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华
摘要: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在口头上进行及时有效评价。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的情感参与、思维参与、行动参与产生的重要影响。激励性口头评价以学生为出发点,增强其主体意识,从而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正确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把握语言与时机,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键词:激励性;口头评价;学生;教师;课堂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60-0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使其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情,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语文教师励性口头评价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学生表现出的亮点进行激励、认可,能够帮助促进师生交往,活跃课堂氛围。教师的那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语言,却能够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这些语言使用不当也会破坏师生关系,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正确使用好激励性口头评价。
一、语文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内涵
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在口头上进行及时有效评判。激励性口头评价正是通过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心理过程,进而改变学生的行为表现。激励性口头评价因其直接、方便、及时、有效的特性,在学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建立一个积极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进行主动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性。
二、语文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对课堂参与的影响
就一般而言,学生受到的激励性口头评价越多,对他们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昂。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恰当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将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受到了老师的激励,便乐于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便不再沉默,大大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励性口头评价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感受的参与的乐趣。
这里的参与包括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动参与三个方面。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性格是多样化的,有的学生外向主动表现的更多的是行动参与;而有的学生羞涩胆小,不敢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但他们的思维一直跟着课堂的进程,注意力一直保持在教学中,这里表现的则是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全面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对三种参与都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散思维,活跃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三、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对策
语文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使因是在口头是进行的一种瞬时评价所以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方式灵活,也比较有针对性。但是,这并不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任意使用。教师运用激励性口头评价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应注意以下方面。
1、创设和谐课堂环境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安全”的课堂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必要基础。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的环境系统中学生才会真正觉得心里“安全”。 要建立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散思维;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迸发出的独特,新奇的想法,给予准确恰当的激励性口头评价。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关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成败,也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深远。“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师生的关系越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高昂,越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内心里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他,对他有着极大的期望与关心,从而愿意努力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反之对立、冷漠的师生关系则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厌恶情绪,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学生渐渐消失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就会表现的漠不关心或违法课堂纪律。教师要想使用好激励性口头评价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学生角度看问题,爱学生,体谅学生。只有当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时,学生才会在意教师的评价,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把握语言与时机
教师在使用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把握住时机,那些不加思考辨析的盲目激励,会让学生没有办法看清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要前进的目标,不仅不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有效的激励,反而更加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是对学生错误思维的肯定,这种盲目的肯定会让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滑越远。
一般而言,教师抓住激励评价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的及时的巧妙的鼓励越多,学生越容易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但实际而言激励性口头评价的强度与效果呈正态分布关系:在一开始,教师激励性口头评价使用的越多,所取得的效果也就越明显,但是到了一定程度时效果反而降低。所以在一开始时激励性口头评价的使用强度可以大一些,不断的进行强化,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强度要降低一些,逐步撤销强化物,帮助学生养成自主习惯。
四、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教学讲究因材施教,激励性口头评价也是如此。对于不同性别、性格、年龄等的学生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方式和方法,要进行具体化、细致化,方法不当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细节,捕捉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认真进行分析,选用适当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