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茂
[摘要]本文从职业教育所具备的平等性、实用性、行业性、地区性的特点出发,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的走访调查,发现职业教育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双师型教师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2-0029-02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贵州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探讨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平等性
教育作为社会之本,是促进社会公平最为重要的途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从初中、高中到大学进行的是一种层层选拔性考试,这种选拔性主要以学生的分数为主,这就导致了很多分数不高的学生被拒之于学校门外,而职业教育以这部分学生为招生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平等性。
(二)实效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强调多样化,但就目前各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高等教育培养仍然主要以理论型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而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各个行业输送技能型人才,更加强调其实效性。
(三)地区性
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都愿意留在大城市工作。这就导致了人才分布的不均衡,使得很多相对落后的地区很难引进合适的高层次人才。而职业教育主要是为某一特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种地区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才的失衡,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四)专业性
职业院校的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所有专业都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如:数学、语文等),另一部分是针对不同专业所开设的不同的专业课。专业课的开设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都拥有一技之长,这体现了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
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明确
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应以培养一线的技术工人为主。通过访谈发现,部分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定位过高或过低,由于办学定位的不明确导致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问题,也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发展的“低谷期”。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能否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和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而这些又主要取决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大量调查发现,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方面对冷门专业的淘汰不及时,部分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脱离社会实践,对一些已经过时的专业不予淘汰,导致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另一方面不结合本校实际,盲目跟风,设置一些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例如,在调查的职业院校中尽管很多职业院校都没有开办学前教育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但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设置了幼教专业。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一方面可以教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理论知识教授相关的技能。调查发现,职业教育的教师存在两种分类:理论型教师和技术型教师。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使得学生能够操作相应的机器却不知道如此操作的缘由,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校企沟通存在障碍
受单纯“就业定向”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文化知识,而相对忽略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针对“您认为对职院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大部分教师的回答都偏重于“学生的技能”。而有关研究却发现,对企业来说最为看重的却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这种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错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了各自为政局面的产生。
(五)招收的学生素质偏低
我国是以单轨制为主的分支式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仍然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如针对“你为什么选择读职校?”这一问题,学生的普遍回答是“因为考不上高中”。由此可见,选择读职业院校并不是学生的首选,而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选择而已。这种对职业教育认可度较低的现象,使得职业院校在招生时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能够足额招生,各个学校都使出浑身解数,凡是愿意的学生无论其智力状况如何均可到校就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
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了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这就使得各个职业院校缺乏统一的行事标准,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存在。例如:在招生方面,就存在着有偿招生、欺骗招生(毫无根据地夸大学校实力和胡乱承诺就业前景)等违规现象。作为一个法制社会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应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治教的力度。政府应从宏观上对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进行引导和监控,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对扰乱教育市场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从法律层面保证职业教育的公平、公正性。同时,政府还应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创设相应的条件,打破校企之间的沟通障碍,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
(二)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长期以来,教师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普通高校,而这些学校又主要采用“教育类课程+专业课程”这样简单的课程叠加模式,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培养的教师只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了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职业院校应大量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如:可以从相应的企业引进经过考核合格的高级技术工人作为兼职教师;同时可创设各种培训班,加强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对于培训的教师必须通过相应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合格者才能予以继续聘任。
(三)加强职业院校硬件设施的建设
职业教育实用性的特点,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应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遵义由于地处落后地区,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扶持和省市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其经济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导致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都开始老化,所用的设备都比较陈旧,有的设备早已被淘汰,这就导致了学生所学的技能落后于企业机器的更新换代。因此,政府应从促进经济发展的整体视角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职业院校硬件设施的建设。
(四)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同年龄的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校学生要在短暂的三年中完成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消费者向生产者过渡、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过渡的“三个过渡”,在这“三个过渡”的过程中,职校学生必须经历身心的巨大变化。长期以来的“唯分数论”,使得人们更加强调的是职校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而忽略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得很多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存在逃课、打架等现象,更有部分学生对人冷漠、对社会仇视,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障碍。这样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常常缺乏吃苦精神,经常眼高手低,一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用人单位常常对职校学生持一种否定态度。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将职业道德培养纳入其中。通过理论和典型事例的结合让学生明白基本的做人准则;通过专门的实践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良好的工作态度;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郭终玲.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探索[J].河南社会科学,2011,(7):206—207.
[2]周淑英.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9—12.
[3]段建珍.职业教育要关注学生精神成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77—78~80.
[责任编辑: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