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柱自动排放装置运动轨迹及效率分析

2014-08-27 22:27毛亚军陈新龙许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钻柱

毛亚军+陈新龙+许峰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湖北 荆州 434024)

摘要:钻柱自动排放装置作为管柱处理系统的关键工具,是实现井口至二层台钻柱(包括钻铤、钻杆)排放及反向运动的重要装置。目前钻柱自动排放装置的类型多种多样,直接导致钻柱从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运动轨迹多种多样,运动的方式及路径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钻柱自动排放装置的作业效率。文章就目前几种主流的钻柱自动排放装置进行运动轨迹和效率分析。

关键词:钻柱;钻柱自动排放装置;运动轨迹;运动效率

中图分类号:TE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067-02在钻井过程中,管子处理作业主要包括:管件和钻具从存放区至井口的移动、井口建立立根作业、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自动移送及排放等操作。其中钻井作业中普遍需用到的管材、钻具包括各种型号的钻杆、钻铤、立根、套管和隔水导管等。在固定的钻井平台上能安全、快速、高效且作业连贯的完成各类管柱的取用、运移、组装、拆卸、排放等作业,在钻柱的起下钻过程中,其中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自动移送及排放作业的效率尤为重要,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轨迹是决定其效率的关键。

1X/Y坐标运动控制效率计算

X/Y坐标运动为典型的直线运动,目前,直线运动可采用的执行机构多种多样,而目采用较多的主要是油缸、齿轮齿条和滑轮三种,各种执行机构的时间和控制精度均不同,表1为满足钻柱自动排放装置0.1~0.2m/s运动速度的基本比较:

表1

执行机构特点 控制

油缸 内置位移传感器,磁式感应,结构简单 最高

齿轮齿条 拉线式位移或计数位移,结构复杂 其次

滑轮 拉线式位移或计数位移,结构简单 一般

以下以常规5000m钻机的二层工作台为列,下为示意图:

距离计算:

从A到B点为最短距离:L1=935+2208=3143mm

从A到C点为最长距离:Ln=2573+3665=6328mm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单边排满钻柱距离

L为:

图1

L=L1+L2+...+Ln=419.49m

总距离=2*L=838.98m

时间计算:

按照0.15m/s的匀速运动进行计算,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05m/s2进行计算:

在最短距离L1运动的时间为:加速时间t加+匀速时间t匀+减速时间t减

t加=t减=Va-V0/a=3s

s加=Vot+at2/2=0.225m

t均=s-2s加/v均=18s

t总=t均+2t加=24s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双边排满钻柱时间t为:

t=2×[(L-2×0.225x90)/Va+2×90×6]=13346.4s

2极坐标运动控制效率计算

极坐标系是一个二维坐标系统。该坐标系统中的点由一个夹角和一段相对中心点——极点(相当于我们较为熟知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的距离来表示。而旋转可采用的执行机构一般来说,均为旋转马达,如旋转的角度一定(比如90°或180°),可采用旋转油缸。这根据不同的极坐标控制方式有所不同,但从运动的轨迹来看,趋于一致,如下图:

图2

距离计算:

最短距离(从A到B点):L1+A1+L2

最长距离(从A到C点):L1+A1+L3+L4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A1半径0.65m,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单边排满钻柱距离L为:

L=L1+L2+...+Ln=394.29m,

总距离=2*L=788.58m;

时间计算:

按照0.15m/s的匀速运动进行计算,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05m/s2,角速度ω=0.23rad/s,角加速度α=0.07rad/s^2进行计算,由于直线距离的匀速运动时间不变,变化主要存在于如下:

图3

实际运动中A1段由加速度段、匀速段和减速段

构成:

圆弧段A1段:运动时间t1=3+3+3=9s

直线段2倍R1段:运动时间t2=1.3/0.15=8.6s

所以:半个循环内圆弧及直线运动时间相差0.4s;

在第二排开始的排管过程中,增加了L3直线段,同时存在速度段、匀速段和减速段;按照加速度原理,每次循环需增加约6~12s不等(取平均值9s);

在把二层工作台排满的过程运动中,排满钻柱时间t为:

t=13346.4-180×2×.4s+160×9=14642s

3结语

从以上的计算分析来看,X/Y轴坐标轨迹运动较极坐标轨迹运动的时间短,理论上,相当于效率高9.7%。

由于X/Y轴坐标轨迹运动的控制轨迹为两段,仅需两套执行机构,而极坐标轨迹运动最长控制轨迹为四段,需四套执行机构,故X/Y轴坐标轨迹运动控制所需要的执行机构也更简单。

但是,由于X/Y轴坐标轨迹运动直线距离较大(4~5m),为保持运动的平稳性,X/Y轴坐标轨迹运动机构较极坐标轨迹运动的机构更加大型,这对于位置空间有限的钻台空间和二层台空间的要求更高。

开发钻机的钻柱自动排放装置,在保证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相应的陆地及海洋钻机的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 唐丽华,王洪英.国外几种典型的新型自动化钻机

[J].石油机械,2005,11(33).

[2] MaggioniA,Cinquegrani A.Safty in Drilling

Operations Use of Automatic Rigs,IADC ET AL

WORLD Drilling CONF PROC 2002.

[3] Murray D.RiskMitigation Technique For Advanced Rig

Control Systems,SPE 72329.

[4] Automated rig field - tested, Drlling Contractor,

December 1991

[5] Reid D.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Drilling Rig,

SPE 39373.

作者简介:毛亚军(1982—),男,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工程师,研究方向:钻修机及井口自动化工具的设计。

endpri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湖北 荆州 434024)

摘要:钻柱自动排放装置作为管柱处理系统的关键工具,是实现井口至二层台钻柱(包括钻铤、钻杆)排放及反向运动的重要装置。目前钻柱自动排放装置的类型多种多样,直接导致钻柱从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运动轨迹多种多样,运动的方式及路径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钻柱自动排放装置的作业效率。文章就目前几种主流的钻柱自动排放装置进行运动轨迹和效率分析。

关键词:钻柱;钻柱自动排放装置;运动轨迹;运动效率

中图分类号:TE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067-02在钻井过程中,管子处理作业主要包括:管件和钻具从存放区至井口的移动、井口建立立根作业、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自动移送及排放等操作。其中钻井作业中普遍需用到的管材、钻具包括各种型号的钻杆、钻铤、立根、套管和隔水导管等。在固定的钻井平台上能安全、快速、高效且作业连贯的完成各类管柱的取用、运移、组装、拆卸、排放等作业,在钻柱的起下钻过程中,其中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自动移送及排放作业的效率尤为重要,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轨迹是决定其效率的关键。

1X/Y坐标运动控制效率计算

X/Y坐标运动为典型的直线运动,目前,直线运动可采用的执行机构多种多样,而目采用较多的主要是油缸、齿轮齿条和滑轮三种,各种执行机构的时间和控制精度均不同,表1为满足钻柱自动排放装置0.1~0.2m/s运动速度的基本比较:

表1

执行机构特点 控制

油缸 内置位移传感器,磁式感应,结构简单 最高

齿轮齿条 拉线式位移或计数位移,结构复杂 其次

滑轮 拉线式位移或计数位移,结构简单 一般

以下以常规5000m钻机的二层工作台为列,下为示意图:

距离计算:

从A到B点为最短距离:L1=935+2208=3143mm

从A到C点为最长距离:Ln=2573+3665=6328mm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单边排满钻柱距离

L为:

图1

L=L1+L2+...+Ln=419.49m

总距离=2*L=838.98m

时间计算:

按照0.15m/s的匀速运动进行计算,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05m/s2进行计算:

在最短距离L1运动的时间为:加速时间t加+匀速时间t匀+减速时间t减

t加=t减=Va-V0/a=3s

s加=Vot+at2/2=0.225m

t均=s-2s加/v均=18s

t总=t均+2t加=24s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双边排满钻柱时间t为:

t=2×[(L-2×0.225x90)/Va+2×90×6]=13346.4s

2极坐标运动控制效率计算

极坐标系是一个二维坐标系统。该坐标系统中的点由一个夹角和一段相对中心点——极点(相当于我们较为熟知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的距离来表示。而旋转可采用的执行机构一般来说,均为旋转马达,如旋转的角度一定(比如90°或180°),可采用旋转油缸。这根据不同的极坐标控制方式有所不同,但从运动的轨迹来看,趋于一致,如下图:

图2

距离计算:

最短距离(从A到B点):L1+A1+L2

最长距离(从A到C点):L1+A1+L3+L4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A1半径0.65m,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单边排满钻柱距离L为:

L=L1+L2+...+Ln=394.29m,

总距离=2*L=788.58m;

时间计算:

按照0.15m/s的匀速运动进行计算,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05m/s2,角速度ω=0.23rad/s,角加速度α=0.07rad/s^2进行计算,由于直线距离的匀速运动时间不变,变化主要存在于如下:

图3

实际运动中A1段由加速度段、匀速段和减速段

构成:

圆弧段A1段:运动时间t1=3+3+3=9s

直线段2倍R1段:运动时间t2=1.3/0.15=8.6s

所以:半个循环内圆弧及直线运动时间相差0.4s;

在第二排开始的排管过程中,增加了L3直线段,同时存在速度段、匀速段和减速段;按照加速度原理,每次循环需增加约6~12s不等(取平均值9s);

在把二层工作台排满的过程运动中,排满钻柱时间t为:

t=13346.4-180×2×.4s+160×9=14642s

3结语

从以上的计算分析来看,X/Y轴坐标轨迹运动较极坐标轨迹运动的时间短,理论上,相当于效率高9.7%。

由于X/Y轴坐标轨迹运动的控制轨迹为两段,仅需两套执行机构,而极坐标轨迹运动最长控制轨迹为四段,需四套执行机构,故X/Y轴坐标轨迹运动控制所需要的执行机构也更简单。

但是,由于X/Y轴坐标轨迹运动直线距离较大(4~5m),为保持运动的平稳性,X/Y轴坐标轨迹运动机构较极坐标轨迹运动的机构更加大型,这对于位置空间有限的钻台空间和二层台空间的要求更高。

开发钻机的钻柱自动排放装置,在保证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相应的陆地及海洋钻机的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 唐丽华,王洪英.国外几种典型的新型自动化钻机

[J].石油机械,2005,11(33).

[2] MaggioniA,Cinquegrani A.Safty in Drilling

Operations Use of Automatic Rigs,IADC ET AL

WORLD Drilling CONF PROC 2002.

[3] Murray D.RiskMitigation Technique For Advanced Rig

Control Systems,SPE 72329.

[4] Automated rig field - tested, Drlling Contractor,

December 1991

[5] Reid D.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Drilling Rig,

SPE 39373.

作者简介:毛亚军(1982—),男,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工程师,研究方向:钻修机及井口自动化工具的设计。

endprint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湖北 荆州 434024)

摘要:钻柱自动排放装置作为管柱处理系统的关键工具,是实现井口至二层台钻柱(包括钻铤、钻杆)排放及反向运动的重要装置。目前钻柱自动排放装置的类型多种多样,直接导致钻柱从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运动轨迹多种多样,运动的方式及路径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钻柱自动排放装置的作业效率。文章就目前几种主流的钻柱自动排放装置进行运动轨迹和效率分析。

关键词:钻柱;钻柱自动排放装置;运动轨迹;运动效率

中图分类号:TE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067-02在钻井过程中,管子处理作业主要包括:管件和钻具从存放区至井口的移动、井口建立立根作业、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自动移送及排放等操作。其中钻井作业中普遍需用到的管材、钻具包括各种型号的钻杆、钻铤、立根、套管和隔水导管等。在固定的钻井平台上能安全、快速、高效且作业连贯的完成各类管柱的取用、运移、组装、拆卸、排放等作业,在钻柱的起下钻过程中,其中井口至二层台存放区的自动移送及排放作业的效率尤为重要,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轨迹是决定其效率的关键。

1X/Y坐标运动控制效率计算

X/Y坐标运动为典型的直线运动,目前,直线运动可采用的执行机构多种多样,而目采用较多的主要是油缸、齿轮齿条和滑轮三种,各种执行机构的时间和控制精度均不同,表1为满足钻柱自动排放装置0.1~0.2m/s运动速度的基本比较:

表1

执行机构特点 控制

油缸 内置位移传感器,磁式感应,结构简单 最高

齿轮齿条 拉线式位移或计数位移,结构复杂 其次

滑轮 拉线式位移或计数位移,结构简单 一般

以下以常规5000m钻机的二层工作台为列,下为示意图:

距离计算:

从A到B点为最短距离:L1=935+2208=3143mm

从A到C点为最长距离:Ln=2573+3665=6328mm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单边排满钻柱距离

L为:

图1

L=L1+L2+...+Ln=419.49m

总距离=2*L=838.98m

时间计算:

按照0.15m/s的匀速运动进行计算,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05m/s2进行计算:

在最短距离L1运动的时间为:加速时间t加+匀速时间t匀+减速时间t减

t加=t减=Va-V0/a=3s

s加=Vot+at2/2=0.225m

t均=s-2s加/v均=18s

t总=t均+2t加=24s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双边排满钻柱时间t为:

t=2×[(L-2×0.225x90)/Va+2×90×6]=13346.4s

2极坐标运动控制效率计算

极坐标系是一个二维坐标系统。该坐标系统中的点由一个夹角和一段相对中心点——极点(相当于我们较为熟知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的距离来表示。而旋转可采用的执行机构一般来说,均为旋转马达,如旋转的角度一定(比如90°或180°),可采用旋转油缸。这根据不同的极坐标控制方式有所不同,但从运动的轨迹来看,趋于一致,如下图:

图2

距离计算:

最短距离(从A到B点):L1+A1+L2

最长距离(从A到C点):L1+A1+L3+L4

根据等比数列计算,A1半径0.65m,纵排递增距离为180mm,横排递增距离为177mm,排放数量为90,单边排满钻柱距离L为:

L=L1+L2+...+Ln=394.29m,

总距离=2*L=788.58m;

时间计算:

按照0.15m/s的匀速运动进行计算,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05m/s2,角速度ω=0.23rad/s,角加速度α=0.07rad/s^2进行计算,由于直线距离的匀速运动时间不变,变化主要存在于如下:

图3

实际运动中A1段由加速度段、匀速段和减速段

构成:

圆弧段A1段:运动时间t1=3+3+3=9s

直线段2倍R1段:运动时间t2=1.3/0.15=8.6s

所以:半个循环内圆弧及直线运动时间相差0.4s;

在第二排开始的排管过程中,增加了L3直线段,同时存在速度段、匀速段和减速段;按照加速度原理,每次循环需增加约6~12s不等(取平均值9s);

在把二层工作台排满的过程运动中,排满钻柱时间t为:

t=13346.4-180×2×.4s+160×9=14642s

3结语

从以上的计算分析来看,X/Y轴坐标轨迹运动较极坐标轨迹运动的时间短,理论上,相当于效率高9.7%。

由于X/Y轴坐标轨迹运动的控制轨迹为两段,仅需两套执行机构,而极坐标轨迹运动最长控制轨迹为四段,需四套执行机构,故X/Y轴坐标轨迹运动控制所需要的执行机构也更简单。

但是,由于X/Y轴坐标轨迹运动直线距离较大(4~5m),为保持运动的平稳性,X/Y轴坐标轨迹运动机构较极坐标轨迹运动的机构更加大型,这对于位置空间有限的钻台空间和二层台空间的要求更高。

开发钻机的钻柱自动排放装置,在保证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相应的陆地及海洋钻机的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 唐丽华,王洪英.国外几种典型的新型自动化钻机

[J].石油机械,2005,11(33).

[2] MaggioniA,Cinquegrani A.Safty in Drilling

Operations Use of Automatic Rigs,IADC ET AL

WORLD Drilling CONF PROC 2002.

[3] Murray D.RiskMitigation Technique For Advanced Rig

Control Systems,SPE 72329.

[4] Automated rig field - tested, Drlling Contractor,

December 1991

[5] Reid D.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Drilling Rig,

SPE 39373.

作者简介:毛亚军(1982—),男,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工程师,研究方向:钻修机及井口自动化工具的设计。

endprint

猜你喜欢
钻柱
钻柱腐蚀疲劳寿命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
水平井钻柱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模型的建立*
深水无隔水管钻井钻柱三维振动响应特性研究*
基于应力刚化效应的直井钻柱横向振动分析
推靠式旋转导向系统底部钻具组合动态安全评价方法
南海超深水取样钻柱纵向粘滑振动分析
自适应BPSK在井下钻柱声波传输中的应用
水平段钻柱失稳后自锁分析*
转速突变对竖直井钻柱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固液耦合工况下钻柱的扭振频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