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师对教学的任务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回归课堂,提高课堂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满堂灌输,面面俱到
导致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满堂灌”。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研究,总是自己对照教学参考书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然后一点点“喂”给学生。面对一篇被解剖得面目全非的文章,学生哪里还有心情去“吃”那些所谓的“考试内容”。教师总是害怕遗漏知识点,从音形义到句段篇,从文章主旨到写作特点,貌似一节课学生学到了很多内容,殊不知讲明白的是教师,学生那里仍然是一团浆糊。无视学生听觉疲劳的教师只顾自己讲得滔滔不绝,却不知学生在天外神游,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有效果可言。
2.课堂随意,结构欠妥
备课不够充分,课堂安排随意,导致课堂时间浪费,这也是课堂低效的一个原因。课堂导入时就连上了题外话,结果一发不可收,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完不成,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拖堂。“拖堂”是最没有实效的教学行为。有的语文课则像自习课一样,没有目标达成。如作文课,很多教师都会把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不分析题目,不讲解写作的重点和技巧,直接让学生动手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怎么会提高呢?不合理的课堂安排,学生也会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会逐渐消失。
二、提升语文课堂品质的有效策略
1.激发兴趣,主体参与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哪怕教师只讲10分钟,只要学生在动,学生在思考在讨论,那就是高效的课堂。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主持人”或者是“跑龙套”的,只要能把“节目”安排好,相信学生一定能很精彩地完成既定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探究行为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敢于放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彻底改变我讲你听的课堂模式。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方法的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不能为了“教教材”而上课,要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去开拓教材以外的语文学习空间。
2.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要有的放矢,各个环节之间要紧凑,一节课的45分钟要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更高。
每节课的课堂设置也就那么几个环节,只要精心设置就可以提高课堂品质。课堂都是从导人开始,导入语的设置一般在3~5分钟,目的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适宜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导语设置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自然导入;巧提问题,启发导入;复习导入,前后联系等。导入要根据课文内容灵活掌握,只要能够巧妙地与本课内容相联系就是成功的导语。接着是课文内容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热情最高的时间去完成,一般在20分钟左右就要解决本课的重点内容。当然,如果采用“探究讨论”的学习方式,则可以尽可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在探究、交流,学习气氛非常热烈,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学习一节新的内容之后一定要有练习巩固的环节,一般在15分钟左右,设置一些难易适度的练习题,或者是与课文相关的小练笔,有练习有讲解,这样可以对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剖析。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要对本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反思才有收获,最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优化课堂结构要根据所学习的具体内容灵活调节,时间的安排也要合理,要以学生学习的动态为标准。
如进行《赤壁赋》教学时,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置:导入新课3分钟,交流课前预习状况6分钟,诵读指导5分钟,梳理课文12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诵读巩固6分钟,小结作业3分钟。对于一篇文言文,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练习反馈可以放在下一节课,时间的安排就能灵活一些。
3.重视积累,品评体悟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积累的力量。积累首先要“爱上阅读”,只要愿意在书海中畅游,或浏览或精读,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出口成章。对于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还可以摘录背诵,这就是内化知识的过程,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提高的过程。
开始时,学生可能会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此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一是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章,可以适当迁移,引导学生品读赏析;二是要给学生做好推荐书目,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收获,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读书报告会”不但能够帮助监督学生读书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
4.培养习惯,适时拓展
新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体现了阅读习惯培养的要求。教师要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从课内教材拓展到课外的广大阅读天地。阅读和写作必须养成习惯才有用,只有配合课内教材及时拓展课外阅读,才能使阅读变成习惯,南课内学习拓展到课外积累,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途径,也是新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追求。
如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主题,教师都应该推荐相对应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像必修一的第一个专题:向青春举杯。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励志文章,学生一定会从那些成功人物的身上学到课本上得不到的东西。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面,但学生对写作总是有排斥心理,原因就是不知写什么,或者是乱写一气,结果得分很低。作文的训练大可不必带着“老大难”的心理面对,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点滴积累的习惯即可。比如日记,日记无章无法,形式自由,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写身边琐事,可以评论社会热点,但是只要去“写”,就是在积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最好的练笔形式。当学生感觉每天不写点东西就缺点什么时,写日记的习惯就培养成功了。当然,开始的时候是需要教师督促帮助的。
总之,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够转变观念,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就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洞悉学生心理,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