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为主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5例临床观察

2014-08-30 09:22曹波涛
河北中医 2014年2期
关键词:牵正颊车合谷

胡 娟 曹波涛

(广东省广州市东升医院推拿科,广东 广州 510140)

针刺为主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5例临床观察

胡 娟 曹波涛

(广东省广州市东升医院推拿科,广东 广州 510140)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突发性的单侧面颊筋肉迟缓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口僻”等,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或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留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好发于春秋两季,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趁虚而入,致使面部一侧气血痹阻,引起肌肉迟缓无力,受对侧牵拉形成歪斜。2010—2012年,我们应用针刺为主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5例,并与醋酸泼尼松片治疗6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30例均为我院按摩科门诊患者,均在发病后2 d内来院就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3岁,平均(31.6±2.5)岁。对照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0岁,平均(37.4±2.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确诊。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期(发病7 d)、稳定期(发病8~30 d)、恢复期(发病30 d以上)3期。纳入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针刺为主治疗,应用1~2寸不锈钢毫针针刺并联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重庆蜀水仪器厂,渝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026号]照射,每日1次,另嘱患者进行面部表情肌功能锻炼。治法:祛风通络,扶正祛邪。主穴取合谷(健侧)、地仓、颊车、牵正、足三里(双侧);配穴取睛明、攒竹、阳白、内迎香、颧髎、下关、风池、翳风(患侧)、水沟、承浆。操作:患者仰卧,暴露针刺部位,消毒后进行针刺。面部患侧取穴,浅刺或平刺。地仓透颊车;合谷用泻法;足三里用补法;牵正平补平泻。并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选取相应配穴,眼睑闭合不全、不能蹙额、皱眉者配攒竹透睛明、阳白;鼻唇沟变浅者配内迎香、水沟;口角斜伴流涎者配承浆;不能鼓腮吹哨者配颧髎、下关;感受寒邪者配风池、翳风。面部穴位留针15~20 min,3~5 min行针1次;合谷、足三里留针20~30 min。另外,应用TDP治疗仪垂直照射患侧面部30 min左右,温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并嘱患者对着镜子做咀嚼、皱眉、蹙额、闭目等表情肌的自主锻炼。

1.3.2 对照组 予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5~10 mg,每日3次口服,3 d后改为每日1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7 d。

1.4 疗效标准 治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功能障碍,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退,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睛不能闭合,口明显歪向健侧,有轻微运动[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学认识已久,早在《灵枢·经筋》中就提到“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认识也愈加明确,《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这就明确指出该病乃因足阳明经及手太阳经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经过后世医家认识逐渐深入,不断总结出该病病位在手、足三阳经脉及其经筋在头面部的循行所过之处,其中以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脉及经筋为主。

现代医学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分为急性期、稳定期及恢复期3期[2],其中急性期病因多属感受风邪,病邪在表,邪气盛而正气亦比较充足。正邪相争即表现为患处经脉痹阻,患者感觉减退,面部出现运动障碍。局部出现水肿疼痛,血液循环受阻,以致产生无菌性炎症。

根据“病在表,浅而疾之”的指导思想,应用轻柔的手法对面部穴位进行浅刺、平刺,可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该病病位在手、足三阳经,尤以足阳明及手足太阳经为主。主取地仓、颊车、牵正、合谷、足三里穴,既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使筋脉得以濡养,同时又可从远端激发阳明经及相关经络的经气,调畅全身气机,使之上达于头面,达到濡养头面经筋之目的[3]。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对于头面诸疾有特效,针刺用泻法以驱邪外出;足三里乃足阳明之合穴,强壮要穴,针刺补之可激发足阳明之气血运行;地仓、颊车、牵正通调面部经络气机。加之针对不同的症状选取相应的穴位作为配穴,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TDP治疗仪的热效应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促进患者体内脑啡肽的分泌而达到镇痛作用;激发各种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还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4]。

针刺为主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缩短病程,改善治疗效果,有利于疾病转归,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51.

[2] 徐志凤.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近况[J].四川中医,2011,29(1):56-58.

[3] 袁军,李梅,马俊强,等.针刺配合龙附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5):715-716.

[4] 周杰卿.中药内服配合TDP治疗肩周炎8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11):58-59.

(本文编辑:习 沙)

胡娟(1983—),女,医师,学士。从事临床推拿工作。

R745.12;R745.120.5

A

1002-2619(2014)02-0260-02

2013-04-11)

猜你喜欢
牵正颊车合谷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小穴位 大健康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