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给教育界吹来了阵阵春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观念;改变;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18-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求知与实践的参与,关注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作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孩子的特点进行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下面谈谈我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通过新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逐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要开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并且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纷纷提出要加以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体,早在1976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就曾提出,要通过各种活动,如画图、操作、制作、调查、搜集周围的数学材料等,来开展教学,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出现了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借助导学案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注意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学过程的结果,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由此变成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而这样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会沿着“苦学——乐学——会学”的道路发展。
三、激发农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下从我教学的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例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教师创设“做客”的情境,制作精美的课件并配上录音:小熊邀请小伙伴们来家里做客,邀请函上写着“我家的房子和邻居小猪家的房子很像,只是稍微有点不同,我家的房子呈正方形,小猪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可是,顽皮的小猴子还没认真看小熊的邀请函撒腿就跑了,到了小熊家附近的路口,看见差不多的房子一下子就愣住了:到底哪座房子是小熊家的呢?小朋友都愿意帮助小猴子,可是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于是就可以趁机导入新课,学生就完全进入情境中,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2、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卡耐基曾经说过:“激励最能将人的潜力发展到极限。”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教师不能对学生“吝啬”评价性的语言,经常对学生说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真厉害,你的想法比老师想的还要好!”一面红旗,一颗星星,一次赞赏的目光,一句表扬的话,等等,都抓住了小学生的好强心理,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有想不到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好对学习数学没有任何的厌烦。因为这样的课堂让他们体验了学习的喜悦,学习的成功。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摸索,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放式,让学生投身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看,从而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并且通过合作与交流进一步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长沟通交流的水平。
四、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就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而导学案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导学案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学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获知。 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体验获知的快意,体验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教师适时的精点,更能达成教师“导学”功能的落实. 课后拓展是落实基础目标(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师要根据导学案的几个环节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动手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绝不能再包办代替什么都“灌”给学生。在课堂中教师起到的只是辅导作用,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主动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在自主学习中使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我想这也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1-01.
[2] 董建霞.如何使数学课堂更有趣[J].新课程学习2011.
[3] 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