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9-01 18:41张建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容积长方体容器

【摘要】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本领,培养动手探索的能力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学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参与操作,玩中求知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思维这对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物体容积”时,我让每个学生拿一个容器,如瓶子、盒子等,然后各自装满准备好的水或沙子,再各自想办法算出所装物体的体积,就是自己手中容器的容积。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对容器的认识以及掌握计算容器容积的方法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参与猜想,培养直觉

直觉思维又叫猜想,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跃进式思维。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通过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了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时,能够马上说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也知道这个长方体包含12个1立方厘米,但如何能快速计算出来,他们还是不太确定,不能马上说出每排摆几个就是长方体的长,摆了几排就是长方体的宽,上下摆了几层就是长方体的高。但通过仔细观察、推测,学生最后得出敢答案。

三、参与讨论、发现,思维更活跃

教师应当设置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听讲,参与教学。如教学“年、月、日、时”,我让学生提出问题,做小老师。老师问:“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几个月?”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闫年?“季度是什么意思?”“2月为什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听、去讨论,思维更活跃,更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

四、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实践、创造能力

教学活动包括各种感官参与下的运算、交流以及搜集、整理数据和数学调查研究等,如果说“活动”是主体性的源泉,那么再创造应是数学活动的灵魂。这种创造并非是创造人类所未知的东西,而是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围绕教材内容走出课堂,让学生学到不一定非得在课堂上才能学到的知识,这种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事半功倍的课外活动,教师尽可能多组织。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想想要粉刷学校的教楼,该如何计算它的粉刷面积;再让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材料(硬纸板、泡沫板等)做一个捐款用的箱子,量一量,算一算得用多少材料。这样的活动比在课堂上的学习要更有效。

总之,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我们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才能。

作者简介:

张建生(1971~)男,汉,河南许昌人,现为许昌市东城区邓庄乡马庄小学二级教师。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容积长方体容器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难以置信的事情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