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华
猪尾巴导管闭式引流对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自2012年1月以来,我科利用猪尾巴导管闭式引流术对24例结核性胸膜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24例为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且均为首次发病,入院前未抗痨,经胸腔彩超定位诊断为单侧大量胸腔积液者。治疗前有胸膜增厚、包裹性积液、活动性肺结核、低蛋白血症等患者不列为观察对象。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闭式引流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67岁;对照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7~64岁。2组患者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器械:采用一次性猪尾巴导管。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彩超定位取腋后线第7或8肋间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利多卡因局麻后将穿刺针插入胸腔,抽得胸水后,按照猪尾巴导管包使用说明将猪尾巴导管置入患侧胸腔内,连接一次性无菌接尿袋持续闭式引流,用透明敷料覆盖保护穿刺部位。对照组彩超定位下,取坐位或半卧位,穿刺抽液,依情况每周2~3次,直至胸水抽完。
1.3观察指标 (1)分别记录治疗后2组病人胸腔积液消失时间;(2)胸腔积液控制后彩超观察胸腔积液吸收及其胸膜增厚和肋膈角粘连及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3)2个月后彩超CT测量的胸膜增厚黏连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 治疗2~5周后行彩超CT检查,评定治疗效果。(1)显效:为无明显胸膜肥厚黏连,胸腔积液完全吸收;(2)有效: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或者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胸膜增厚小于0.5 cm及肋膈角黏连;(3)无效:广泛胸腔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形成。
1.5治疗结果 经治疗,闭式引流组胸水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出现胸膜增厚粘连症状例数较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组临床症状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结核性胸膜炎主要发病机制胸膜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高过敏反映,由于胸膜炎症导致管壁通透性增高,纤维素性及浆液性渗出,较多蛋白质进入胸腔,同时积液中含有大量炎性介质,促进纤维母细胞活性增强,大量纤维蛋白分布于胸膜表面或漂浮于胸液中,增加积液的黏稠度,产生胶原蛋白粘多糖,沉积于胸膜的脏、壁层,易形成网状粘连,障碍胸腔积液的吸收如不及时进行抗痨治疗及消除胸腔积液、溶解纤维蛋白治疗,常可能致胸膜肥厚、包裹性胸腔积液,以及结核性脓胸、胸廓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尽早短期内彻底抽吸引流排净胸腔积液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预后康复的重要举措,而发病后未及时抽取胸腔积液,是导致胸膜肥厚等并发症的关键因素,所以结核性胸膜炎应积极早期清除积液,从而解除对心肺血管的压迫,改善呼吸,减轻结核中毒症状,更重要的是防止纤维蛋白原沉着和胸膜肥厚,使肺功能免受损害,所以胸水治疗关键。
本文临床观察中,闭式引流组采用早期胸腔置管闭式引流,与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比较,方法简便易行,损伤小,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感染风险,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且可以每天引流,使胸水消失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发生减少,从而保护了肺功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因此,猪尾巴导管闭式引流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李 贞,张景兰.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8):24.
[2] 范家亮,邹小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炎的临床观察[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5):73-74.
[3] 孙 莹,鲁元雪.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32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 ):124.
[4] 伍定辉,姚向阳.两种引流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床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 (6):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