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区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4-09-01 06:28
关键词: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何 红

(陕西理工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区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何 红

(陕西理工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是综合检验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借鉴经济学绩效三棱镜和矢量评价思想,结合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实际,构建包含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在内的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生态旅游的三重绩效静态和动态评价模型,以期为该区域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和评估提供有效工具。

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重矢量模型;陕南秦巴山区

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是指生态旅游发展对地区的贡献和效果的评价[1],它是衡量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陕南秦巴山区拥有类型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我国生物资源多样性最为典型、景观美学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几年,生态旅游发展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旅游景点数量不断增加,游客规模逐年增长。2010年和2012年国家发布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这一地区划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和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区。陕南秦巴山区在面临“保护与发展”挑战的同时,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研究构建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绩效的评价体系,从而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发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态旅游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也为同类地区旅游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绩效评价属于管理学、经济学的范畴,原用于评价企业效益或收益情况。21世纪初, 绩效评价开始运用于国内旅游行业。近些年,随着生态旅游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有学者关注生态旅游绩效评价问题。笔者以“生态旅游绩效”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1995-2013)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十余篇。程道品(2003)构建了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在内的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生态旅游区的评价理论[1];胡海明(2008)则以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为例,构建了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在内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向延平(2008)构建了贫困地区生态旅游扶贫经济绩效评价体系[3];向延平(2010)运用条件价值法对凤凰古城旅游扶贫的生态绩效进行了评价[4]。为了保证模型优良的解释能力和预测效果,学者们先后将AHP法、DEA法、CVM法、熵值TOPSIS法以及元分析等运用到评价过程中[5-14]。尽管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内容全面,但在生态旅游绩效的动态评价方面稍显不足,无法深入了解生态旅游绩效现状、内在协调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初步构建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绩效三棱镜和矢量评价模型[15],建立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三重绩效的静态和动态评价体系,为陕南秦巴山区乃至全国类似区域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提供工具。

1.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绩效评价的依据及原则

1.1 陕南秦巴山区概况

陕南秦巴山区是指陕西南部,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的广大区域,位于105°30′50″~111°1′25″E,31°42′~34°24′40″N,辖汉中、安康、商洛三市,面积约70067平方公里,人口908万,是陕西省生态旅游资源拥有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地带,也是陕西省最具有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地区。截至2012年底,该区域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9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9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12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1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地质公园5处,为了保证该区域生态旅游健康发展,促使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有必要对其生态旅游发展绩效做综合评价,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陕南秦巴山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区。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资源富集,其生态旅游的发展背负着更多的责任。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绩效评价应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生态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陕南秦巴山片区要实现脱贫,经济指标仍是其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二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陕南秦巴山区特殊的区位因素决定了其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应关注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持续利用;三是和谐发展问题。陕南秦巴山区属于边缘地区、贫困山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地区文明进步和谐发展。因此,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绩效评价应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

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要能够客观地反映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的本质特征,必须概念清晰、涵义明确,指标之间避免重复;(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全面反映生态旅游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各个方面;(3)重点性原则。衡量生态旅游发展绩效的指标数量多而广,应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和主要指标;(4)层次性原则。为了便于科学地评价,应将评价指标条理化、系统化,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和层次进行评价;(5)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够较好地测度生态旅游发展效果,应具有可操作性。

2.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三重矢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按照生态旅游三重绩效矢量评价模型的要求,建立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在文献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43个生态旅游绩效指标样本。结合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发展实际及主观经验判断,请12位来自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南宫山国家公园、金丝峡生态旅游区等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及陕西理工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从事旅游学术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对指标进行筛选。筛选遵循四个原则,按重要性排列:一是重点性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保留主要环境指标和生态效益指标;二是精炼性原则,对域生态旅游绩效影响较大的因子予以着重考虑,反之则可忽略;三是规范性原则,尽量使用国内外公认、常见的指标和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指标,以便于指标测度;四是实用性原则,考虑代表各因子的指标取得的难易性,找不到对应指标或指标的数据难以得到的因子,予以舍去或用其他因子代替。其次,运用李克特量表设计结构性问卷,请专家和学者就每一项指标根据“社会”、“经济”、“生态”做相关性打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领域或经验补充指标或其它建议。最后,运用EXCEL对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和集中度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相关性采用相关系数(rij)来表示,│rij│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该指标与相应的上一级指标关系越密切;│rij│绝对值越接近0,表示该指标与相应的上一级指标关系越不密切。集中度采用各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其值越大表明指标的意见集中度越高。同时参考专家的合并、删减、添加等建议,最终筛选出25个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经济绩效指标是反映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在经济绩效指标选择方面,本文运用常规旅游经济发展指标,如旅游相对收入率、旅游者人均消费水平、年游客接待量、年旅游就业系数、旅游乘数效应、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及旅游地人均收入水平。为了测定旅游业发展对陕南秦巴山区扶贫的带动作用,引入了旅游扶贫效果指标;考虑到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又引入了项目投资利润率指标。

社会绩效指标是评价旅游目的地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除了旅游地知名度、旅游管理及服务水平、居民对旅游活动的支持率、当地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外,本文还设计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物质生活质量、居民精神生活质量等指标测度陕南秦巴山区社会绩效;对于陕南秦巴山区当前普遍存在的旅游融资难、旅游产业关联带动效果差等现状,又引入了旅游投资环境指标。

环境绩效指标是陕南秦巴山生态功能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大气、水体、声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生物资源多样性等是主要的环境指标,反映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程度,也是未来旅游发展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居民能源消耗结构反映了旅游活动及居民日常生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环保投入产出比则反映了地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状况。

2.2 权重的计算

按照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区域生态旅游绩效评价各要素重要性判断矩阵C=(Cij)n×n,其中Cij表示因素i和因素j相对于目标重要性。请专家打分,计算出各层次重要性排序,通过检验公式CR=CI/RI,将一致性指标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比,其中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由CI=(λmax-n) /(n-1)得到;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确定CR<0.1,使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最终获得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1)。

2.3 指标标准化与测度方法选择

为了消除量纲不同所带来的不可共度性,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参照值标准化法,对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值=指标值/参考值;对逆向指标,标准化处理值=参考值/指标值。当标准化处理值大于1时,标准化值取1。各评价指标测度的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测度方法表

2.4 指标评判及标准值的确定

根据上述指标测度要求,对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其标准值。标准值的确定一方面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1],另一方面主要采用国内外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得到三重绩效矢量评价各要素的标准值如表3所示。

表3 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值

3.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三重绩效评价模型

3.1 生态旅游三重绩效静态协调评价模型

3.2 生态旅游三重绩效动态评价模型

4.结论与讨论

运用经济学中的绩效三棱镜和矢量评价模型,构建了生态旅游三重绩效综合评价体系。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结合特尔斐法和AHP法,筛选了陕南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并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进而计算出各矢量的综合评价值;最后,构建三重绩效静态和动态评价模型。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对生态旅游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该模型不仅要求生态旅游发展绩效不能偏颇于任何一方面,而且要求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三重绩效之间协调发展、各单项绩效与整体绩效协调发展,能够动态地反映生态旅游绩效的形成过程和结果,更符合生态旅游发展要求。陕南秦巴山区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采用三重绩效的评价,发挥绩效评价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绩效评价和三重矢量评价模型应用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将三重矢量模型用于生态旅游绩效的研究还不多见。在评价指标选择方面,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尽管考虑了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和发展中的事物,指标的选取可以根据目的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另外,绩效评价作为衡量生态旅游地发展水平和状况的重要工具,应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还需要做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性研究。

[1]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

[2]胡海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以南太白山生态旅游区为例[D].长安大学,2008.

[3]向延平.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经济绩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永顺县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8-60.

[4]向延平.基于CVM法的凤凰古城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0(10):234-236.

[5]郭俊芳.旅游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旅游研究,2009(3):44-47.

[6]舒波.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旅游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9):46-50.

[7]王艳.基于AHP/DEA模型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旅游研究,2012(2):35-39.

[8]张浩亮.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4):45-47.

[9]陈友莲,向延平.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概念、类型、流程与重要性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4):78-80.

[10]刘丽娟,李天元.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1):53-58.

[11]王忠,阎友兵.基于TOPSIS方法的红色旅游绩效评价——以领袖故里红三角为例[J].经济地理,2009(3):516-520.

[12]阎友兵,殷建立.基于社区居民视角的红色旅游发展绩效评价研究——以韶山为例[J].湖南财经学院学报,2012(4):35-39.

[13]刘丽娟,李天元,王雪.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3(3):120-128.

[14]何丽红.长江流域旅游发展绩效的地区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5]韩春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重企业绩效矢量评价模型[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2):19-23.

[责任编辑:朱 飞]

2014-01-14

2014-07-08

何红(1978-),女,陕西蒲城人,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态旅游、区域旅游经济研究。

汉中市科技发展专项计划项目(2013HZZX-16);陕西理工学院科研计划项目(SLGKY-14-26)

F590

A

1673-2936(2014)04-0034-06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