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珠慧
【摘要】新教材呼唤探究式教学。鉴于目前对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认识依然存在偏颇,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呼唤探究式教学,但目前对探究式教学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如何揭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对探究式教学赋予新时代的活力?结合教学实例,本文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如:把两个相同三角板重合放置,绕其中任意一角旋转1800。
问:从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们通过操作观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CA与C′A,CB与CB′是一条直线;
(2)△ABC与△A′B′C′关于点C(C′)中心对称;
(3)∠ACB与∠A′C′B′是对顶角。
在学生探究中,自主的空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平等的交流能够进行知识的构建。
二、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探究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如对平行的条件的探究教学:
(1)创设条件。(每一个同学准备一页白纸)教师引导:“我们想知道这张白纸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平行。现在就来研究:先在两边之间画一条线段AB,出现了四个角,分别是∠1、∠2、∠3、∠4,如图4所示,用量角器量一量,看能发现什么?
(2)独立探究。学生独立量出角的大小,并看能发现什么。
(3)小组合作。学生合作,看各自的发现是不是一样(请部分小组直接上讲台研究讨论,将自己的结果直接写到黑板上。书写时不得影响下面同学的讨论)。
(在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期间,教师巡视,对于学习有困难或出现错误的学生一般不直接告诉答案,只启发怎么思考,如“互补”可能不好发现,
可以提示;找出四组和等于180°的角。对于个别不会使用量角器的同学,请其他同学协助教师帮助他们。)
(4)全班交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1=∠4,∠2=∠3;∠1+∠3=180°,∠2+∠4=180°
教师总结:这些角相等或这些角互补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从具体到抽象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在布鲁纳看来,智慧生长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而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并在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知识。
三、在问题解决中寻找新问题的“生长点”
在一个问题解决后,如何产生新的问题,这是学习思维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的体现。问题是需要不断去探索、不断思考才能形成问题,才能形成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上述教学过程中在讨论两直线平行的性质以后,及时引导学生从中引发新的问题,找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问题新的“生长点”。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endprint
【摘要】新教材呼唤探究式教学。鉴于目前对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认识依然存在偏颇,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呼唤探究式教学,但目前对探究式教学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如何揭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对探究式教学赋予新时代的活力?结合教学实例,本文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如:把两个相同三角板重合放置,绕其中任意一角旋转1800。
问:从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们通过操作观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CA与C′A,CB与CB′是一条直线;
(2)△ABC与△A′B′C′关于点C(C′)中心对称;
(3)∠ACB与∠A′C′B′是对顶角。
在学生探究中,自主的空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平等的交流能够进行知识的构建。
二、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探究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如对平行的条件的探究教学:
(1)创设条件。(每一个同学准备一页白纸)教师引导:“我们想知道这张白纸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平行。现在就来研究:先在两边之间画一条线段AB,出现了四个角,分别是∠1、∠2、∠3、∠4,如图4所示,用量角器量一量,看能发现什么?
(2)独立探究。学生独立量出角的大小,并看能发现什么。
(3)小组合作。学生合作,看各自的发现是不是一样(请部分小组直接上讲台研究讨论,将自己的结果直接写到黑板上。书写时不得影响下面同学的讨论)。
(在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期间,教师巡视,对于学习有困难或出现错误的学生一般不直接告诉答案,只启发怎么思考,如“互补”可能不好发现,
可以提示;找出四组和等于180°的角。对于个别不会使用量角器的同学,请其他同学协助教师帮助他们。)
(4)全班交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1=∠4,∠2=∠3;∠1+∠3=180°,∠2+∠4=180°
教师总结:这些角相等或这些角互补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从具体到抽象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在布鲁纳看来,智慧生长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而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并在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知识。
三、在问题解决中寻找新问题的“生长点”
在一个问题解决后,如何产生新的问题,这是学习思维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的体现。问题是需要不断去探索、不断思考才能形成问题,才能形成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上述教学过程中在讨论两直线平行的性质以后,及时引导学生从中引发新的问题,找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问题新的“生长点”。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endprint
【摘要】新教材呼唤探究式教学。鉴于目前对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认识依然存在偏颇,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呼唤探究式教学,但目前对探究式教学依然存在认识上的偏颇,如何揭示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对探究式教学赋予新时代的活力?结合教学实例,本文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如:把两个相同三角板重合放置,绕其中任意一角旋转1800。
问:从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们通过操作观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CA与C′A,CB与CB′是一条直线;
(2)△ABC与△A′B′C′关于点C(C′)中心对称;
(3)∠ACB与∠A′C′B′是对顶角。
在学生探究中,自主的空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平等的交流能够进行知识的构建。
二、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探究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猜想假设——获取信息——建设模型——解释交流——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原理、公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如对平行的条件的探究教学:
(1)创设条件。(每一个同学准备一页白纸)教师引导:“我们想知道这张白纸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平行。现在就来研究:先在两边之间画一条线段AB,出现了四个角,分别是∠1、∠2、∠3、∠4,如图4所示,用量角器量一量,看能发现什么?
(2)独立探究。学生独立量出角的大小,并看能发现什么。
(3)小组合作。学生合作,看各自的发现是不是一样(请部分小组直接上讲台研究讨论,将自己的结果直接写到黑板上。书写时不得影响下面同学的讨论)。
(在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期间,教师巡视,对于学习有困难或出现错误的学生一般不直接告诉答案,只启发怎么思考,如“互补”可能不好发现,
可以提示;找出四组和等于180°的角。对于个别不会使用量角器的同学,请其他同学协助教师帮助他们。)
(4)全班交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1=∠4,∠2=∠3;∠1+∠3=180°,∠2+∠4=180°
教师总结:这些角相等或这些角互补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从具体到抽象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在布鲁纳看来,智慧生长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而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三个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并在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知识。
三、在问题解决中寻找新问题的“生长点”
在一个问题解决后,如何产生新的问题,这是学习思维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的体现。问题是需要不断去探索、不断思考才能形成问题,才能形成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上述教学过程中在讨论两直线平行的性质以后,及时引导学生从中引发新的问题,找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问题新的“生长点”。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