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

2014-08-30 01:48王黎恺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的数据,提取其中28个省城市居民收入、教育以及社会资本方面的相关变量,深入研究社会资本、城市居民收入与受教育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力图从中发现新的线索来更好地解释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

关键词:社会资本;城市居民收入;受教育水平

一、 前言

1990年开始,国外就已经有学者对社会网络和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衡量指标和计量方法。而在国内,基本上从2005年起,陆续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与之前的文献相比,本文将注重从家庭层面拓宽社会网络的研究,一方面考察个人与亲友的沟通信任程度、得到的帮助、对于运用社会关系的态度,一方面将父母、配偶、朋友的社会关系纳入考虑范围。而本文区别于之前学者对于收入与社会资本的研究,将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因素纳入考量,并提出相关假设和说明,力图对于当今社会资源流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社会地位变化做出有效的解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 社会资本概念及相关假设

社会资本就像是一张笼络着各类实际或隐形的社会资源的网,这个网由一些潜在或者默认的关系所维持,能够为社会结构中的特定参与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社会学家Pierre Bourdieu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Ronald Burt曾指出,“社会资本作为同事、朋友等之间的联系,是人得到利用资本的机会”。Robert Putnam认为“社会资本能够给社会带来外部性”。从来源看,社会资本存在于家庭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中,人们之间的各种交际、彼此的信任与帮助增进了社会资本产生效益的能力。因此,个人的亲友数量、质量,个人的社交层次决定着个人的社会资本质量。总体而言,社会资本产生于人际间的互动、存在于参与者的社交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能够为参与者带来机遇、挑战等对于经济绩效、社会地位有显著影响的资源,并且社会资本的流动方式相对稳定在特定的社交圈内,只有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够突破社会资源的流动路径。这就像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收入和朋友质量的不同,学生本身能够利用的资源就不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往往能够接受优良的教育,从事高收入的工作,接触更优秀的人物,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因此,这样一种社会资本往往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不断进行内循环。在这一方面,教育、收入水平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文化水平、收入与社会资本总是会被联系在一起,三者的关系有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因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两种假设,并且将在后文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剖析。

假设1:社会资本与居民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收入水平越高,居民越容易受到更高的教育,收入水平越低,居民的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同时,受教育水平越低,拥有的社会资本越越少,受教育水平越高,社会资本的质量越高,居民能够拥有的有利资源越多,越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升职空间,提高自身社会地位。

假设2:不同的家庭收入背景下,居民受教育程度与社会资本的相关关系也有所不同。社会资本更容易像高收入家庭靠拢,并且,教育是低收入家庭的居民改变自身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社会资源更大范围的流动。

三、 统计与经验证据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的数据库。数据主要通过STATA处理。在剔除县级以下户口(包括集镇或自理口粮户口、农村户口、军籍等)、年收入零值及相关缺失值(如调查对象拒绝回答)后,有效样本包含了分布在全国28个省的2 380位城市居民的相关信息。

表1列出了本文研究将要涉及的变量及其定义,包括居民的年收入水平、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受教育水平、居民特征。表2是对相关变量的一些统计性描述。

之前的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衡量一般是从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两个层面衡量。张爽、陆铭、章元(2007)在研究市场和社会资本的作用一文中,把社会资本分为社会网络以及信任程度。他们把每个家庭在政府、学校和医院三部门的亲友数作为家庭层面社会网络指标,把排除研究家庭之外的其他样本家庭平均亲友数量作为社会层面指标。同时,赵剑治、陆铭(2009)采用亲友数和人情支出比作为衡量社会网络的标尺。本文参考以往方法同时局限于问卷内容,主要用节假日与亲戚、朋友等交往的数量来衡量社会网络,同时考虑纳入与找工作时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的信任程度来衡量。对于政治资本的衡量,本文仅考虑了样本居民本身的党员身份。

在简单的回归分析之后,可以得到收入、受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资本的相关关系。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回归结果(1)和(2),可以发现,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对于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个人收入对于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加大。这意味着,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受到居民个人收入及其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收入越高,越能促进居民接受更好的教育,收入越低,居民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性越低。其中,回归结果(2)解释了居民家庭的经济地位与居民所受教育水平的“对应关系”。即层次越高的学校中,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多地存在于相对低层次的教育机构中。更好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社会经济实力强的群体中。这一结果与假设1相符合。同时,将(1)和(2)的回归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居民的家庭收入对于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力小于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力,这其中当然存在一些数据的内生性问题,比如家庭收入包括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有不可控的因素在内。但是总体看来,相对于居民的家庭情况,其个人收入水平对于其在职后接受更多的教育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在学生阶段,居民的教育水平受到家庭的收入水平影响,家庭收入越高,越能够提高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当个人已经就业、经济独立后,个人的经济实力比家庭实力更能促进自身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其自身的发展程度受到自身收入水平的影响更大。

回归结果(3)是对于居民的社会资本与其教育程度关系的简单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居民社会资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的教育水平越高,其交往的人员层次越高,社会资本水平越高。更高等的教育能够给予居民接触优势资源、获得就业升职等方面的机会,成为改变社会资源流向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更高的收入能够为居民接受更高的教育提供有利的保证,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居民社会资本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成为居民收入水平与社会地位的沟通介质,低收入的群体希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更好的社会资本,应当高度重视教育水平在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在整体上关注居民收入、教育和社会资本关系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比较社会资本与居民受教育水平在不同家庭收入情况下的关系,本文将样本数据按照收入高低水平 进行分组,并同样进行简单的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4所示。

回归结果显示,对低收入家庭而言,教育对提升其社会资本成显著性为95%的正相关关系。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促进其社会资本水平的进步。事实上,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教育、工作等社会资源更多地向高收入群体倾斜,低收入群体在面对现有的教育资源时,会更加勤奋主动地争取促进自身发展的机会。而在对高收入家庭的回归结果中,教育程度与居民的社会资本成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于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为:(1)数据本身的问题:本文对于社会资本的衡量主要是指统计节假日与朋友、家人的来往数量,这不能反映日常的社会往来,不能显示日常往来的场所和消费金额,并且没有考虑到其他政治资本、信任程度等,从而会使统计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2)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已经拥有很高的社会资本,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稳定,财富值足以维持其高昂的生活消费,并且他们在求学、找工作等方面拥有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经济地位十分富裕的家庭来说,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其子女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其社会资本的数量已经近于饱和且在固定的群体中循环。(3)相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居民获得教育资源等的付出的代价较低,从而导致其努力学习工作、拓展社会网络的意愿较低。不管怎样,这样的对比结果为本文最初的关于经济收入越高、社会资本越强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即相对于富裕的家庭,收入偏低的居民可以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下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来为个人发展谋划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收入、教育水平与社会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居民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居民个人在拥有更强的的经济实力后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而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就越多。这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吻合。家庭角度来看,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子女的社会资本有很直观的影响。家庭拥有的财产越多、同时父母的社会关系越多,其子女越能够得到更好教育的机会,而子女在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中,也会不断接触社会精英和事物,从而很客观地带动子女社会资本的发展。同时,对于已经拥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居民来说,再教育是提升个人发展空间、实现更高地位追求的有效跳板。对学生而言,其社会关系网除了亲属,更多是从同学网中建立的。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有更好的师资、更发达的人际交往,自然而然为参与者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其在升学、实习、就业、婚姻中具有优势。同样工作中,拥有更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能够在展现个人才能的同时,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青睐和机会。当今社会,高收入者往往有能力进入国内外高等学府接受教育,进而在职场中成为佼佼者,这进一步使他们拥有更好的交际圈因而提升社会资本水平;收入越低,越难以对于教育进行长期投资,这使低收入者的竞争力缺失,难以获得晋升等方面的机会,从而交际圈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准。总体上,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增强社会资本的实力,需要更多的教育投资,而这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

2. 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当中,教育资源对社会资本的提升作用不同。居民受教育程度对于其社会资本存量的影响并不是对任何家庭都一样的。具体来看,中低收入家庭中,居民受教育水平越高,社会资本水平也越高,受教育水平低,社会资本水平也相对低。而高收入家庭对于社会资本的利用度不会因为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处于中国经济水平金字塔地位的家庭中,居民的教育水平程度并不与社会资本存量成显著关系,即使存在统计上的问题,但也体现出富裕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教育与社会资本的关系的区别。事实上,社会上层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资本足以维持其子女优质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同时,子女通过父母对学校企业的财力赞助或者是强劲的人际关系往往可以轻易进入高等学府。在这样一种相对轻松获得资源的模式下,富家子女为获取成功所付出的努力相对少,主动获取更多社会资本的意愿也不会像那些靠自身努力不断进步的中低收入者那样强烈。而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居民提高自身经济地位、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的重要方式就是不断学习、工作,一方面不断增强自身的本领以提高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学习工作不断扩展人脉,结交志同道合、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从而为以后的发展铺路。中低收入的子女为改变家庭现状会更加努力勤奋,更加注重社会交往。教育所带来的有利条件可以成为中低收入者十分有效的一种上升途径。

3. 努力提高教育公平程度,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虽然社会变革不断孵化着新的社会群体和观念、不断交融替换着社会各个群体的角色,但是这些群体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社会资源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沿着这些联系、这些人际关系的路径流动的。越在社会上层的人士,在拥有高收入、高学历的同时,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强大。社会资本对于低收入家庭有一定的排斥性。

社会资本流动的固化,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分离和低度合作都会使社会不公平等现象加剧。促进社会资本流动的一种有利方式便是教育,国家对于教育的普及和优惠政策为整个社会居民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提升层次的平台,居民通过教育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也是一种可靠的方式。这一点对来自低收入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可以这样说,社会资本的流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都像一个个二叉树的端点,归本溯源从收入、教育而起,因而,促进社会资本在整个社会大河中畅通无阻地流淌,需要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需要教育制度的公平。而对于社会每个家庭、每个居民,需要靠自身不断努力、进入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在其中接触优秀人士、提升自身的社会资本。

参考文献:

1. 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经济研究,2006,(12).

2. 赵剑治,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分析.经济学(季刊),2010,(1).

3. 罗党论,唐清泉.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09,(7).

4. 陆铭,李爽.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管理世界,2008,(9).

5. 章元,李锐,王后,陈亮.社会网络与工资水平——基于农民工样本的实证分析.经济学文汇,2008,(6).

作者简介:王黎恺,南京工程学院数理部助理研究员。

收稿日期:2014-05-08。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影响医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项目的财务分析(一)
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的地方政府信用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