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春 马娟 刘春艳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双主体”模式:第一、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双主体模式;第二、在教学形式上,活动与论坛相结合双主体模式;第三、在传播媒介上,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相结合双主体模式;第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思维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双主体模式;第五、在教育措施上,网络教育与学生自律能力相结合的双主体模式。
关键词 五大结合 网络道德教育 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uble Subject" Mode Inquiry of "Five Combination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WANG Shaochun[1], MA Juan[1], LIU Chunyan[2]
([1]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870;
[2] Fushun First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shun, Liaoning 113001)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from five aspects of the "double subject" mod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First, in teaching method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a combination of two main modes; Second, in the form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forums combined with dual main mode; third, the media, traditional media and new media combined with dual main mode; fourth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ink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subjects combine dual mode; fifth on education initiatives, online education and students' self-discipline combined with dual main mode.
Key words five combination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double subject
1 从教学方法上看,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双主体模式
首先,在课堂的教学方面,教育者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要求,向大学生受教育者传授理论,并在规定的课时范围内使理论教学更加正规化、系统化。其弱点就是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兴趣,阻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了克服这一弱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并结合其教学实践经验,努力探究出提升大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发挥主体性作用,针对某一理论或现实问题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寻求结论,教育者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展开科学适中的引导。
其次,在课外教学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古语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人之有学,则有力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深入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并将其创造性转化,巧妙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做到课堂与课外相融合。为了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赢,教育者还可以参与常规性实践,并且鼓励学生共同开展创造性实践。而大学生在课外参与教育活动中也应该对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遵守,将他律转化为自律,使自己在网络活动中言行谨慎,明确道德责任和义务,逐渐实现加强道德内化的目的。
总之,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从事思想道德的睿智,做到以通俗化的语言去解读深奥的理论,以睿智的慧眼发现学生的困惑并争取找到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解决,以巧妙的网络思想交流去为学生指点迷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凭借自己优秀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以无厚入于有间。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自觉解剖自己、认识自我,不断清除有悖于社会伦理的东西,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境界。
2 从教学形式上看,活动与论坛相结合的网络道德教育双主体模式
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活动与论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尽管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但是,以校园网络为主要媒介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群体却彰显了现实性的特征。他们在虚拟社区里有着情绪、心理、价值观的表达,可以围绕共同的现实话题开展讨论。在高校校园网上,各个学院、班级、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讨论专区和相关论坛,因此,高校各部门完全可以利用好精心设计的论坛主题,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学校党组织、团组织还可以充分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促进学生在网络中能够受到正面熏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高校其他相关部门还可以成立“道德教育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平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互动交流,开展各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此外,由于各学生组织成员间可以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和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因此以校园BBS的主题性交流版面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情感诉说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论坛上学生主体可以根据版面讨论中相同观点自行组织成一个具有心理认同感的交往团体,可以就恋爱、生活、就业、创业等其中的某一问题发帖子交流彼此的思想困惑、情感问题和个人观点。
3 从传播媒介上看,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结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双主体模式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传播的世界。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每天都将大量的信息传输到我们的大脑中。但是电脑、手机、MP5、DV等数字产品以及互联网上的交互式网站、博客、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也日益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①因此,我们不妨探索一下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互为结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没有交叉和重叠,许多高校媒体的管理基本上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负责纸媒的只管编辑出版报纸,校报,负责广播的就只负责新闻采集和播出,负责网络的也只负责网络新闻的编辑和发布。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应尝试设立全校统一的新闻机构,在这个机构工作的人员可以就不同的新闻予以分类、修改和编辑,再根据这些新闻的不同价值意义和重要程度,加之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劣的细致分析去选择采取单独运用传统媒体、单独运用网络新媒体还是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报道的方式。例如,因为大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手段不同,一些重大和重要的、全校性的新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给予同时报道,而对于动态性、娱乐性、社会学的小新闻,两类媒体就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各有侧重的报道。
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利用不同的媒体:高校可以在各媒体之间,在某一特定时间就一些新闻或道德建设的话题利用校园广播、校内电视开展现场宣传和讨论去对学生开展教育。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我们可以采用新旧媒体联手的形式去展开校园宣传。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利用各类媒介去营造良好有序的道德教育空间。
4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思维上,现成论思维与跨界式思维相结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双主体模式
按照哲学思维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哲学划分为两大类别:以现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的古典哲学和以生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的现代哲学。②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运用的是现成性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从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探究本质。③马克思认为:“世界从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④在生成性思维的视野中,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我们要学会运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坚决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师生应以传统思维方式与一种新兴思维即跨界式思维相结合,跨界式思维具有新媒体促进多种媒体形态和不同形态内容相融合性的特性,它是指打破固有的框架,跳脱熟悉的位置,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新思维也是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转换的新起点。
首先,跨界式思维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现成性或者预设性思维方式的界限,更加强调生成的社会生活根基。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追求生成的过程,在生成性思维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过程,是促进人不断转化和生成的过程。这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并不意味着对确定性的全盘否定和机械排斥,而是对确定性的动态呈现,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不断产生新的体验、经验、观念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规范性与开放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等各种对应状态动态地交织在过程之中,并通过动态的转化和生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价值。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需要重点考虑各种元素特别是传播媒体的交叉融合,打破固有的框架,跳脱熟悉的位置,穿梭于不同文化、不同时空之间,因此,以跨界思维与传统思维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能力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走出困境的一种思维向度。⑤
5 从教育措施上,网络道德教育与学生自律能力相结合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双主体模式
要使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要从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理论教育与学生的自律行为能力相结合下手。首先,高校为了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应该开设网络道德和法治的相关课程以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要积极开展网风、网德、网纪与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法治观,提高大学生的自身免疫力,使大学生主动自觉的抵制网上的违法行为。其次,高校应积极开发寓教于乐的网络道德教育的教育软件,教育者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一下法律案例、就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去与学生展开认真的讨论互动,还可以设立一些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栏目供学生观看。
最后,由于网络社会是一个纷繁庞杂的世界,在那里会有多元的价值观予以诱惑,高校还要加强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模拟训练,使他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具有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和自律抵制道德堕落的能力。
注释
①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60.
② 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③ 邓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三个角度.社科纵横,2011(6).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448.
⑤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