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艺术教育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的问题及策略

2014-09-01 10:43李勇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造力幼儿园

李勇

【摘要】幼儿的早期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艺术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作用,并指出现在幼儿学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园;创造力

伟大的创造心理学家泰勒曾提到过:“音乐、绘画和技能的表现成为表露式创造,是其他创造的基础。”幼儿创造力的最佳培养方法就是艺术教育。良好的学校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他们对事物的敏锐的感触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学校艺术教育对于提升幼儿创造力的意义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人们创造力的开发,尤其表现在幼儿身上,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从大脑的功能结构来分析,大脑左半球是理性的部分,主要负责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则接收艺术性的东西,负责形象思维并形成一定的创造力。人类的创造思维都起始于右脑,开发右脑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艺术教育,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幼儿练习弹钢琴能够培养左右手的灵活运动,这种训练能够促进右脑脑细胞快速增长。儿童在五岁左右的时候,其脑细胞增长速度最快,因此家长就要好好把握这个开发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艺术教育来挖掘内在的潜能。另外,对于思维能力方面,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形象思维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直觉,而且对幼儿的思维有很强的训练。很多科学家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直觉和想象力,艺术教育比普通智力教育更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教育可以让儿童的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挥,从而产生更多的灵感。

二、幼儿学校艺术教育方面的不足

1.教育观念有待改进

在幼儿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中,老师们的关注焦点着重在活动结束时,幼儿能否掌握老师传授的东西,没有重视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审美体验以及点点滴滴的进步。这种教育观念比较功利,没有起到对幼儿认知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2.创造意识不强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只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和训练相关的技能,进行课后评价的时候也是观察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例如,美术课上会观察学生画的像不像而非是否有创意。长期以往,这种教学模式会抑制儿童的创造力,让艺术课变成了单纯的模仿课程,会让学生的艺术思维变得刻板、千篇一律。

3.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够重视

在幼儿学校的教育中,为了保证课堂上的秩序,教师经常会制定规则,对不守规矩的学生进行训斥,对学生的行为设置许多条框。在这种严格的教学环境中,幼儿都被教育成乖孩子,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不敢创新、畏首畏尾的行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时,老师自身也要具备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要重视幼儿的创造能力超过学生的模仿能力。

三、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儿童而言,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使用,例如课上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以及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例如,老师在教学生歌曲的时候,就可以做出简单可爱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融入歌曲的情景,更好的欣赏音乐,并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幼儿学校的艺术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教师,让儿童们在户外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发现新鲜的事物,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想象力,为其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老师可以在春天的时候带学生们外出踏青、放风筝,认识大自然中的植物,放松心情,更好的感受春天的气息。

2.重视学生的创造

在幼儿的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创造过程,而且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以随和的态度与他们沟通互动,鼓励他们表现他们的创意,坚持自己的创造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表现出独特的想法或做出另类的作品,老师都应该以微笑去认可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表扬学生中的独特声音。在教学活动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不规矩,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时候,老师需要极大的耐心来进行正确地引导,并予以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3.创造思维的训练

在艺术教育中,特别是幼儿的艺术教育,老师不应该采取灌输知识的教育模式,而应该是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在艺术之路上感受和摸索。最常见的应该是绘画课上,在画画之前,老师应该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这个事物,多种角度看出来的东西都会不同,让他们自己逐渐发现并画出自己的作品。这种方式比老师直接教导的硬性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思考,而非理所当然接受身边事物的存在。老师们还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做些艺术创作类的游戏,例如搭积木、捏橡皮泥等等。

4.营造一个创造的氛围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老师不能过多干涉幼儿的行为,少用命令性的词语,鼓励他们的创新行为。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准备多种艺术材料和相应的玩具,让他们在游戏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种自由创作的方式是不仅能让学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幼儿的艺术教育过程中,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让学生沉浸在艺术学习中,这种状态就是让学生被活动真正吸引过去,在创造过程进行忘我的学习与行动,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艺术、创造艺术。

四、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幼儿艺术教育历经前任无数次的探索,过程中有艰辛、有成就。幼儿艺术教育仍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和价值并存。只有让教学方法多元化,重视儿童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感知能力和创造思维,才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并实现学生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张琳.鉴赏与表现相结合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王元凯.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创造力幼儿园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爱“上”幼儿园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