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品德课程在学生社会情感建立中的作用

2014-09-02 20:30阎凤伟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品德有效性教学方法

阎凤伟

【摘要】我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教育要求全面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大,世界不同文化交流机会空前增多,各种不同的思想相互交织,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小学品德对学生社会情感建立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学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小学品德课程在学生社会情感建立中的作用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有效性社会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09-02

1.小学品德课程在学生社会情感建立中的阻碍因素

1.1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门或者小学校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认识不够,在小学品德课程中投入的师资力量不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担任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师多数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任务多、工作量大,再加上繁琐的日常教育教学事务,常常是忙起来没完,根本没有坐下来深入研究品德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更没有集体教研的平台和机会。于是,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品德课程的有效性便成了一句空话!导致小学品德课程在学生社会情感建立中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1.2业务水平不高

小学品德课程在小学阶段是考查科目,因为不考试,所以引不起家长和领导的重视。于是,品德活动本该如期举行,却常常被无故挤到了;品德课本应按照课程表上,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占课;任课教师多是单枪匹马,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研究课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活动少之又少。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没有认真学习新课标的要求和品德课程的关系,致使教学活动中相关教师对小学品德课程缺乏整体的把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能认清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社会情感建立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再加上缺少学习、没有创新精神,很难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日常的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课本知识、图片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环境相联系,教授内容空洞、乏味,课堂教学气氛死板甚至有了浓重的语文课、看图说故事课的影子。在小学生接受能力较低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认不清品德课程的重要性,严重的甚至可能对枯燥的课程产生抵触情绪,更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方法成为阻碍小学品德课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2.小学品德课程在学生社会情感建立中的有效策略

2.1认识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影响学生品德、情感养成的重要课程,目前普遍没有得到学生家长和一部分教师的充分重视,这些人认为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关系到学生升学的课程的成绩才是重要的,轻视了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侧重会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成绩好但是道德不够高的现象,久而久之,会造成小学生群体责任感缺失、民族精神缺失、自私自利等不良后果,任其发展还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教育学生家长和相关教师,使其认识到小学品德课程对于小学生人生的重要性,紧密联系社会加强小学品德教育。

一些小学生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理或者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老人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又因为年龄上的差距,对孩子进行“隔代教育”,他们往往是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关心和溺爱,但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大多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社会情感,反而养成了学生偏激、倔强的个性,缺乏社会责任感,办事冲动鲁莽。学生正确的社会情感养成需要家庭教育和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双重作用,当家庭对学生社会情感建立作用不明显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地位就凸显出来,学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学生品德、情感养成,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个性,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社会情感。

2.2创新小学品德课程的有效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空洞乏味的课堂讲课对于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情感与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是有害无益的,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寻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创新教学方法。课堂上增加对国家先进人物或者英雄人物的品德分析,增加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正确道观念的养成。还可以增加国家先进人物针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演讲,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心路历程。学生通过对可以接触的英雄人物的认识和学习,可以更直接的体会先进人员的道德情操,对学生品德建设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学习高尚道德的思想积极性。减少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枯燥程度增加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内容与图片把握准确还要进行一定合理延伸。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情境模拟,通过学生模拟课本上的关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案例或者图片,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课本上的人物经历,体会课本上相关情境中人物的思想和感受,还可以体会上社会上不同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感受,如情境模拟搀扶过马路老人的时候学生可以感觉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扮演老人的同学可以体会到被别人帮助的温暖。情境中的所有表演学生都可以有所体会,体会到社会生活中艰难的一面、值得同情的人和事和社会生活中助人为乐的乐趣。观看的学生通过自己同学的表演也能切身体会到其中的思想品德知识,课堂趣味性的提高增加了教学有效性。

今年来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无疑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提高道德水平的很好的平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增加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记录片,如: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作为学生守护者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高尚社会情感的养成。

2.3将品德课程向课外延伸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鉴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社会经验等因素学生不适合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所以为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社会实践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必须与社会生活结合,这样才能以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品德与社会学习的内容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情感。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社会情感教学又是品德教学中难以实现的一个部分,这部分的是要要靠教师引导,关键学生自己的感悟。

如组织学生在人行道旁边当交警叔叔的小助手,协助交警发现制止行人在马路上的红灯过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安排学生帮父母做一天家务等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和父母收拾家务,照顾学生的辛苦,促进学生产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情感。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我国国策计划生育的良好执行,现代小学生多是家里唯一的小公主、小王子,生活条件好,吃穿不愁,但是由于娇生惯养对于品德并没有良好的塑造,户外社会课程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将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各种经历,移情到自己的心路历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组织学生去参观抗日老兵的住所,体验照顾抗日老兵的一天生活。体验他们生活中的痛苦,听他们讲抗日的故事,学生会更有兴趣听老兵讲故事,在仔细倾听中,学生们仿佛置身抗日战场,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学生学会了爱国精神,体会到当代良好生活来之不易,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体会到革命战士对国家的贡献,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只不觉中学生情感就会极大的丰富,对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不会置若罔闻,对自己也会严格要求,不在局限于做一个温室的花朵,而是要做负责任的对国家和社会用的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对社会生活中不良现象的甄别能力,丰富情感,不做家庭的小公主,小王子而是能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总结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安全知识,还对学生感情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外的教学延伸,小学品德课程在学生社会情感建立中会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文珍.课堂虽小,有容乃大——浅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池美善.中韩地理(社会)课程标准的比较[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田粉兰.让道德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有效性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