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摘 要】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由此可知语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生,正是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需要的是将语文这门学科学好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各科的学习中,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为我所用。
【关键词】兴趣 魅力 求知欲 鼓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022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学生本位出发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萌芽阶段,对于一切的事物都具有新鲜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探奇心里展开教学。
1.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相对于高年级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课堂自制力较差,一般的老师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维护课堂秩序上,其实孩子爱玩是天性,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一种天生的禀性,老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营造一种放松又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小学六年级课本中选的一篇文章就是《顶碗少年》,老师在讲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肯定会有很多的学生在下边窃窃私语,或者兴高采烈的模仿其中的片段,此时老师不要对学生们的行为加以制止,而是应该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小组的形式来表演课文内容,对学生们的表演给与充分的肯定,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混乱的课堂秩序得到了平息,而且加强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北京景山学校认为:一个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就在于运用种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景山学校作为全国和北京的重点学校,就是凭借其独特的教学艺术,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教育更新计划联系中心之一。
2.课上多用鼓励的话语,欣赏的态度。
小学开始孩子们的自尊心就开始建立,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们回答的问题,不管对错,都应该对他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给与肯定,然后分析他回答的问题的对错,还可以伴有一些关心的小动作,比如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这些看似细微的小动作,都可以给学生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心里的障碍,还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成就、权利和亲和力的需要。其中,亲和力的需要就是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往会给他人带来愉悦,亲和需要是保持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堂上用一种极具有亲和力的方式授课,不仅能够愉悦学生们的身心,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3.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本内容想象生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渐渐地运用到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解决了学生们学习中枯燥乏味呆板的现状,让语文的课堂充满了想象生动的意境。学生们一般会对视频音频等产生兴趣,老师应该将教学和多媒体相结合,例如在学习课文《烟台的海》时,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关于烟台的海的图片或者小视频,在上课之前放给学生们看,通过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的展示,展现烟台的海春夏秋冬不同的美,将其蔚为壮观的景象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又如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可以放一些表现战争年代的纪录片,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在对影片的观看中增加对国家的热爱,对先辈的缅怀。通过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课,从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4.课后多布置一些自我探究的作业,增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是老师的教和学生们的学相结合的过程,在课堂上是以老师教为主,课下就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们,让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不但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不固定在一个模式之中,而且可以让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学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老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是:展开想象,说说40之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境,然后再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不但让学生们要好好领会文章的内容主旨,而且要将课文的内容进行延伸扩展,达到了让学生自学的目的。
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的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相加深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么这样的启示,意在告诉我们兴趣对学生们的重要性,要将他们天性中存在的好奇感、求知欲挖掘出来,需要的是不断地灌输给他们一些知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反过来他们会将这些知识重新加工认识,成为自己的资源。
1.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区别之一就是:学习的主动性问题。优秀学生总是会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计划之内主动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工作,这一切源于他对于自己的学习具有兴趣,他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驱使他不断地去学习充实自己,而学习较差的学生,本来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的内容得过且过,如此的反复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件事有了兴趣,就会注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完成,这样一来没有完不成的工作,没有达不成的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相对来说自制力较差,如果只是凭借老师填鸭式的灌输知识,那么学生们会很难接受,学到的也是死知识,不会灵活的去运用,而如果有了兴趣,就会自己主动的去探究,做到事半功倍。
2.有了兴趣会减轻学习的压力。
陈建翔博士说过:“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学生们在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主动的去研究和钻研,那么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就会基本掌握,相反缺少学习兴趣,课上没有掌握的内容,课后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一步步的落下,不管是随堂的作业还是阶段性的考试都会出现学习的困难,此时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使得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到别的学科的学习。所以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