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的公共产品性质与外语教育

2014-09-02 03:25张建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外语教育公共产品

张建磊

摘要:语言经济学认为,外语的公共产品性质,使得外语的消费和使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和网络效应的研究,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外语教育规划两个方面,探讨了对外语教育教学的启示,以期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新的理据和思路。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公共产品;网络效应;外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150-02

一、导言

语言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是指用经济学方法和工具研究影响语言能力的因素和后果的方法。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到经济学和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在欧美,主要的研究内容是语言与经济地位(主要是收入)的关系[1]。Francois Grin,把语言经济学归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把经济学的方法应用到语言变量的研究中,使语言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

目前国内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汪丁丁、周端明和韦森等,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综合评述,认为语言的习得和选择是一个理性选择过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研究人们对自己所用语言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影响因素。张卫国归纳和总结了国外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认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传统方法,主要包括语言与经济地位的关系,语言的动态发展,以及语言规划与政策;博弈语用学,将博弈理论方法用于语用学的研究,分析理性言语交际者在特定策略场合下的言语行为选择[3]。二是应用研究,主要是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应用性的语言现象,如流行语、网络语、外语教学以及语言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张卫国认为,语言经济学研究存在三个主要维度——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能力、作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官方语言和作为制度的社会语言[3]145。本文尝试从语言经济学关于作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官方语言理论出发,分析相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对我国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言经济学理据和外语教育

语言经济学家汪丁丁认为,语言经济学既可以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存在经济变量的研究中,也可以研究语言与传统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4]。从理论角度上讲,语言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变迁,或语言及言语行为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语言的经济学分析、博弈语用学和语言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等;从应用角度上讲,可以用来研究语言问题引发的经济或社会问题,如语言与经济发展问题。

国内学者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研究外语教育的还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语言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研究了外语教育和教改的重要性;外语市场价值和外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运用语言经济学评价了英语热和汉语危机,以及制定合理外语政策的必要性。鉴于目前语言经济学在国内外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莫再树认为,该领域应用在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还比较单一,语言经济学与外语教育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落后于我国现阶段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5]。

三、外语的公共产品性质

公共产品是指一种产品不会因为某一消费者的消费而降低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水平,即该产品具有非排他性,是对所有消费群体开放的。显然语言具有这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语言的使用和学习是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和投资[3]148。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能够推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的信息共享与流动,不同语言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交流、劳动力的交换成本都会降低。

经济学家Reinhard Selten和Jonathan Pool在1991年写的《外语技巧发布的博弈均衡》中,验证了语言的网络效应。这种网络效益的含义是:当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增加了,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其他语言的使用者而言,这种语言的效用也随之增加,即这种语言也变得更有用了[6]。语言经济学家们认为,语言的网络效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的动态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一个地区小语种的语言生存和语言保护问题;世界通用语的出现。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英语作为目前唯一的国际通用语,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的。

张卫国指出,语言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并且与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相互强化”。一个较大的语言群体成员间可以学习和使用共同语言参与交际活动,因能提供“较多的交际机会”,可以吸引其他群体成员学习该语言[3]149。随着这种语言使用者数量的增加,二语习得者的人数增加,交际效率提高了,原语言网络的外部成员因学习了该语言,都获得了该语言的使用所带来的交际机会,并在交际过程中获得了某种收益。因语言的公共性和网络效应,会吸引更多的人学习该语言,使得这种语言的使用范围和人群不断扩大,其公共产品的性质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扩大的语言网络中,某个个体通过习得二语获得的交际收益,并不会因为更多的人参与该语言的学习而减少,也就是说,语言的公共产品性反过来又会加强网络效应的放大。

四、启示

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和语言的网络效益理据,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英语已成为公认的世界通用语,全球性的语言。英语已经获得了凌驾于其他语种之上的绝对优势,而且这种优势随着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增加会不断扩大。现在在国际政治经济往来、各种外交活动和网络交际中,英语已成为唯一公认的世界语言。另外,英语标准语只属于英美国家母语的属性,也正在受到语言学界的质疑,英语的世界属性正不断为大家所接受[7]。

语言的公共产品性质和网络效应,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重要性。语言规划和政策会决定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的供给水平,以及语言教育或语言推广的供给能力。前者主要是一国或地区官方语言的确定,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单一语言的国家来说,选择一门外语,如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供给成本太高[3]150,研究意义不大。而后者语言教育和原推广对外语教育教学的影响更大。这种语言推广既包括国内推广,如二语或外语教育和国际推广,如对外汉语教学等。这里主要讨论外语教育在中国的推广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外语教育的供给具有消费的局部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一个高校所能提供当年的外语人才培养名额是有限的,这对部分想参加外语专业学习的人来说,有相对的排他性,但由于后来者也可以参加下一期的外语教育,所以这种排他性又不是绝对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参加外语教育,对外语教育的消费是独立于其他人的选择的,即非竞争性的。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外语教育供给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说明仅靠政府提供的外语教育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政府和私人合作供给。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提供的外语教育主要由国家提供,所以具有比较强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个人在外语学习中的理性选择过程中,成本的影响较小。更多的是一种语言的经济价值或效益,以及网络效益的影响。另外,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家投入外语教育的社会成本还比较低[8]。外语教育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扩大进出口贸易,引进外资,增加就业和促进旅游文化事业发展等。这也可以部分解释外语专业招生热、就业难的问题。作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语言性质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应该有所改变,准确认识英语热的社会现象,注意有利的语言生态发展。应考虑形成中国英语和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文化适应性的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8):35-38.

[2]张兢田.博弈语用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10):1-4.

[3]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

[4]汪丁丁.语言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6):86-95.

[5]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2008,(2):65-72.

[6]Selton R.& Pool J.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as A Game Equilibrium[M].Berlin and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1991:64-87.

[7]Hu Xiaoqiong. Why China English should stand alongside British, American, and the other ‘world Englishes[J].English Today,2004,(2):26-33.

[8]任荣.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英语热”和“汉语危机”之争[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3-9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公共产品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