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国艳
【关键词】读者意识 小学低年级 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42-02
不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会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习作交接工作感到头痛。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写几句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篇文章”,这个跨度如此之大,让不少教师难以应付。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养成了“习作就是交一篇作文给老师看而已”的思维定势,加上种种外来因素,导致低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停留于简单的句式练习,或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习作的阶段上,学生的习作兴趣被繁重的练习消耗殆尽,给日后的习作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基于读者意识视角的小学低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读者意识的缺失让学生对习作无从下笔
众所周知,习作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是作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实现与他人沟通的目的。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年纪虽然小,但却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单独个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待事物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有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习作起步阶段,学生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习作对象是谁——有了倾诉的对象和分享的对象,才能“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可是,现实的习作教育常常是把教师作为唯一的“读者”,把习作的概念简单化——仅仅是一项作业。这就导致学生误以为习作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就是写给老师看而已,而忽略了习作的本质。久而久之,当学生提笔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忽略了潜在的“读者”,不知道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下笔的时候自然感到无所适从。
(二)读者意识的匮乏使学生的习作出现“假”“大”“空”
夏尊说过:“所谓好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读者;第二,必须努力地追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不要使读者得到厌倦。”笔者从教以来,批阅了不少的作文,这些作文里有题材雷同的、写法雷同的。在这些“雷同”或者“相似”的背后,正是学生习作情感的缺失。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缺乏读者意识。另外,作为学生眼中唯一的读者,不少教师受到考试作文的影响较深,容易从考试作文的角度来思考和欣赏学生的习作,批改习作时就会侧重于习作技巧和辞藻堆砌方面的要求,从而让学生容易进入习作教学的“范式陷阱”,即在旧的范式中学习越多,就越难以跳出陷阱而进行创造。而学生习作因为缺少了其他读者,也得不到多方面的评价,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也会渐渐麻木,其习作就难免出现失真的现象。
二、基于读者意识的习作技能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阅读教学的读者意识培养
1.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潜在的读者身份意识
阅读和习作是紧密相连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在读书的过程中,其读者身份容易被教师取代。因此,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引起重视,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体,渗透读者意识的培养,从而唤醒学生潜在的读者身份意识。如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文《假如》,这是一首充满爱的文质兼美的儿歌,文中叙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做些什么。课文先后写了“我”给窗前的小树画上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上谷粒,给不幸的朋友画上好腿。不少教师通常都会根据课文内容分小节让学生进行理解。教師的分析对于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过分依赖老师的分析,容易忽略自己作为读者的身份。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他们自由交流读书感受,或是通过补写结尾“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进行练笔。这样的教学弱化了教师的分析,从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出发,以读者到作者身份的转换来实现学生对儿歌字里行间情感的理解。
2.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教师一般都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但是,笔者经观察发现,学生读书的速度过快,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弄明白书本的内容即完成了阅读。其实,这也是学生在过程中没有读者意识的体现,他们仅仅把阅读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没有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没有把自己的读者身份摆正。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教师可以每天安排15分钟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或在每周五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内容片段给大家分享;还可以把读书心得体会写在书签上,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由于没有了课堂的约束,学生对于读者身份的把握自然鲜活起来。当学生对阅读材料及阅读心得体会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就能在动笔写作的时候做到“下笔如有神”了。
(二)基于作文教学的培养策略
学生读者意识的不足,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倾诉是乏味的,就会认为习作是一种负担。假如低年级学生没有对阅读积累兴趣,这对他们今后的习作习惯和习作表达都会有一定的心理约束。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迈出阅读兴趣培养的第一步,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漂流日记”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改变读者的群体,让“一家谈”变成“大家谈”
班级里每个组有两列,笔者引导学生以列为单位进行轮流写日记的方式进行习作训练。学生不用纠结于每天记流水账的日记,而是通过写“漂流日记”的方式,提高观察力、寻找到读者。如班上一个学生的“漂流日记”如下。
今天,我拔牙了。那是一颗黑乎乎的蛀牙。我是在晚上拔牙的,是爸爸帮我拔的。爸爸先看看我的牙齿松不松,然后看看怎么捏住它,最后用一张纸包好,使劲一扯,就把牙拔出来了。其实牙齿一部分虽然是黑的,但根部还是洁白的,似乎没有坏到根部,不然以后长出来的恒牙也会是蛀牙。小朋友们一定要爱护好牙齿,不要长蛀牙。
当日记“漂流”到了第二个学生手里时,该学生仔细阅读并进行评价,接着第三个、第四个……其中一个学生的评价如下:
能把拔牙的经过写得很详细,语句也很通顺。如果学过的字能不用拼音代替就更好了。继续加油哦!
教师把“漂流日记”收上来之后,先查看大家的评价,再发表自己看法:
拔牙真是孩子成长中最难忘的一件事了,把拔牙的经过记录下来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份珍贵的记忆。
最后,笔者把学生的“漂流日记”结集成册,分发给班上所有的学生,使学生的阅读面从小组到班级逐级扩大。在这次习作教学中,笔者不将写作技巧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而是从尊重学生的体验入手,使习作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
2.创设轻松的“读者”氛围,把课堂变成“自由堂”
在学生写“漂流日记”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指导,让学生不至于将习作都记录成“流水账”。教师要在心理上给学生设定一个要抒发的对象,以便于表述时在语气上有所不同,更有利于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在学生完成了一轮“漂流日记”以后,教师可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日记在班级里进行“发表”,即让学生把习作内容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通过交流评价,欣赏他人习作中的优点,由己及人改正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充分激发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启蒙阶段,教师引导他们从“读者”的眼光看待写作,能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实现了满足“读者”的期待,能够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