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4-09-01 04:44黄泽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提高初中化学有效性

黄泽

摘要: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46-01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在注重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快乐的学习。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转变思想,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创设条件,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一、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不断学习的驱动,也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不竭动力,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正处于认识世界、感悟世界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如果在化学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把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的奥秘,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很多学生认为化学不好学,认为化学课程枯燥、乏味、抽象、不好理解,同时也是一些教师口中的“老大难”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更应充分把握化学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特征。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来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多自然现象中都有很多体现,只要把化学知识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手段和形式表现出来,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H2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实验步骤简化为“氢―灯―灯―氢”来记忆,克服学生对化学的畏惧心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给以触动。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节时,预先通知学生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厨房、小吃店、工厂(许多学生家办厂),同时利用电脑课上网,调查或查找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组成、利用,极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并整理成资料带到班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了一堂讨论交流活动课。这堂课使我深切地认识到师生角色转变的重要性。本节课基本上能达到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达到同伴协作、同伴启迪、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标,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强化实验演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的操作,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课程时,有一种的恐惧心理,因为家长和老师常常劝告学生远离化学物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在学习课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性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很多演示实验都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再如,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产生了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四、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辅助作用,特别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实验来进行少数实验教学。在有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用模拟实验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例如,讲“一氧化碳的毒性”时,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有效地克服就课本讲实验的问题。再比如有的实验容易因为错误操作而引起严重后果,我们可以用软件制作错误操作的后果展示,以提醒学生注意,如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出来”的危险操作。这些特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

五、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开展教学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知道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如在农业生产中,为提高粮食产量,农药和化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人们对农药、化肥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高效无毒而且要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保护益虫。化肥要用复合肥料、高浓度肥料、液体肥料、长效肥料等,而这些农药、化肥的生产与使用无疑都离不开化学。在工业生产中,化工作为一门新型工业发展速度,现代工业产品在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与化学有关,如用煤气烧饭、洗衣服用的洗衣粉和洗衣液、城市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用小苏打做馒头、日常饮用的纯净水等等,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只有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周围事物,感受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先进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要把这些观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反思。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猜你喜欢
提高初中化学有效性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