评价还是有着最基础的标准。材质有技术和手段支撑,技术由熟练和精致著称,唯有审美,除了品味、格调、想象力之外,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艺术创作中的造型基础,从形态创作的角度作为陶艺创作的基础,雕塑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陶瓷专业与雕塑系的造型基础教学比较

鲁迅美术学院的陶艺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强调陶瓷专业的造型基础建立在材料语言和雕塑造型基础之上。通过对学院雕塑系教学的比较,将学院长期积累的造型基础系统化教学手段,灵活有针对性的运用到陶瓷专业教学之中。这对专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其直接的现实作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雕塑教学在50年代受西方和传统写实雕塑的影响,雕塑系的教学体系排列得细致和完善,使得写实雕塑技巧和唯美的造型语言更加尽善尽美。泥塑课的基本写生训练作为低年级课程基础从几何形体、头像、胸像、1/2人体、2/3人体到人体着衣。从浮雕、高浮雕到3、4年级长期等大人体课程。雕塑系的学生学制5年,它的基础课程占有相当重的比例,另外还有陶瓷、石雕、木雕、玻璃钢雕塑成型、雕塑铸铜等选修课程。所有的课程技能掌握都源于泥塑课的写生习作的材质转换。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教学课程,所以雕塑系学生学制相比于其它专业要长。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学发生很大程度的转变,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外现代雕塑走进国门,从而导致雕塑教学思想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动摇,并且左右了一些青年教员和学生的思维转变。但通过一定时期的探索和思考,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传统雕塑和欧洲写实雕塑基础的理念。我们从雕塑教学安排上看,雕塑系的泥塑基础课占有相当一定分量,就基础课来讲一个量的基础要有一定量的课时量,课程安排的课时量一定不能少,要想达到一定的基础能量,就必须要有深刻的社会实践。所以要培养一定量的人才就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基础。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继承,也是对传统观念通过社会实践的进一步创新和变革寄予的厚望。我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雕塑的写实基础和传统观念的创新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陶瓷专业的陶瓷雕塑课有别于雕塑系的雕塑基础课,教学中的方式方法也不可雷同,因为课程层面上没有相当的时间保证。课程的排列不能系统化,所以课程要求我们的学生在短期内完成对雕塑的形体造型的深刻理解,并结合对陶瓷的处理方法和技巧,熟练的把握陶瓷雕塑的立体造型能力,顺利的完成陶瓷雕塑课程。单从课程的要求如何掌握立体造型能力并且正确的运用和把握,这不仅仅是陶瓷专业学生唯一的教学目地。它不同于雕塑的基础写生那样对形体结构和解剖结构的分析,而不局限在这一层面上的纠缠。陶瓷雕塑的塑造要简洁明快,形态严谨和完整,形体的立体感受要强,敢于夸张、概括相结合的方法。在最基本的形体语言的基础上巧妙地结合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多变、灵活、细腻的手法。通过理解分析把丰富多彩的情节体现在陶瓷雕塑的作品之中。

二、陶瓷雕塑的塑造方法

刘金庭作品

曲扶犁作品

陶瓷雕塑的运作过程不单是材质的转变,而用陶土塑造雕塑有很难的局限性,它不同于雕塑的粘土有很强的塑造感和坚固性。因此必须要认识和了解陶土的性能,如何顺应陶土的干湿程度和手上技巧,才能在陶瓷雕塑的塑造中占有主动。陶瓷雕塑的塑造它不同于泥塑雕塑,在方式方法上完全不同。例如:陶瓷雕塑有几种塑造法。一、雕塑法(陶泥法)。二、盘泥法。三、泥片法。四、印坯法。五、注浆法等等。而泥塑雕塑却没有太多的限制性,泥塑的成形就是雕塑的大功告成。陶瓷雕塑却完全不同,泥坯成型后只是完成作品的一部分;接下来的是,石膏模具成型、注浆;烘干;喷釉;烧制等诸多程序。所以说陶瓷雕塑不仅仅是造型艺术的本身,更着眼于陶瓷的工艺性和不可预料的窑变效果。

强调造型是陶瓷雕塑的基础,但要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形体的理解和发挥性手段上要有作为。通过陶土雕塑造型的载体对客观物体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表现得形体夸张和变形的体征来强化形体的艺术性。雕塑的形体表现和处理如同数学的加减法,在不断地用泥土的加或减的规则,在反复的推敲中完成陶瓷雕塑的形体塑造。我们要充分体会形体的立体思维方法,具备全方位客观地把握造型对象的能力。对于形体的立体空间认识和理解因人而异,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形体的理解和处理表现极差。雕塑家罗丹说过:“形体盲要比色盲的人多得多”。所以形体盲的人不适合学习立体造型艺术,这一点毋庸质疑。因为我们在形体课的训练中会发现,如果对形体的感受不强烈,对形体造型的归纳就建立不起来,对形体的处理就无从下手,总是建立于二维的基础点。因为立体和平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雕塑形体是在不断的变换不同角度和移动着创作者的视觉转换,把不同的线和面通过不同角度的轮廓变化,来归结成形体的体和面的交错。所以不会塑造和把握形体的规律,就不能正确的把握形体的准确性。我们必须完整的认识形与形态和立体塑造的本质,才能准确掌握泥塑形体的塑造方法,才能够胸有成竹的表现形体和形体姿态和形体变化,这是形体塑造的根本。认识形体和把握形体在初级阶段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反过来讲,针对雕塑系的学生要想把形体和形体造型的基础能真正的把握好是一个比较漫长和煎熬的过程。而我们陶瓷专业的学生对于陶瓷雕塑的造型理解和认识把握有着根本性质的区别。因为陶瓷专业的学生在课时量上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形体训练,在造型上根本谈不上正确和准确了。陶瓷雕塑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在最基本的形体形式的掌握上,简单的认识形体和塑造形体的方法,扬长避短,弥补在人物造型结构上的认识不足。要充分发挥陶瓷雕塑的特点和特殊技巧,在形体塑造上要有较强的塑造性和夸张能力,经过理性的思维演变和形体概括的手法,强化陶瓷雕塑的感染力和它的语言特质。用我们的思想和陶瓷形体的塑造手段来倾诉自己的丰富情感,用陶瓷雕塑色彩斑斓的色釉变化来表达和舒发到陶瓷雕塑的作品之中。

在陶瓷雕塑的学习中,我们要充分的学习理解和认识形体,把握好陶瓷雕塑的形体变化和运动规律,思想要积极认识要活跃,充分的显示认识型体和把握形体的主动性。形体是简单的,规律是固定的,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做到真正的运用自如,却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准确的把握,这样才不会走弯路,要学会主观地观察客观事物的形态变化,把复杂的形体变化归纳到简单的塑造之中。对形体的观察和感觉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有序的培养,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意识、能动观察和手的熟练相互间配合,在自觉和不自觉地过程中,把对造型的体会到处理形体意思完美的反映到陶瓷雕塑的作品之中。这一系列的复杂过程,要想靠一两件陶瓷雕塑课来完成是根本做不到的。但是我们要求学生在老师的传带和正确的引导下,在一种模式化的规范教学中,能够把规律性的技能相对完全的学好和正确的把握,学会用形体的语言去塑造形或物。要想学好陶瓷雕塑,应该注重以下四点。一、学习方法正确。二、思想修养的提高。三、不断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四、以数量求质量。塑造更多的陶瓷雕塑作品,为陶瓷雕塑走向社会,为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断进取,在学习过程中要打下坚实的陶瓷雕塑基础。

三、陶瓷雕塑的教学流程

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看到和触摸到的物质都是形体的表象,这些世间多种类型的物体,都是用几何形体来组成的。但我们要如何认识和表现呢?经验告诉我们,长×宽×高为体。把世间万物所有的形体归纳起来,可归纳三种基本型体、即方、圆、角三种形体,他可以演变世间万物形态。就如色彩学中的三原色,他可以形成世间千变万化的色彩。绘画用色彩来表现,而陶瓷雕塑是用形体,是围绕形体的概念。

陶瓷雕塑课程是陶瓷艺术专业的基础内容之一,如何达到陶瓷雕塑的语言基础,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我们安排古典雕塑、肖像或人物临摹。让学生初始掌握形体雕塑的基本方法。陶瓷雕塑的临摹,他不同于雕塑临摹,这种区别只缘于陶土和粘土的性能差异,而陶土它的柔软度不同于雕塑粘土有很强的塑造性,所以材料的局限性左右了学生在造型上的有效发挥。因此陶土的应用技能要在老师的引导和传授下,逐渐在磨练的探索中熟练掌握。用陶土临摹陶瓷雕塑有几种方法:1、速塑成型。2、雕塑成型。(掏泥法)3、盘筑法。4、泥片法成型法。5、模具成型法。(印坯法)6、注浆成型等。学会陶瓷雕塑的基本技巧方法,掌握塑造形体的基本要领,这才是在陶瓷雕塑中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古典雕塑临摹包括:古典头像、着衣和汉代陶俑等。这些传统雕塑的形体变化和形体处理的方法,是经古代艺术家的长期锤炼,通过对形体进行夸张、概括和提炼的艺术手法而达到的艺术效果。这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陶瓷雕塑的捷径,在做到形神兼备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种好的学习方式,能够迅速达到学习陶瓷雕塑造型的目的。

四、陶瓷雕塑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1.陶瓷雕塑的骨架结构

陶瓷雕塑内在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它的结构或形式完成不好,会直接影响后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根据所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体积、高低和姿态变化来考虑临摹制作陶塑内结构的支撑形式与材料。如果陶塑没有结构骨架的支撑,陶土的本身很容易沉陷,形体就无法建立起来。

鲁美陶瓷雕塑基础教学

如果是头像陶塑临摹,要根据对象的高度制作台板和芯棒。再根据头像的体积大小用报纸包裹泥塑的芯棒,这样会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更薄一些。这样包裹芯棒的方法,可以在泥塑完成以后很容易直接把芯棒抽出。如果是简单的人物陶塑临摹,也可以用此方法。复杂一些的形体或姿态,要用铁丝或铝丝做雕塑的骨骼结构,而后在钢丝或铝丝上面缠裹软一些的纸。这样做会有几点好处:1、防止陶泥收缩和裂缝。2、陶瓷雕塑在制作中的牢固性。3、最关键的是这种人物的支架制作,可随意扭动和变化人物的运动姿态,这样的姿态动作会更生动和更简单些,上泥后也会更容易把握。

2.陶瓷雕塑的大型塑造阶段

陶瓷雕塑的大型阶段是基础是形体感觉的磨练,这种形式是磨练瓷雕塑的形体训练上更容易学习和掌握,也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陶瓷雕塑的最好的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陶瓷雕塑捷径。眼睛的观察能力和头脑中的形体反应。当临摹的形体对象在台面上旋转时映衬在空气中的三维形体影像和体量感觉变化,他给我们第一感受是鲜明的,这就是你们第一感觉和第一认识,所以在感性上是完整的,也是初始形体感觉的第一步。初始学习阶段要学会看大型,集中全力看大的关系、大的特征,大的形体大的特征一定要准确要严格控制形体的段落、空间、长短、粗细比例关系。要视野开阔,一定要学会远处观察的方法,这样才能形体鲜明、动态准确,否则会形体混乱,杂乱无章。

在临摹过程中一定要有饱满的激情感受来塑造自己的主观认识。要有条理,有规律,有步骤的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大的形体特征上。

3.特征的塑造与把握

特征是专指某一个人物造型的结构特点。对肖像和人物形体而言都是形体各异,各有各的特征。形体特征的变化,主要着眼于五官的比例变化和形体的运动姿态变化,形状与空间位置。要注意人物面部的转折点和高点,人物动态的体量与运动变化。面部的中心点主要是从额节、鼻骨到下颚骨是面部的中心位置。从高地按确定下来的中心线后,然后是3/4高点轮廓线,从眉弓到颧骨到侧下颚骨,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错落变化,如眼窝、鼻窝、嘴角等。拉出他们相互间的错落、高低变化。如此微妙的细微变化决定了人物的形态与特征。因此在塑造特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特征和细节的塑造不可脱离大的形体关系。所以要正确把握形体特征的关键,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陶瓷雕塑的动手能力,学会熟练掌握形体的特点。从塑造的人物脸型的特点来看,都各有各的不同,比如说:有国字脸、甲子脸、申字脸、由字脸等面部特征。五官形状的比例与高低错落,这些直观感觉印象,对塑造形体的准确度方面尤为重要。

4.深入阶段

深入是细节的刻画,是在大型整体塑造基础上的深入,而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深入是艺术的完美,也是艺术的生命。没有深入的刻画,也就没有艺术的形式和艺术的张力,也就不成为艺术的表现。在正确把握好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是深入提炼、归纳、调整的全过程。人物的表情特征和形体的肌肉变化,形体的高点和体面关系,肌肤间的相互交错,通过这些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我们要仔细观察五官之间的相互纽带和相互关联的细节变化,形体的变化有时是很微妙的,这种微妙变化要靠我们对形体观察的细致和准确度来把握的。

一件好的陶瓷雕塑作品,从它的效果、手法、体感来看是非常鲜明和生动的,才具有它的艺术生命力。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绝不可完全执迷于局部的细节之中,这样会容易破坏大的整体关系。所以在深入的调整过程中,要始终牢记从整体——局部——再回到整体,这种统一的处理关系使局部和整体更加协调和统一。任何传统艺术造型的学习和制作都不能摆脱统一而协调的相互关系,因为局部的刻画处理永远是依附在造型整体之中。在雕塑教学课程的开始,老师始终强调学生要注意整体大型的塑造,所以不管学习雕塑或陶瓷雕塑它是造型艺术的根本。

5.艺术调整阶段

如果在上一个阶段是强调理性上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最后阶段则着眼于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效果。在深入塑造的基础上,根据对象和作品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深刻理解,经过头脑中的认识和提炼,强调形体关系并进行感性的取舍,适当调整,达到适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艺术效果。在作品的深化和表现中,一定要大胆提炼与概括,这一过程是反反复复的,作品才会更细腻、更完美、更生动。陶瓷雕塑在最后的形式处理上要考虑其本身入窑烧制成型过程中对于形体处理的完整性和牢固性,是为了避免它的倾斜或倒塌。

陶瓷雕塑完成后,轻轻地拔出泥塑里的芯棒,在泥塑的后侧用铁线把它切开,在保持泥塑具备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把多余的陶土挖出,它的薄厚要根据泥塑的大小来决定,薄厚一定要均匀,这样才能保证在烧制的过程中收缩一致不会断裂。在泥塑掏完泥后将两块形体用泥浆粘合,修平缝隙。在阴凉处把它阴干后还可以进一步的修缮和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创作思考,通过泥塑的打磨、肌理雕刻,使泥塑作品更完美、更完整,赋予泥塑更丰富的变化性和艺术感染力。

6.烧成阶段

陶瓷雕塑泥塑完成后,可进窑烘干速烧一遍,温度可在1000度烧成。速烧后着色可喷化妆土、色釉后二次进窑烧成,这样处理之后的陶瓷雕塑色泽更丰富,也更具艺术魅力。也可以根据泥塑的自身状态着色,这主要是看个人的感受和修养水准能否在陶瓷雕塑创作中做到完美的体现。

综上所述,雕塑造型基础是陶艺创作的基石。唯有建构在对形态结构、细致严谨的观察理解运用过程中,掌握扎实的陶瓷雕塑基础,才能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根据主题立意想象去有的放矢的进行真正的陶艺创作。我们看一件陶艺作品,材质、釉色固然重要,制作手段方法也不容忽视,但形态结构的严谨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内涵表达作品的品味,甚至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单凭灵感、或是想象就能解决的。儿童画固然可爱,某些方面也很甜美,但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没有坚实的造型功力,没有长时间的修炼,没有正确的指导与感悟很难达到最终的艺术效果。这一点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尤为重要。我们在陶艺教学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尤为突显的是造型基础和写实能力的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陶艺雕塑基础传授给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反复强调雕塑造型基础是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石。

丁柄利作品

猜你喜欢
雕塑系泥塑形体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