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绍林,刘 丽,姚 珺,彭 晖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我校在外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积极改革探索,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学生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护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理想,这可能与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指导每位学生,以及学生课后学习主动性较差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成为护理教师的重要课题。同伴教育是让部分人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同伴,使更多人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1]。我校在2012级《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采用了同伴教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我校2012级专科护理8个班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两个班共171人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96人,均为女生;观察组75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73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医学基础课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及方法 选择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为研究实训项目。两组学生的实训课老师、课时数、实训条件等方面均相同。
1.2.1.1 观察组教学方法 采用同伴教育法。具体方法:①同伴教育者的选择。开课前4周,在观察组中以宿舍为单位,每个宿舍(8人~10人)选择2名同伴教育者,共16名。遵循自愿原则结合宿舍成员推荐。选择责任心强、自学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②同伴教育者的培训。在开课前3周,教师将实训授课讲义详案、操作录像分发给同伴教育者,要求自学,熟悉其内容。在开课前2周,教师集中时间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及技巧、讲解及沟通方法、同伴教育方法等。然后将手术衣及手套分发给同伴教育者,让其回去自行练习。③同伴教育者的考核。在开课前1周,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及讲解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考核合格后,要求同伴教育者利用课余时间,在开课前、上课时及课后对该组成员进行操作技能指导,实行责任制。④授课过程。每个小班选取2名同伴教育者分角色先进行集中示教,指导教师针对细节进行完善,然后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组练习。该组同伴教育者及授课教师一同巡回指导学生练习、答疑。下课前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布置本次实训内容作业。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由同伴教育者负责带本组成员练习。在整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和同伴教育者始终保持沟通联系,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1.2.1.2 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在上课时统一分角色示教操作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答疑。下课前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布置作业。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学生自行练习。
1.2.2 评价方法
1.2.2.1 操作技能考试 两组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标准完全相同。实训课完毕后,由教师统一组织考试,总分为100分,分别从学生仪表、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用物处理及问题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评分标准参照《外科护理学实训及学习指导》制定的评分标准及细则[2],教师严格遵循其标准及细则进行考核。
1.2.2.2 问卷调查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1,3],自行设计“同伴教育教学效果问卷”,用德尔菲法行2轮专家咨询后确定,该问卷的Cronbach’sα为0.852。考试结束后,用该问卷对观察组学生统一进行调查。要求匿名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7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授课教师进行同伴教育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组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情况、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的主观感受。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分
表1 两组学生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分
75 87.950±8.597对照组 96 81.790±11.621注:t=3.838,P=0.000。组别 人数 操作技能考试成绩观察组
2.2 观察组同伴教育者与非同伴教育者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观察组同伴教育者与非同伴教育者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分
表2 观察组同伴教育者与非同伴教育者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分
类别 人数 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同伴教育者16 92.69±5.212非同伴教育者 59 86.66±8.911注:t=2.580,P=0.012。
2.3 观察组学生对同伴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3)
表3 观察组学生对同伴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n=75) 人(%)
2.4 授课教师对同伴教育教学效果主观感受评价(见表4)
表4 授课教师对同伴教育教学效果主观感受评价(n=8) 人
3.1 同伴教育可提高《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效果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4]。本研究的同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同一宿舍,他们年龄、经历相似,有共同的生活环境、语言及学习目标,有利于相互沟通,使同伴教育得以顺利灵活实施。通过责任制,要求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负责指导小组的学生操作练习,增强了同伴教育者的责任感,保证了每位小组成员均可得到同伴教育者精心指导。使实训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6名教师认为观察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对照组好;8名老师均认为该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92.0%的学生支持该种教学方法;78.7%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满意。从表1可看出观察组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教学方法效果较好。这与国内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一致[1,3]。
3.2 教是更好的学习方法 同伴教育要求同伴教育者不仅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要将这些知识演示和表达出来,这对同伴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全程主动参与,通过自学反复练习,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或自行找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同伴教育者的自学、分析归纳、动手、语言组织、教学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同伴教育者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受教者。符合“学习金字塔”理论,教相对于学是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3 有助于缓解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压力 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由于指导老师数量有限,在学生操作练习时,无法顾及每位学生,对每位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同伴教育者在课堂上和授课教师一起对小组学生进行指导,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每位同学。表4显示,教师认为同伴教育缓解了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压力,既保证了带教质量,又缓解了带教教师不足的矛盾[5]。
3.4 同伴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同伴教育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令人满意的教学方法[6],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障碍:①对同伴教育者的培训需占用部分教师大量的时间,建议可考虑采用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②同伴教育者的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研究过程中发现,同伴教育者在示教时,虽然动作标准,但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因此,建议在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时应加强教育学及教育方法的培训,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③虽然教比学的学习效果更好,但本研究中的同伴教育者是固定的,这种特殊的学习方法仅能使部分学生受益,因此建议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选择不同的同伴教育者,使尽量多的学生受益。④同伴教育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由于课外的同伴教育是学生自行进行,如何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实施同伴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将该教学方法应用于其他护理学的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1] 高敏,常红娟,张瑞芹.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7):310-312.
[2] 姚珺,张萍,吕东.外科护理学实训与学习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8.
[3] 黄彩辉,蔺敏.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89-91.
[4] 谢幸儿.同伴教育在提高护士人文素质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30-731.
[5] 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6] 徐天青,王曼莉,王金国,等.同伴教育在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腺癌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A):1445-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