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良
1.3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表指数情况,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治疗进行综合分析,各个成份累计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睡眠质量疗效判断标准:夜平均睡眠时间大约6 h为显效;夜平均睡眠时间4~6 h为有效;夜平均睡眠时间小于4 h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1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表指数的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表指数的比较
2.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睡眠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需要和能力,是维持生命正常活动所必需的生理现象,是恢复脑部疲劳的最有效方法[2-3]。失眠是指从睡眠开始的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随着生活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失眠患病率逐年增加,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之一。精神病患者脑部疲劳较严重,其普遍存在睡眠障碍,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严重着可导致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失眠是精神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精神疾病中有95%以上可以出现失眠[4],精神病患者常出现失眠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时睡时醒、通宵不眠等。
综上所述,我们在使用大多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因为镇静作用较弱而患者又出现失眠时,被迫选择安眠药物时,为了防止此类药物的滥用,也可以尝试使用氯氮平或氯丙嗪控制失眠,这样既控制了失眠,也许会增加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精神症状好转,失眠也逐渐有好转的可能,可以根据病情减少用量或逐渐停用催眠的药物。
【 参 考 文 献 】
[1] 李 强.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1,8(4):98.
[2] 毕 波.睡眠障碍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9):4-5.
[3] 高之旭.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及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8-11.
[4] 王恩霞.精神疾病失眠的类型与干预[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1):162.
[5] 喻东山,葛茂宏.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10.
[6] 喻东山,葛茂宏.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