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2014-09-01 04:44杨碧连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习经历思考

杨碧连

摘要: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探索了什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及教材本身的特点,丰富的思维过程教材只作简单的呈现,需要教师努力展现其丰富的过程,既视数学为一种结果,更应视数学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追求认知、思维的价值发展。

关键词:学习;过程;经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12-01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探索了什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及教材本身的特点,丰富的思维过程教材只作简单的呈现,需要教师努力展现其丰富的过程,既视数学为一种结果,更应视数学为一个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追求认知、思维的价值发展。现大致分析一下数学学习中几个学习过程。

一、经历思考的学习过程

数学思考要在数学活动中实现,这种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素材,充分挖掘其数学思考的价值,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数学思考的成功经验。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当我们从数学思考的角度去分析,至少有几个方面的提升: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现的规律。2、观察、比较、猜想、交流、验证等交流经验。3、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积累。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找到兴趣点,于是给出:天气好热呀,蜜桔丰收了,一箱桔子6千克,一位阿姨买了2箱几千克?一位叔叔买了10箱几千克?一辆三轮车上放着200箱几千克?一辆大卡车上装了600箱几千克?(用情境图对话筐的形式出现)

学生列式,引导观察,比较算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什么规律”,引导他们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同桌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完善,统一结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换一个情境或算式是否还有这样的规律,于是引导学生举例验证并解释这种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经历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解释等数学思考过程。这样,知识作为载体,既让学生学得新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经历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

学生会有这种情况,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但站在操场上却不知道如何得到它的面积,原因是操场的长和宽不是像书上那样直接给出。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已有的概念法则与经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如何把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融合在各个教学内容里去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课的开始部分约5分钟进行一些割补知识的渗透后,我们出示一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哪个面积大?没有数据,要比较它们的大小,怎么办?必须算出面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没有数据而且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方法不知道。如何解决呢?教师发给每个学生几张平行四边形自己探索,或测量或剪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算出了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二个,到第三个,部分学生不再去剪拼,而是直接去测量了,到第四个,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测量哪些长度,该怎么算了。问题解决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再回到“哪个花坛的面积大?”的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编题。

三、经历形成积极学习情感与学习态度的过程

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主要表现在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在其心理上留下的痕迹是:学数学是苦恼,是负担,总是枯燥地解算;数学大多与计算有关,与现实无关;只有少数人才能学好数学;数学考试让人感到恐惧、抬不起头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再其中自主地探索和发现数学、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与学习态度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认识物体》,根据小学生好玩、新奇的特点,不妨满足他们的要求先找一间空教室,里面放置很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大、小、不同颜色等都有)让学生照自己的喜欢玩耍拼搭图形;再让儿童从收集到的实物中,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给大家看;让学生辨认各种图形各有几个(非标准图形也应有)。有点疲倦了,休息一下:闭着眼睛想这四种形体分别怎么样的?最后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拼摆图形并交流:像什么?用什么形体?用了几个?这种“玩耍”,学生很有经验,当然自信,就会积极构建知识。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可以暴露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更有利于他们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习成为落实情感与态度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是数学课程的开发者,在每一节课中在关注知识结果的同时更应把数学作为一个过程去组织有关的学习活动。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我想,这应该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经历思考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