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跃进 张宁苏 高宏 殷东风
(1.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 110032)
癌性腹腔积液继发于不同恶性肿瘤的腹腔内转移,标志着肿瘤已进入晚期,此时患者免疫功能亦会下降[1]。一旦发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约仅为数周至数月,一年生存率低于10%[2]。临床上通常采取利尿,腹腔穿刺放水,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腹腔内注射给药等方法来治疗。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津液运行,毒聚水停是恶性腹水发病的基本病机,由此我院肿瘤科临床中采用“加味五苓散”来治疗恶性腹水。设计本实验旨在阐明加味五苓散对恶性腹水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1.1 实验动物及细胞株
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7周左右周龄,购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180细胞株由辽宁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提供。
1.2 实验药品及制备
加味五苓散由茯苓20g、白术20g、猪苓15g、桂枝15g、泽泻15g、葶苈子15g、土茯苓15g、龙葵15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山慈菇15g、生薏苡仁30g、炙甘草10g构成,将上述药品用水煎煮,浓度浓缩为2.13g/mL,经过无菌处理后放置在冰箱中备用。
注射用顺铂(冻干型)10mg/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上药品均购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 S180腹水型小鼠模型建立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适量S180细胞株混悬液无菌条件下注射于1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腹腔内,0.2mL/只,10天后S180腹水型小鼠模型制备成功,成功率100%,腹水生成,齐性好,未见血性腹水。无菌条件下取已制备好的10只S180腹水型小鼠腹水,制备成S180腹水瘤细胞悬液(瘤细胞成活率>95%,细胞浓度(1×106/mL),无菌条件下注射到随机抽取的32只健康小鼠腹腔,每鼠注入0.2mL,7天后32只S180腹水型小鼠全部造模成功,全鼠成活,腹水齐性好[3]。
1.4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4.1 动物分组 剩余的8只小鼠为空白组,32只S180腹水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共5组。
1.4.2 给药方法 空白组、对照组、西药组每日予以0.5mL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中药加西药组每
日予以0.5mL加味五苓散灌胃;第1日和第7日,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予以配备好的顺铂注射液(10mg顺铂溶解于17.4mL生理盐水)0.2mL腹腔内注射,空白组、对照组、中药组予以生理盐水0.2mL腹腔内注射。实验周期14天。
1.5 指标检测
1.5.1 小鼠腹水量测定 各组用药14天后,次日麻醉小鼠,无菌条件下抽取腹水,记录腹水量。
1.5.2 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浓度测定 各组用药14天后,次日麻醉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小鼠血,采用ELISA法(详见说明书)测定血液中TNF-α浓度。
1.6 统计方法
2.1 各腹水型小组腹水量测量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腹水量减少有意义(P<0.05);中药加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腹水量减少均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腹水型小组腹水量测量结果
2.2 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浓度测定结果
中药组、中药在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中TNF-α浓度升高有意义(P<0.05);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中TNF-α浓度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加西药组与单用西药组能使小鼠外周血中TNF-α浓度升高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小鼠外周血中TNF-α水平测定结果
五苓散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用其治疗太阳病表邪不解,水蓄为患的病症。清代医家汪昂在其所著《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曰:“经曰,淡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咸味涌泄为阴,泽泻甘咸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益水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祛湿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4]。本实验所用加味五苓散是由五苓散加抗癌以及利水渗湿之品组成,功在化气利水育阴,解毒抗癌消积。
TNF-α可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抗肿瘤血管生成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5]。TNF-α为可溶性细胞因子,是迄今所发现的直接杀伤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学活性因子[6]。
从本研究中可以得出加味五苓散提高S180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浓度显著,腹水量减少明显;使用顺铂时联合使用加味五苓散比单用顺铂的S180小鼠外周血中TNF-α的浓度升高及腹水量减少显著。单独使用顺铂时TNF-α的浓度升高不显著,但是腹水量减少明显,可能与顺铂副作用免疫抑制或者样本数量不足等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加味五苓散用于癌性腹水患者可以通过升高其外周血中TNF-α的浓度,抑制腹水生长,达到控制腹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目的,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71.
[2]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9.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金家浚,蒋维宇等.中医百家方论荟萃[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815.
[5]方风奇,朱青山,刘基巍.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腹水的价值研究[J].西部医学,2006,18(3):264-266.
[6]余伟明,焦丙华.肿瘤坏死因子及相关细胞毒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