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thin瘤MRI诊断的再认识(附13例分析)

2014-08-28 02:13束云岩杨来华李建瑞
淮海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腮腺淋巴瘤脂肪

束云岩,杨来华,李建瑞

Warthin瘤,全称是腮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是由Albrecht和Arzt于1916年首次报道,Warthin详细描述了其病理特征,故以其名字加以命名[1]。Warthin瘤好发于大涎腺,以腮腺为主,其次是颌下腺,可同时双侧发生[2],是腮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通常认为其发病率约占腮腺良性的10%,仅次于多形性腺瘤(80%)[3]。在我国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和影像技术的进步,该肿瘤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4],蔡业均等[5]认为Warthin瘤的发病率已超过多形性腺瘤,且本肿瘤具有多发倾向及术后易复发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对Warthin瘤MRI的报道尚不多见。收集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及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3例,Warthin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3例Warthin瘤患者中,男11例(占84.6%),女2例(占15.4%),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50岁以上10例。13例患者中有10例有吸烟史,其中8例有长期吸烟史。临床主要表现为腮腺区后下段、耳垂下、耳屏前、下颌角下无痛性肿块,1例患者伴有轻度疼痛及表面皮肤红肿。病史长短不一,2周~5年,平均14个月。

1.2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Novus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相控阵头部线圈,扫描范围:从听眦线至下颌骨颏部,层厚5.0 mm,层间距0.5 mm,视野(FOV)280~300 mm,矩阵(205~226)×256;扫描序列:轴位自旋回波序列(SE)T1WI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2WI,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增强扫描0.1 mlmol/kg使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静脉快速注射后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T1WI扫描,为了消除颈动脉的搏动伪影的干扰,预先在扫描范围的上下方使用了预饱和带。MRI图像分析由2名以上的医生(其中包括1名具有副主任或以上的职称)进行阅片,重点分析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包膜、信号、强化特点以及与下颌后静脉之间的关系。象限划分标准:位于下颌后静脉外侧为浅叶,位于下颌后静脉深部为深叶。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组13例Warthin瘤共21个病灶,其中单发7例,多发6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2例;分布于浅叶13个,跨叶生长4例,4例位于深叶;病灶位于后下方16个,5个病灶随机分布;病灶最大直径52 mm,最小径12 mm,平均23 mm;18个病灶边界清晰,3个病灶边界欠清晰;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4个,类椭圆形4个,分叶状2个,哑铃状1个。

2.2MRI信号特征 21个病灶中在FSE T1WI上信号均匀者9个(图1),信号不均匀这12个,在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均匀者6个,信号不均匀者15个;与同侧腮腺组织相比,在FSE T1WI上呈低信号13个,等信号6个,高信号2个(图2),在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呈等信号8个,稍高信号13个,所有病灶在FSE T1WI上均可见低信号环;囊变区多较小(图3),有1例见较大囊变区,囊变区在FSE T1WI上呈低或更低信号,在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呈更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囊性部分不强化。

图1 显示左侧腮腺下后方类圆形T1WI稍低信号影,边缘见低信号环,病灶信号均匀;图2、3为同一病人,T1WI呈高信号,内见条状分割影,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信号,内见小圆形高信号及低信号影,病灶在T1WI上边缘可见清晰的低信号环。

3 讨论

Warthin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之一,占所有单形性腺瘤的70%[6],据文献[7]报道男女发病比例为(2.6~10.0):1,本组病例中男女发病比例为11:2,与文献大致相符;发病高峰为50~70岁,35岁以下本病少见[1],在本组病例中,最小发病年龄为42岁的男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在本组病例中仅1例患者因疼痛就诊;Warthin瘤具体发病病因不明,de Ru等[8]认为长期吸烟是其主要触发因素之一,这也可能是造成本肿瘤男女发病率差异的原因之一,叶红飞等[9]认为,EB病毒感染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

3.1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Warthin瘤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10]:椭圆形或圆形多见;大小约5~50 mm,最大径多数小于30 mm;边界清晰,周围具有完整的包膜。在本组病例中,肿瘤最大径为52 mm,平均23 mm,与文献报道相符;一般包膜在FSE T1WI及T2WI上表现为肿瘤与周围腺体之间稍低信号薄环,本组病例中以FSE T1WI显示更为清晰,可能与本组病例所采用的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有关,由于脂肪组织抑制使其对比度降低;在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3个病灶边界显示欠清晰,同时该患者伴有轻度疼痛及表面皮肤红肿,提示伴有感染。

观察本组病例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对Warthin瘤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FSE T1WI上低信号环,在本组所观察的病例中,所有病灶边缘在FSE T1WI上都有较明显低信号环,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病灶较大时显示更为明显,从而表现出一般良性肿瘤所具有的边界清晰的特点。(2)在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表现为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多认为与病灶内富含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核密集有关,不同于一般肿瘤的FSE T2WI高信号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囊变区表现为高信号;由于腮腺组织脂肪含量较多,大多数文献[1,3]报道FSE T1WI呈低信号,观察本组病例的信号特点,可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高信号可能与病灶内胆固醇结晶析出有关。(3)双侧、多发性病灶:在本组病例中多发6例,其中双侧多发2例,不同于一般良性肿瘤的单发特点,可能与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11]。(4)特定的发病部位:Warthin瘤主要位于腮腺的后下方,刘其顺等[10]认为腮腺淋巴瘤起源于腮腺内外淋巴结内异位的唾液腺导管上皮组织和被膜内淋巴结异位腺体,而腮腺内淋巴结一般位于浅叶后下方,因而此处腮腺腺淋巴瘤好发,在本组21个病灶中,16个位于后下方。(5)囊变:由于肿瘤由腺上皮及淋巴样间质构成,假复层柱状上皮围成不规则的腺管及囊腔,肿瘤内富含淋巴细胞,并有淋巴滤泡形成,所以在FSE T2WI脂肪抑制上病灶内可见多发囊变区,其中以多发小囊变区更具有一定的特征。(6)性别和年龄:在本组病例中男性11例,且全部为42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与文献[1,7]报道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一致。(7)吸烟史:文献[8-9]报道腺淋巴瘤的发生与吸烟有关,但具体发病原因不清,在本组病例中,有长期吸烟史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8)增强扫描在本组病例中缺乏特异性,表现出一般良性肿瘤共同的强化特征。

3.2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发病率低,缺乏对本肿瘤的认识,特别是单发病灶,需要与以下肿瘤进行鉴别诊断:(1)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可恶变,可出现扁桃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Warthin瘤放射性核素锝-99m扫描时,病灶浓聚,而其他肿瘤无此征象。(2)良性多形性腺瘤:此肿瘤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晰,肿瘤较小时,信号均匀,较大时,信号不均匀,不易与Warthin瘤相鉴别,但本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在FSE 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常有延迟性逐步强化的特点[12]。(3)腮腺原发恶性肿瘤(囊腺癌或粘液表皮样癌):肿瘤边界不清晰,呈浸润性生长,增强后不均质明显强化,邻近肌肉组织脂肪间隙显示不清。(4)腮腺感染性病变:腮腺淋巴结炎与Warthin瘤继发感染临床和影像较难鉴别,可经实验性的抗感染治疗,若经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但肿块又不能消除,应考虑Warthin瘤的可能大。

综上分析,腮腺组织富含脂肪组织,为MRI成像提供了天然的信号对比,MRI多序列成像能很好的区分正常的腮腺与病变组织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目前腮腺肿瘤诊断中最理想的检查方法[13]。对于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的腮腺下后发肿块,特别是单侧或双侧多发病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术前MRI检查不但可以对肿瘤定位、定性,还可以分析肿块与面神经(下颌后静脉)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积极的理论基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

[1] 李 涛,崔惠勤.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诊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 11(12): 920-921.

[2]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

[3] 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等.CT及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637-645.

[4] Hilton JM,Phillips JS,Hellquist HB,et al.Multifocal multi-site Warthin tumour[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8,265(12):1573.

[5] 蔡业均,刘 聪,张毅颖,等.265例涎腺肿瘤临床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4,12(1):43-45.

[6] 卢光明.临床CT鉴别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11:293.

[7] 许为人,何建明.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回顾性分析 11例[J].口腔医学,2010,30(6):364-366.

[8] De Ru JA,Plantinga RF,Majoor MH,et al.Warthin’s tumour and smoking[J].B-ENT,2005,1(2):63-66.

[9] 叶红飞,吕宏伟.腮腺腺淋巴瘤35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11,31(4):239-240.

[10] 刘其顺,梁长红,黄 飚,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54(4):406-409.

[11] 侍 丽,江魁明,徐 莉,等.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24-27.

[12] 罗德红,石木兰.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21(2):106-108.

[13] Takashima S,Wang J,Takayama F,et al.Parotid masses: prediction of malignetization transfer and MR imaging findings[J].AJR Am J Roentgenol,2001,176(6):1577-1584.

猜你喜欢
腮腺淋巴瘤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脂肪的前世今生
反派脂肪要逆袭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