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4-09-02 01:38范红芳蔡银素张霞马文格
河北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骨盆产科体位

范红芳 蔡银素 张霞 马文格

·论著·

趴位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范红芳 蔡银素 张霞 马文格

目的探讨孕妇趴位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8~12月分娩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及分娩时采取趴位,床头抬高50°~80°,分娩时采取同样体位。对照组第二产程及分娩时采取常规的膀胱截石位。比较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在第二、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趴位分娩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推广价值。

趴位分娩;分娩结局;影响

降低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干预,促进自然分娩,转变产科服务及管理模式是我国产科界近几年的主题,我们逐渐开拓思维,多方寻求方法。1996年《正常分娩监护手册》中提出了自由体位分娩的概念,自此以后偶有工作者使用此体位,但实际上仅限于一二产程待产过程中,而在产时,中外产科界均采用产妇膀胱截石位分娩。在遇到脐带受压胎儿宫内窘迫或肩难产时,偶有采取趴位分娩。但是,趴位分娩产妇闻所未闻,危机时产妇不会翻转体位,甚至俯卧于床上的情况屡屡发生,医务人员会有“转向”的感觉,常常在胎儿娩出时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既然在急救时可以采取,我们把趴位分娩推广到接产过程中,旨在探讨趴位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8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28±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2)周;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3)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1.4)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初产妇,头位,单胎,无妊娠合并症,NST有反应型,S/D值正常范围,无脐带缠绕,羊水指数5~18 cm,符合阴道分娩条件,全程导乐及家属陪伴分娩,采用非药物镇痛,助产士取坐位接产密切观察正常范围产程。

1.3 方法 产妇在第一产程均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及接产过程中,观察组采用趴位,此时产妇的产床头部可以升高50°~80°,产妇头支于床背上面,双膝跪在床上,为防止久跪膝盖受伤,可以采取双足踩在产床上或两种体位交替进行,双手扒在床头用力,高低以产妇舒适为准,自由调节,对照组第二产程及接产过程中,采用传统膀胱截石位分娩。

1.4 观察指标 第二、三产程时间(min),产后2 h内出血量(ml,自胎儿娩出后开始计量),产后出血的计量方法采用容积法(标准接血盘收集,收集血液放于量杯测量失血量),>800 ml结合休克指数法(SI)校对,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SI=0.5为正常,SI=1~1.5时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20%~30%,1.5~2.0时为30%~50%,若2.0以上为50%[1],成人总血容量按体重8%计。新生儿娩出后采用阿氏评分记录产后1 min评分情况,评分标准包括呼吸、心率、肌张力、喉反射、肤色共计五项。

2 结果

2.1 2组阴道分娩第二、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内出血量比较 第二、三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产后2 h内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阴道分娩第二、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内出血量比较

组别第二产程时间(min)第三产程时间(min)产后出血量(ml)观察组43±367±15185±36对照组55±268±25210±44P值<0.01<0.01<0.01

2.2 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在新生儿窒息率方面的比较 n=100,例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5

3 讨论

分娩机制包括先露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等,而影响分娩过程的重要因素是胎头的位置要与母亲的骨盆相适应。四肢着床上身直立可减少骨盆倾斜度,有利于胎头在骨盆内顺产轴下降,从而顺利完成分娩机制[2],此体位有利于校正胎轴,使胎轴与骨盆入口一致,与侧卧位仰卧位或作为比,更能增大骨盆入口,容易接受骨盆按摩,与手膝位比,能减轻手和腕关节的劳累,产妇易于摇摆或晃动[3]产妇趴位时,子宫离开脊柱,趋向于腹壁,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借助于胎儿自身的重力作用和地心引力作用,使胎先露对宫颈的压力增加,反射性引起有效宫缩,促进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加快产程[4]。仰卧位分娩使胎头下降阻力增加,且宫缩效率较低,继发引起产力减弱,导致产程延长,从而增加难产机会,也增加产妇的不安和产痛[5]。

在此体位下,胎盘由于重力作用在剥离后会很快娩出,不用人为牵拉,缩短了第三产程,不会引起胎盘滞留和宫腔积血,减少了产后出血机会。Odent[6]是正常分娩的观察者与研究者,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他提出假设产妇若以“哺乳动物的方式”(即本能)分娩,产程进展可能会更顺利。他假设人大脑皮层,即人大脑独有部分(理性思维区)受到过度刺激后抑制产程进展,因为产程涉及内分泌系统与人大脑的古老部分,即人类与动物共有部分的活动和调节,Odent[6]主张改变现代产科设施和护理方式,尽量减少大脑新皮层的刺激。他指出其他哺乳动物即将分娩时会寻求舒适安全隐秘的空间,这种环境能减少大脑新皮层的活动,使中脑和脑干活动起来参与产程,前列腺素等激素的调节会使产程进展顺利而平顺,还指出,今天的产科设施频繁的刺激着大脑新皮层,原始大脑最佳运作功能受到抑制而导致难产[6]。在传统体位,产妇进食困难,常常需要帮助,且有隐私被暴露的感觉,这使她们感到不安。趴位有利于进食食物水分、听音乐看电视、和家人及医务人员交流互动、有被尊重感、有益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分娩进程。由于解剖所致,在平卧时增大的子宫容易压迫腹主动脉,影响子宫血液供应,引起胎儿缺血缺氧,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而在此体位下,避免了危机时的体位翻转,尤其对于肩难产无法娩出胎肩和脐带受压胎心突然下降时可获得极为宝贵的抢救时间。

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的压迫,许多产妇感到腰背部疼痛难忍,趴位可以减轻产妇的脊背痛,减少由于害怕疼痛而引起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目前仰卧位仍然是第二产程普遍采用的建议性体位,实际上如果给予产妇足够的选择权,尽管她们可以采用各种体位,许多产妇在第二产程都会处于仰卧位或半卧位。虽然仰卧位有助于观察,有助于进行阴道检查会阴切开、负压吸引和产钳术,但会产生一些与此体位相关的问题,产妇仰卧时,自身在重量会对骶骨尾骨产生压力,这样会使骨盆前后径变小。在仰卧位和任何斜躺体位,会使重力促进胎儿的下降的促进效应消失。产妇仰卧位低血压是由于子宫重量压迫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导致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减少所致,由于胎盘血流量减少和胎儿血样供应减少,胎儿可能会缺氧,尤其伴有长时间屏气和最大程度用力时。除仰卧位低血压外,沿着脊柱的子宫重量会减少子宫与脊柱之间的角度,导致胎轴与骨盆轴不一致[3]综上所述,趴位分娩可以加速产程,减少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抢救机会、易于被产妇接受,方法简便易行,在任何医院都能实施,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分娩方法。

1 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2.

2 高燕,杨惠英,唐晓惠.骨盆倾斜度与难产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9.

3 陈改婷,张宏玉译.产程进展手册.第1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193-195.

4 孙平.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0-31.

5 张惜阴主编.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131.

6 Odent M.(1992)The Nature of Birth and Breastfeeding.Bergin&Gavey,Westport,conn.Odent,M.(1999) Birth reborn,chapter 6.In:The Scientification of love.Free Association Books London.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5.031

项目来源:石家庄市科学研究与发展支撑计划(编号:131462783)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

R 741.3

A

1002-7386(2014)15-2315-02

2014-01-20)

猜你喜欢
骨盆产科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