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凝练与实现韩喜平

2014-09-02 02:24周成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个体价值

周成贤

摘要:协同、自信、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依据地方文化特质和城市精神、大学功能和发展定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生命本能而凝练的。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坦诚对话、榜样激励、爱心体验等途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潜移默化地将学生个体的成才成长充分融入到大学精神塑造、城市转型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中去,从而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确立崇高的责任使命。关键词:主导价值; 协同; 自信; 责任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2-0023-05众多价值的有机统一,才构成一个体系。价值体系必然有一个起关键作用、占统领地位的主导价值。当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渗透、统领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明理修身、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强健体魄、热爱生活。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生成是一个人格塑造与品性养成的过程,需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课堂内外培养、日常生活管理等载体而展开。

一、主导价值的凝练与实现

价值是人的价值,价值的主体是人,而人是活生生的现实个体。主导价值的生成,是人成为人,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过程。主导价值的生成是凝练与实现的统一,主导价值的凝练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理性反思的过程,而主导价值的实现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践行内化的过程。主导价值的生成是一个萌芽、比较、选择、确立、稳固的客观过程,主导价值犹如文明之树的种子,文明之树之所以参天而立,虽然离不开水、养料、土壤、空气等外在催生因素,但真正的动力是蕴含在种子内部的生命爆发力。

主导价值是价值体系的灵魂,统领整个价值体系。人们对“价值”这一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如何来理解“价值”,既是一个学理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从概念上看,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关系:主体对客体效能的诉求,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价值问题始终是理论思维的首要前提,无论是关于人文还是关于自然的研究,价值问题是论证中的基本前提和首要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价值往往是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意图、态度、目的或立场。主导价值是集体行动的旗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集体凝聚力、向心力的调节器和指挥棒,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整体的渗透性和一元的统领性。一个口号、一门理论、一套制度、一种文化乃至一个文明,都承载着特定的主导价值。

主导价值的主体是现实个体。在西方文明发展中,价值主体曾有古典时期狭隘的“公民”、中世纪绝对的“上帝”、启蒙时期抽象的“人道”、无政府主义空洞的“自我”。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货币成为了一切价值的标准,金钱成为主宰万物的神灵。“当人们发明货币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样一来他们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一种整个社会都要向它屈膝的普遍力量。”[1]虽然,资本主义刺激了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但同时,货币成为了价值主体,人成了被自身所创造的东西的奴隶,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异化”。在对资本主义价值主体的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价值主体——现实个体。现实个体即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个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载体,是构成任何集体的基本单位,是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与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

主导价值是逻辑判断与情感诉求的统一。逻辑是理性思维的规律或原则。在杜威看来,“逻辑”有三层含义:“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逻辑包括一切经过思维而得出了结论的过程,不论结论对错如何,均是如此。从最狭窄的意义上说,逻辑一词仅指合乎逻辑的,其推理的前提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是不证自明或业已证明是正确的。在这里,逻辑的关键在于论证的严密性。然而逻辑还有第三层意义,这就是:要从正负两方面系统地用心,确保思维产生出一定条件下最佳的结果。如果我们对artificial一词只取它的‘经过自愿训练而掌握了专业技能这一含义,而撇开它的‘虚假、‘人为的贬义,那么我们可以说逻辑是指artificial思维。”[2]主导价值的凝练,是一个杜威第三层逻辑意义上的理性思考,需要逻辑思维从众多的、具体的、丰富的价值体系中总结、概括、提炼出来。主导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内化与践行的过程。主导价值的内化,是一个求证与认同的过程,关键在于将“应该做”转化成“想要做”。主导价值的践行,则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关键在于将“想要做”转化成“如何做”。主导价值一旦实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如同一颗种子,拥有巨大生命爆发力,它会激发个体生命的斗志、激情、毅力,这也正是人的本质力量所在。

二、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凝练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魂”,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凝练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行为,而且是一个全局性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局部到整体、具体到抽象的塑“魂”过程。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凝练必须紧扣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之“魂”: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落实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就是要让学生要有完善的协同性,认识到个体力量的局限所在,并懂得通过协商、交流、对话与合作,实现集体力量的最大化,进而实现创新创造的最优化;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落实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就是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做到自觉自律,既朝气蓬勃又谦虚谨慎,既不骄纵任性又不盲目自负;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取向落实在行动中,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敬畏自然,感恩社会,热爱祖国。

1.协同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智慧

著名的霍桑实验告诉了我们团队协作对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俗语也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同个体之间的谐调、统一、和合,相互拉动,相互促进,结果不仅使每一个体获益,而且实现了整体“1+1>2”的效应。事实上,从古至今,人类就是靠着协同的智慧,互利合作、共生共荣,才一步一步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1)包容与凝聚协同强调了个体间的包容力。在交往中相互包容,能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诉求,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立场,在一个价值多元和利益分化的时代,特别是在这个大转型的时代,更需要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豁达宽容的气度,更需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协同强调了个体间的凝聚力。凝聚意味着秩序与纪律,而秩序与纪律以权威中心为后盾。无论这个权威中心是虚构的神灵,还是现实的个体,权威的构建逻辑是敬畏与服从。只有敬畏与服从同一个权威的指引,才能实现不同个体朝向同一个方向前行。个体间的包容与凝聚都需要一种合作意识与奉献精神。现实个体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完善的个体,只有学会相互合作、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假使个人不合作,对别人不感兴趣,而且也不想对团体有所贡献,他们的整个生活必然是一片荒芜。他们身后也留不下一丝踪迹。只有奉献过的人,他们的成就才会保留下来,他们的精神才会持续下去,他们的精神才会万古长存。”[3]

(2)质疑与创新协同强调了个体的差异性、独立性与唯一性。协同不仅仅意味着相互信任,也意味着合理质疑。质疑是科学精神的要素之一。协同并不是要求个体随波逐流,在人云亦云中失去个体的特质与个体间的差异,也不是委曲求全、刻意迎合,而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过程。纵观整个科学史,问题是发现的逻辑起点,一切科学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始于问题和终于问题的过程,新问题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人们可能会记住拉特马赫、埃斯特曼、陈景润这些著名的科学家,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努力,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但人们更会记住哥德巴赫的名字,正是他所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成就了一段数学史的传奇。数学史上的无穷小悖论,就是英国大主教贝克莱针对17世纪牛顿微积分理论中形式逻辑的矛盾和缺陷,提出的经典挑战。过分依赖权威,必然会失去自我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只有冲破一切惯性思维的束缚,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以合情合理、脚踏实地的方式自我明证,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2.自信是一种自我认同的境界

自信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评价,优越而不孤傲,自强而不自卑,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自我依靠、自我欣赏。自信是人格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也必定是具备高度自信的人。

(1)自觉自律的人生境界“人的自我就像气体,若无外界压力的约束,就会不断地膨胀。”[4]自我的过度膨胀是自负,自我的过度萎缩是自卑,而自我的适度绽放则是自信。真正自信的人,必定具有高度的自知之明,全面了解真实的自己。自负的学生往往不能够全面、客观、有效地分析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好高骛远、居高自傲,处事浮躁、不计后果。自卑的学生往往内心也极其敏感,经常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沉默与逃避的方式来表示不满与对抗。杜威说:“一个人思想有了律己力以后,就可以在没有外在指教的情况下自己掌握合适的行为方式。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培养这种有律己力的精神。”[5]弗洛姆也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纪律看作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应该成为自我意志的体现,应该感到这是一种愉快,并且逐渐习惯于一种生活态度,一旦放弃它,便会若有所失。”[6]真正自信的人必定具有高度自控力,懂得如何将内在诉求与外在条件真正有效统合起来,而自负与自卑的学生往往不具有自控力和组织纪律性,也越容易在随波逐流中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2)自强自立的人生境界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是排除困惑、克服困难、敢于担当、敢于挑战的状态。一个真正自信的人,能够从容面对一切困难:宠辱不惊,静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漫望天外云卷云舒。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刻意争夺第一,而只专注唯一,也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而是韬光养晦,随遇而安。争强好胜的学生,其内心深处往往是软弱的,他只有竭力争取各种外在的证明,来掩盖内心的软弱。这样的学生大多是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个体,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与看法,内心也极其敏感,经不起考验与磨砺,经常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容易被一些小问题所困扰,被一些小挫折所击倒。此外,争强好胜的学生往往会以错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一种畸形的优越感掩盖掉了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正如阿德勒所说:“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而不谈。”[7]当回避真正的问题,不能够坦然面对真实的自我时,他们必然随波逐流、放纵自我,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破罐子破摔”、消沉颓废或是放浪不羁。

3.责任是一种自我塑造的能量

责任是一种正能量。“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8]对于一颗自由的心灵来说,无论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还是对社会负责,责任不是外加的,而是内生的。游离于心的责任,是制约生命的枷锁,而内化于心的责任,则是激发斗志、增强毅力的正能量。

(1)责任是追逐梦想的能量梁启超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责任如同十字架,沉重但却神圣,人生因它而精彩,生命因它而崇高。责任,就是青年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神圣与崇高。责任不是磨掉学生的个性与激情,而是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个性与激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创新源泉,但超出了一定范围则是一种破坏力量。青年学生梦想需用激情的光环来点亮,但却更需用责任的能量来追逐。《青年报》曾有这样一篇报道《骑行川藏线:梦想催着你走,但你可能死在路上》。这是一条美丽与凶险共存的路,每年引得大批骑行者跃跃欲试,在他们看来,骑行川藏线就是青春燃烧的明证,他们期待“转完后未知的风景”和“那份莫名的感动”。好多人说走就走,虽然洒脱,但无准备的盲目与冲动所换来的结果是半途而返和后悔不已,有的甚至发生了人身意外。青年学生在用激情去编织梦想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追逐梦想还需要对自己、对所有关爱自己的人的那份责任心。青年学生在追梦的旅途上,除了憧憬与激情,更需要的是在启程前的冷静思考:一切准备好了吗?

(2)责任是感恩回报的能量责任能够赋予学生个体以强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归属感往往在失落时给人带来欣慰与鼓励,而使命感则在挑战中让人体验到崇高与自豪。因为有归属感与使命感,个体投入到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的行动中。你、我、他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世界充满着友善、信任、希望和美好,但也绝不缺斗争、自私、不公和欺诈。“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幢房子的一扇窗户的玻璃被人打碎了而不去修补的话,就会给人这样一个暗示:这是一幢没人看管的、被遗弃的房子,没过多久,这幢房子的其它窗户的玻璃也很快会被打碎。虽然我们有各种理由去抱怨这个世界,但却没有理由不去担负起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在这个世界真的有许多邪恶、困难、偏见和悲哀,但它是我们自己的世界,它的优点和缺点也是我们自己的。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改造和增进的世界。我们可以断言,如果每个人都以正确的途径担负起他的工作,他在改进世界的事业中,便已经尽了自己的责任。”[9]青年学生需要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国家,为世界的真善美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冷漠、嘲讽。

三、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实现与探索

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具体实现,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秉承地方的文化特质和大学精神,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生命本能。各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各个城市都有其鲜明的精神特质,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源源不断地从中摄取营养。大学的发展必须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产学研联盟和区域合作战略,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水平,建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技术创新体系,瞄准国家和城市的重大发展问题与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和“信息源”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天资禀赋。好奇心、同情心、自尊心是人的本能,好奇心促使学生去探索;自尊心促使学生去奋斗;同情心促使学生去奉献。

1.主导价值的实现方式

主导价值的实现,是符号化的价值导向与情境中的价值取向相统一。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的区别在于:价值导向的主体是主导价值的设计者和倡导者,而价值取向的主体则是价值观的阐释者和践行者;价值导向强调的是主导价值在倡导中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价值取向强调的是主导价值在践行中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1)符号化的价值导向在卡西尔看来,人是能够使用符号的动物,“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10]。主导价值是以符号化的方式来实现导向和引领作用的。集体中的特定人物或事件都可以通过符号化成为某个主导价值的标志与象征,并成为集体中全体成员共同崇拜的典范。主导价值的符号化是通过各种仪式性活动来完成的。维多克特纳在其《象征之林》说:“涂尔干曾着迷于探寻,为什么许多社会规范与责任被人们感到既是‘应该做的又是‘想要做的,现在学者们正逐渐看到:仪式正是这么一个机制,它将这种应尽的规范和责任周期性地转换成想要做的规范与责任。仪式的基本单位,即支配性象征符号,压缩了带来这种变化的整个仪式过程的主要特点。”[11]仪式性活动的进行过程,本质上也是主导价值符号内化为指引集体成员行动规范与标准的过程。

(2)情境中的价值取向主导价值的符号是在特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认知与领会的。大多数的仪式活动,是由主导价值的象征符号所组成的。象征符号是需要认知的,它需要指向具体的事实和现实的个体。同时,象征符号又是“浓缩”的,需要情境来“稀释”,“它使情感紧张以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形式得以迅速释放。浓缩的象征性符号充满着情感特质。指涉性象征符号的意义随着意识层面的正式认知而拓展,浓缩的象征符号的意义触及潜意识的越来越深的根处,并将其情感特质散播至远离了象征符号原义的各类行为和情景中”[12]。在各种仪式活动中,各种象征性的符号能够内化于心,是因为以象征符号为介质,实现了个体间的情感共鸣与心灵共振。只有当个体真正被感动了,才能真正领悟某一主导价值,才能真正内化某一主导价值。只有真正内化了某一主导价值,不同的个体在类似的情境下,才可能有相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实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路径探索

(1)通过坦诚对话,增强协同性坦诚对话是你我之间的倾听与诉说,是实现个体间协同的最有效方式。只有敞开心扉、坦诚对话,才能走进彼此的心灵世界。坦诚对话是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消除隔阂、达成共识,增强信任;坦诚对话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相互启迪、相互借鉴,增强包容。任何个体间的的协同,都是建立在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信任与包容又相互影响,没有信任就没有包容,没有包容也就没有信任。同学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从传统的审判式、谈判式、命令式、布道式转向自由性、辩论性、探讨性的谈心,是一种谈话基调的重置。无论是引导性的基调如“不见不散,我在那等你”,动员性的基调如“我们都一样,没什么大不了”,还是抚慰性的基调如“别怕,有我在”,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孤寂与落寞的个体从自我的封闭中解放出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认清自己并找到方向。

(2)通过榜样激励,增强自信心榜样首先界定了优秀与普通,优秀与普通之间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而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僵局。榜样激励,不是海市蜃楼、望洋兴叹,更不是盲目跟风、刻意模仿,而是通过切实努力可以达到的彼岸世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榜样如同一面镜子,可以通过其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越是贴近普通成员的榜样,就越能起到参照作用,就越具有激励效应。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成为榜样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传承、引领、弘扬主导价值的使命。荣耀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使命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荣耀不能掩盖优秀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荣耀是成绩的见证,更是一种非完满的见证。只有在荣誉面前始终保持谦卑之心,才能充满实现完满、追求卓越的决心和斗志。

(3)通过爱心体验,增强责任感黑格尔对爱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爱,一般说来,就是意识到我和别一个人的统一,使我不专为自己而孤立起来;相反地,我只有抛弃我独立的存在,并且知道自己是同别一个人以及别一个人同自己之间的统一,才获得我的自我意识。”[13]无论是情爱还是友爱,无论是大爱还是小爱,爱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统一关系,是自我的实现方式,更是自我的约束力量。弗洛姆说:“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14]有纪律的爱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而无节制的爱则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必然导致上瘾、沉迷和溺爱。责任感是对爱的掌控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摸索与提高的。当代大学生各种公益行动和志愿行动,都是一种很好的爱心体验方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仅能切身感受到社会责任,更能领悟到大爱的真谛所在。

四、结语

协同、自信、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是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文化特质和城市精神、大学功能和发展定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生命本能而凝练的。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实现,既是庞大宏观的社会工程,又是细致入微的日常工作。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坦诚对话、榜样激励、爱心体验等途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潜移默化地将学生个体的成才成长充分融入到大学精神塑造、城市转型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确立崇高的责任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

[2][5][美]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6,51.

[3][7][9][奥]阿德勒.超越自卑[M].黄光国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204,43,228.

[4][英]罗素.罗素论教育[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98.

[6][美]艾·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03.

[8][英]查理德·怀斯曼.正能量[M].李磊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1.

[10][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7.

[11][12][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M].赵玉燕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7,36.

[1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75.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个体价值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