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4-09-01 22:47郭娟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小学语文

郭娟清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性的教学,而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的教学,说明这位老师本身就具有艺术性,所要做的就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地挖掘和塑造这种艺术,把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反观那些低效性、甚至是无效性的教学,课前不精心准备,以为自己熟悉于每一册教材,课中又教的索然无味,课后又不加以反思,造成本身所教的整个语文教学就像一个没有颜色的世界,平淡而又无奇,麻木而又痛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有效性教学呢?本人就这一点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语文教师所应有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基础

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前去指导。同样,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是沉淀不了深厚的语文修养的,对于我们中华博大而又精深的语文文化,是我们一生都所要追求的目标。语文素养也有高低之分,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教起语文来可以是春意盎然,使人如沐春风,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素养低的教起语文来就会曲折不断,没有出众的精彩,有的只是一片沉寂。只有当语文教师具备了高素质的修养,才可以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高素质的语文修养从何而来?从我们的生活中得来,从书本中得来。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衡量一个教师的勤快与否,不是看他或者她的行动有多么迅速,而是要看有没有思想上的高度和体验上的深度。这一切都可以从书本中获取。同时要让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教师本身就要拥有一座知识的宝藏,才可能源源不断地把知识输送给学生。高素质的语文修养为语文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教师可以在教学思路上信手拈来,也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幽默风趣,更可以在情至深处,读着文本而潸然泪下。

第一,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如果不能实行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耳口相传,是我国语文教育沿袭已久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无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过程,它也与当代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实相去甚远。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必然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

二、合理的布局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根本

画一幅画我们需要一个整体性的布局,而上好一节语文课,我们也要先谋而后做。如何为语文合理布局,就要做到这两点:一是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本节课的目标的确定和过程的实施手段。以及本节课中所需的语文素材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等等,都要囊括其中,只有如此地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临危不惧,挥洒自如。也许我们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是准备一节课,我可以不遗余力地去做,可如果是让我每一天都这样去做,我是做不到的。在此,我想说,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上语文课的前一天晚上他会把第二天所上的课的重难点都标注在课文上,使自己一目了然,最可贵的他会把所教的新课读上千百遍,让自己读通,读顺,读得情感的最深处甚至泪如雨下。二是在过程中对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科学的安排,让它们环环相扣,节节精彩。如果不科学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就不会连贯起来,更是突出不了课文的重难点,教师教的不知所云,学生也学的亦步亦趋。

三、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四、总结反思是有效教学的提炼

我们现在很多教师所缺少的是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除了特殊的场合外,比如某一节公开课,才会进行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痛苦而又繁琐的过程,许多教师所不愿面对的是真实的自己,不敢直视自己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没有那份勇气和决心。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在每一个教室的后置黑板上都装上一个摄影机,随时记录下当节课自己所有的教学流程,结束后,把影音资料拷贝一份回家慢慢“欣赏”,在“欣赏”中你又会找到自己优秀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从中予以改正和提高。如此每天都这样地加以循环,你会发现你的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了,课堂的有效教学自然就体现了出来。

有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以上的四个因素,语文素养是前提,合理布局是根本,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总结反思是提炼。当以上的四个因素都能够很好地整合成型,相互作用,继而形成自己的一种教学风格,那么,也就是语文课堂发挥出最好效率的时候。

参考文献:

[1]林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之我见.吉林教育.2011.19

[2]张莎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

[3]冀冬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陕西教育.2013.03

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探究小学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