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海
学生的“学习力”是可以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与训练得到有效提升的,而并非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逐步形成与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吸收的过程,当然阅读过程中离不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有关概念的想象与推理等。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物理信息、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内在的阅读才能真正抓住物理定义、定律中的有关要点,直至透彻理解物理定义、定律等。学生在阅读中能自主探究到对物理学中的常用符号、单位等应当有记忆性的直觉理解;对由特殊字母组成的有关表达式应该有物理学意义上的理解。如对于欧姆定律R=U/I就应该理解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等。学生通过阅读物理教材(文本)能从物理量表达的图像中读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以观察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首先就是通过观察而实现的。世界上不少科学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科学家们有敏锐的观察力。瓦特针对水蒸气冲动水壶盖这一现象进行观察后,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力地促进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他在1904年获得两项诺贝尔奖,他成功的关键就在观察,他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座右铭贴在自己实验室的墙上,时时刻刻勉励着自己。
观察能力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物理知识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获得新发现、新思想、新创新。观察能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现什么”。如家中安装的防盗窗过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锈迹出现、夏天冰棒会冒气等。诸如此类的观察往往是在不经意中的发现,但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能导致问题的发现。第二层次是“观察什么”。如物理学家丹麦的奥斯特无意中发现导线通过电流时,导线旁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由此引起奥斯特的浓厚兴趣,并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探究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电与磁有联系的第一人。“观察什么”属于观察者的“主动”观察行为,在科学研究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层次是“怎样观察”。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示波器去观察钢琴、音叉等发声体发声时的波形,提高观测的境界。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认为人们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运用到现实世界的各种形式,人们对世界上事物的形象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1)培养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力、光、电、热、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诸物理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人们运用物理概念去有效地进行一定的判断、一定的推理等才能得到的。教师应重视在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与物理规律的建构过程之中培养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属于思维的高级形式范畴,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诚如一位名人所言:“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便越来越接近真理了。”教师应重视培养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高中学生学习掌握与运用科学概念、理论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要注重科学符号的学习与运用;要让学生与思维的基本方法密切配合运用。
(2)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对高中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运用逆向思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倒推型逆向思维法、转换型逆向思维法、因果相生型逆向思维法、习惯逆向思维法、位置互换思考法等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师应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的不同不失时机地对高中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如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根据条件的不同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根据思维程序的不同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根据因果关系的不同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等。
总之,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自身发展的内部潜能,教师应通过高中物理教学让学生获得主动地发展、能动地发展。教师应努力激发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学生努力构建宽松的物理学习情境,转变物理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其只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鼓励学生以研究者与创造者的身份去独立思考物理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拓展分析物理问题的思路,运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与方向去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挖掘自身的物理学习潜能,彰显自己独特的“学习力”。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