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刚,陈 燕,刘霜霜,张小阳
中医“治未病”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疾病谱、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正发生着改变,对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这种需求与古人“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笔者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社区居民进行中医“治未病”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与需求现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2012年9月—12月随机抽取长沙市两个大型成熟社区芙蓉区浏正街社区和府后街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年满18周岁;②自愿参加此调查;③无严重躯体或精神疾病。
1.2 调查工具 调查表分3部分,第1部分为基本情况;第2部分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了解情况;第3部分为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其中,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5个影响因素选项中“非常重要”计5分,“重要”计4分,“比较重要”计3分,“一般”计2分,“不重要”计1分。
1.3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与访谈法相结合,被调查者填写研究组设计的调查问卷,为确保填写内容的真实性,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员负责相关咨询,问卷平均填写时间为10min。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剔除21份不合格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9份。合格问卷的判断:基本情况中除地址和联系方式之外其他的项目必须填写;全部信息的缺失和遗漏不超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录入数据,双人核对,确保数据录入无误,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统计描述法进行统计分析。
2.1 社区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及对中医“治未病”的了解情况(见表1)
表1 社区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及中医“治未病”的了解情况
2.2 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情况(见表3)
3.1 年龄、保险和家庭收入对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发现,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对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的影响没有统计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情况(n=199)
学意义,而年龄、保险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的社区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的人数越多,提示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重点需求对象是老年人。参加保险的种类对人们选择治未病服务也有重要影响,保险报销的比例越大,越愿意尝试中医治未病服务。另外,家庭收入对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有显著影响,家庭收入越多,选择治未病服务的人数也越多。
3.2 社区居民普遍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太满意,愿意尝试中医“治未病”服务 在被调查者中,只有28.14%的社区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满意,有71.86%的社区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满意,认为自己多少存在一些健康问题,渴望得到健康指导。访谈中,很多居民反映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够好,既查不出毛病,又感觉精神状态不佳,想用中药 “调理滋补”,但自己又不懂,希望有“治未病”中心这样的机构提供健康指导。说明在社区发展中医“治未病”这样的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3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还不够了解,需要扩大宣传力度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47.24%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所了解,了解途径中有45.75%来自中医院。说明社区居民对“治未病”的了解大部分来自在中医院住院期间。因此,对“治未病”的宣传应该走出医院,扩展到社区和家庭。如在闭路电视中定期举办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讲座,在社区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服务,如中药穴位敷贴、穴位注射、循经灸、中医食疗等[4],让居民体验到中医“治未病”简、便、验、廉,其实就在每个人身边。
3.4 技术水平和支付费用是影响社区居民到“治未病”中心咨询就诊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影响社区居民到“治未病”中心咨询就诊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和支付费用,明显高于服务态度、地理位置和设备条件,提示医务人员在开展“治未病”服务时,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验到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功效,这也是对中医“治未病”最好的宣传。社区居民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提供“治未病”服务的支付费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能够用于预防保健的费用还很有限,提示医务人员在开展“治未病”服务时应该走廉价路线,通过价格低廉、简单有效的服务赢得居民支持。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符合经济、实用、有效、覆盖面广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且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将其引进社区,符合当前我国卫生改革和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5]。通过中医“治未病”,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无疑将节约大量医疗资源,提高整个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
[1] 李孟汉,杜静,刘阳阳,等.天津地区“治未病”意识调查报告和工程实施模式探索[J].光明中医,2010,25(10):1935-1936.
[2] 王晓鸣,宋康,刘建国,等.社区人群对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0):910-912.
[3] 许黎珊.“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调查报告[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1-2.
[4] 徐忠敏,陈中萍,淘海琦.社区COPD患者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认知和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16-117.
[5] 唐妙,姜建国,陆智东.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的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