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明, 徐金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逐渐上升。大多患者合并疾病多、病程长,需长期输液治疗[1]。但由于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弹性下降,为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护血管、便于抢救,PICC和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然而由于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记忆力减退、皮肤干燥弹性差,使胶布不易粘贴,当患者睡眠、更换衣服、伤口发痒和触摸穿刺处周围皮肤时会导致导管脱出,若未及时发现,可导致针眼处大量出血而引发家属不满,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更易产生护患矛盾。因此,为保证留置成功和输液通畅的顺利进行,妥善固定就显得尤为关键[2-3]。现临床常见的固定法有裸露法(传统透明贴膜固定法)、自粘弹力绷带法[4](本院现大多科室使用)、医用弹力网帽法(使用较少,有报道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5])。本研究使用医用弹力网帽固定静脉留置针和PICC,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本院老年呼吸1病区的患者360例,其中男285例,女75例,年龄50~93岁,平均78岁。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3组,分别为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自粘弹力绷带组、医用弹力网帽组,每组各120例(其中PICC10例、静脉留置针110例)。3组在每日输液种类、凝血功能、血管条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 ① 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用5 cm×7 cmIV3000无菌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使之与皮肤平整粘贴,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并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及置管人; ② PICC的固定方法:穿刺成功或每次换药后将10 cm×12 cm IV3000无菌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直接贴于摆成“S”形的导管上,然后由中心点向周围抚平,圆盘的2/3固定在敷贴下,再用无菌纱布包裹可来福接头外加1条胶布固定。
1.2.2 自粘弹力绷带组: ① 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在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的基础上,再用自粘式弹力绷带在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的上方轻轻螺旋绕臂1周,覆盖穿刺点,然后再将自粘式弹力绷带绕导管,覆盖延长管及肝素帽后,剪断自粘式弹力绷带,轻轻按压自粘式弹力绷带,使其自粘在一起; ② PICC的固定方法:在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的基础上,再将自粘式弹力绷螺旋绕臂于透明贴膜外上至透明贴膜上缘下至可来福接头,松紧以放进1指为宜[6], 剪断自粘式弹力绷带,轻轻按压自粘式弹力绷带,使其自粘在一起。
1.2.3 医用弹力网帽组:静脉留置针和PICC的固定是在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穿刺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医用弹力网帽,将弹力网帽距帽顶2~3 cm处剪断,大头(帽边)朝上直接从手部往穿刺部位轻轻一拉,将延长管及肝素帽、可来福接头一同网住,整理平整即可,遇PICC置管者手臂肥胖可以使用2个网帽(上至PICC透明贴膜上缘下至可来福接头);如遇包裹到拇指时,根据留置针的部位,在剪好的网帽侧面剪一小洞,拇指从小洞露出;使用时翻开网套边缘,露出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常规消毒即可。
观察并比较3组留置时间、有无脱出至出血、有无皮肤过敏、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PICC未计算留置时间,因还有患者仍带管。结果显示,医用弹力网帽组、自粘弹力绑带组的管道脱出、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P<0.05),留置时间显著长于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P<0.05);医用弹力网帽组皮肤过敏的发生显著低于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和自粘弹力绷带组(P<0.05);医用弹力网帽组、自粘弹力绑带组2组在管道脱出、静脉炎、感染的发生率和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3种固定方式效果比较 [n(%)]
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导管容易脱落因素:老年患者皮肤干燥弹性差胶布不易粘贴;皮肤出汗导致胶布黏性下降;胶布固定容易诱发瘙痒、皮疹甚至水泡;肝素帽外露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增加,当患者睡眠、更换衣服、伤口发痒和触摸穿刺处周围皮肤时会导致导管拔出;常发生药液外渗、疼痛、肿胀和静脉炎等并发症[7]。自粘弹力绑带组与IV3000透明贴膜固定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点:延长了使用时间;覆盖了穿刺点及延长管;妥善固定了肝素帽,降低了患者的视觉感受压力,减轻了心理负担,当患者穿脱衣服时不易牵拉导管、提高了日常活动的舒适度。但自粘弹力绑带还存在松紧度不易控制、不利于观察、交接时间长、特别是夏季患者常述闷热出汗不舒适、少数有瘙痒症状、价格偏高(至少5元/次)等不足之处。医用弹力网帽是由棉质材料制成,弹性大、透气性好、吸汗,极少过敏,可保持皮肤干燥,解决了保护膜内积汗、积气而松动,固定稳妥,防止手臂过度活动造成的敷贴卷边、导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现象的发生;既不易牵拉、也不影响血液循环,日常活动的舒适度也比自粘弹力绑带组高,并且患者更易接受;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便于观察、操作方便灵活、缩短了交接时间;价格低(1.6元/次),降低了科室的成本耗材,值得在临床推广。
[1]王增英,焦月新,彭金莲,等.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2010,31(8):1000.
[2]李希西,曾登芬,杨文群.肖喜娥.PICC非正常拔管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392):1064.
[3]周凤琴,陈爱,罗宁.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0):4133.
[4]李园园.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固定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3,9:93.
[5]秦晓香,马凤霞.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法效果比较[J].医护论坛,2013,20(6):187.
[6]刘晓燕,林永琳.3M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小儿静脉输液管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50):67.
[7]刘迎春,熊国英.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与处理[J].护理学报,2007,1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