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数学课改误区的一些认识

2014-08-28 08:34刘亚萍
南北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改认识数学

刘亚萍

【摘 要】中学数学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的老师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足,本文就其不足和改进做了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数学 课改 认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034

在当今各种竞赛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下滑,这样大大违背了课改的初衷。究其原因是部分教师对课改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结合教学实际和一些摸索思考,笔者发现了以下几点误区。

一、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功夫

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从而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于是,个别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改就是将每节数学课都设计成活动课、讨论课,教师一进教室就是搞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异常活跃,热闹非凡,他们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管是否学会了相应的知识。教师关心的只是课堂的热闹,没有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殊不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果合作流于形式,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怀疑它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具体表现如下:

1.分组不分工。

有些教师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4人,让他们“合作”学习,但是,组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层次要求。如此这般“合作”,分组就形同虚设,讨论了半天,表面上热热闹闹,结果收效甚微。讨论结束,教师就叫一两个尖子生作象征性的“汇报”了事。一两个尖子只代表了个人的意见,没有“合作”的影子,这样的“合作”只流于形式,多数学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能谈上“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吗?这是一种“泡沫课堂”或“包装教学”,必然会产生课堂教学的“空壳”现象。

2.时间不充分。

我们知道,时间是质量的保证,在合作讨论时,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在组里,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就宣布讨论停止。显然,“合作”学习成了一种虚假的样式。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实质上,其中肯定有不少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存在。这种象征性的讨论致使学生收获不多。

3.自主变自流。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积极“响应”,一上课就让学生讨论,表面上,课堂自主权还给了学生。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没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读书讨论时,没有全身心投入,没有内在动力,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组内交流时,教师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没在参与学生的交流评价。由此可见,教师将“自主”变成“自流”,课堂表面看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学生已成为“无头的苍蝇”,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赏识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但决不是完全抛弃对学生错误认识的批评纠正。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评价的内涵和作用,认为实施新课程就不能批评学生,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于是,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就过分表扬:“真聪明”“真棒”等等,对学生的回答每次都给予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在不少教师看来,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的,强调激励就不能批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其实,过分表扬亦能造成伤害,还有可能误导学生。新课程并没有拒绝“适当的批评”,我们明白,适当的批评指正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到一种被关心的温暖。学生固然喜欢被表扬,但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能让他们去思考自己的失误,寻找缘由,使个体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化,对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更能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鉴于此,我们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呢?

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既要考虑组织能力、学习成绩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性别、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组成。同时还应积极地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这样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2.恰当设置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恰当设置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置的问题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深层次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率,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

3.贴近生活,学以致用。陶行知说过“要用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能够用贴近生活,实用的东西去引导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人。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第二章始终以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出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第三章从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找熟悉的图形中引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有关知识。第四章以关于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温饱到小康跨越的文字,文字包含一些数据,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问题。老师将这些引言课讲得有声有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地讲述了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

总之,数学课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在改革中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所得所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数学课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改认识数学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