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4-09-01 10:03张晏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张晏辅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它产生于古老的中华大地,至今给予我们巨大的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照这一指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授方法和方式上,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部分,改进思想政治的内容,与时俱进。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不仅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传统;伦理道德;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1)高校没有专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课程。目前高校的思政课大多是教授政治性的内容,没有专门开设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更不用说思想政治教育与伦理道德的结合。这会让学生对传统伦理道德产生误解,甚至于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讲座都很少有同学去听。高校缺乏这样的一个平台,学生自然对弘扬传统文化了解的就少,思政的教育目的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现在高校的学生甚至于不知道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一种旧的思想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很普遍那就是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才有的东西,在现在不需要学习传统文化了,在现代社会可以把传统淘汰掉了。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道德的规范,没有礼节、尊老爱幼、孝义的现代青年是不可能长久的立足于世的。只有充分礼节传统伦理道德的内涵才能很好地和人相处,才能提高自己。

(3)在传统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的结合方面缺乏研究和实践。随着十六大报告的深入落实,已经有高校在推进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但是很多学校还只是在尝试阶段,缺少有效的措施。学生对伦理道德的热情还没有激发出来。

(4)缺乏专门的老师教课。很多思政老师专攻的是政治,缺乏传统文化的知识,对所教内容不熟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答。

二、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概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指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

2.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借鉴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有利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意识。我认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1)“仁”。“仁”的含义最基本的解释为“仁者人也”这是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所创导的伦理道德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既是一切道德的根源。也是其他的道德的总的纲领。从三纲五常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仁是中国社会的人文基础。

(2)提倡孝道,仁爱孝悌。重视责任和自身修养,中和宽容修身慎独。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句话叫百事孝为先,孝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道德规范。被中国人视为第一道德伦理。传统文化中孝悌表现在对父母长辈的敬养,尊重。对晚辈的爱护关心。

在《尚书》中对“中”和“和”有解释,《论语》中也提到中庸;君子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还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所指的中和是说要保持一种和谐,公正适度,宽容待人。

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修身慎独独具东方特色。修身就是要正其心,把心中的欲念做调节,保持一份纯真、安定的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慎独即曾子说过的吾日三省吾身。

(3)诚信知报,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儒家提倡道义,认为应以道义决定取舍,古代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话同样是我们今天的道德标准。

在现如今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重利轻义就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

(4)公忠爱国、气节情操的个人修养。公忠兼有公和忠两个层次的含义。这要求我们要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

气节,主要是说在正义面前不畏强权、不惧黑暗恐怖势力,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古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很好的解释了这两个字。古代人讲究情操,追求高尚情怀,向往高尚的理想人格,这是古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理想境界,在今天我们仍然要讲究气节情操,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不忘民族大义不忘报效国家。

(5)勤俭廉政,谦虚好礼的优秀品格。孔子提出“温、良、恭、让”,老子提出“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对于仕途上的人来说,做到勤俭廉政实为不易,中国历史上名扬千古的廉洁之人数不胜数,而现在我们一些父母官仍需要不断向他们学习,真正做到为官清廉。

“满招损,谦受益”是古代所推崇的道德观念,现代社会利益熏心,功利心太重,尤其需要学习这句名言,在利益面前在荣誉面前做到谦逊礼让,才能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好礼,有礼一直是我们民族的标志,也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三、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1.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革,加大传统伦理道德的比重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政治性的说教,关于传统文化的部分很少,缺少专门的课程和人员来教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随着改革的推进,应该加的伦理道德所中课程的比重,适当的增加学分。同时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方法,一味的说教只会让学生觉得传统的东西枯燥无味,所以要改变教学形式,利用现代传媒科技增加学生的兴趣。

2.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想要把伦理道德的精华部分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就要正确认识伦理道德的价值,不能盲目接受,不能盲目排斥。要站在现代的观念上汲取其精华部分为我们所用,把真正能提高学生道德观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改变。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本身的主观意识,不能强加给学生,要找到传统伦理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通过这个结合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把传统优秀品质融入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以活动为载体,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弘扬和发展传统伦理道德

传统的思政科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我们可以改变方式,以活动为载体举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高校,可以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学者为同学们的讲授伦理知识。可以举办关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知识竞赛吸引同学们的参与,这都可以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广泛性,传播性。可以让同学们观看电影或者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传统伦理的认识,比如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的论语。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婉楠,刘晚霞.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1,29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