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问题学生”

2014-08-27 21:56石富全
甘肃教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转学问题学生牙医

石富全

上个周末,牙疼,去看医生,接待我的是一位不到30岁的牙医。他倒了一杯水后,示意我坐在诊断椅上,打开灯,在疼痛的那颗牙齿上敲了敲,向前滑动椅子说:“这颗牙坏了,需要拔掉,你决定吧!” 然后把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递给我。

我想了想,牙疼才一天,怎么就到了非拔不可的地步呢?我试探着要求:“不拔能不能治好?”大夫坚决地说:“如果不拔的话,即使这次治好,下次还会再犯。”就在我和大夫关于“拔”与“不拔”展开辩论的时候,走进来一位老者,一声不吭地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洗了洗手后,走到我跟前说:“让我看看。”他用钳子拨弄了几下那颗疼痛的牙齿,看了看我的口腔说:“不需要拔掉,治一下就会好。”他在我牙龈处擦了点药水,详细地叮嘱了一番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告诉我,如果明天再疼的话,就去找他。

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礼拜,那颗牙齿也没再疼,我也没去找过那位老医生,只是按照他说的方法,精心地呵护着那颗牙齿。然而今天的一个电话,又让我与那颗疼痛的牙齿关联了起来。

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她说她在原来的学校犯了错,老师和学校都不要她了,让她去转学。现在她已经转到了另一所学校,打电话来是想咨询一下学籍的事情。我向她详细介绍了关于学籍流动的有关程序,希望她到原来学校办理转学手续,小女孩却说,她再也不想去原学校了。电话里,小女孩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但她的一句话,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小女孩在学校犯了什么错,以至于被学校要求转学。问题严重吗?造成什么危害?损失多少?她怎么就不愿回学校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学生犯错,有时候的确让学校头疼,但哪个学生不犯错?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牙齿就从来不疼呢?

在学校,人们把易犯错误的学生习惯地称为“问题学生”。面对他们,学校和老师表现得总是很无奈,常常想拔之而后快。当然,法律决不允许开除学生,有些学校就会想出“劝转”和“休学”的法子,使其在该校停止就学行为。学生转出后眼不见心不烦,实在不转学就让你休学,在家反省上一年半载,反正老师是看不见你调皮捣蛋的样子了。

在法国流传这样一句话:“最容易犯错误的,是那些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行动的人”。也有专家指出,学生犯错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对一些想法的勇敢尝试,只不过他们对后果估计不足罢了。所以说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是不正常的。我们缺少的恰是对学生犯错的一种宽容与理解,往往会对学生正常的犯错行为作出不恰当的处理,这不正是教育的不正常吗?

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胸怀,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教育艺术。面对学生的错误和那些易犯错误的学生,就要有教育者起码的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的是因“错”利“导”,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指出他们应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其实,当学生犯了错后,最恐惧、最害怕、最担心的是他们自己,而不应该是学校和老师。因此,我们要有一种理性、平和的心态来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尽量少一些违背教育规律而作出的“冲动惩罚”。

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快乐地成长,让每个学生健康地成才。面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我们重在分析,而不是重在惩罚。也许,只因一个小错误,就可以毁掉学生的一生。如果能让他们坦率地承认错误,虚心地接受批评,快乐地改正错误,天空就会变得更加灿烂。就如那位老牙医所说所做的一样:对于病牙,首先要想到怎么治好,不要先想到怎么拔掉,不是每一颗病牙都需要拔掉的。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学问题学生牙医
今天我来当牙医
小小牙医我来当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最好的牙医2
最好的牙医
加强正面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转学的烦恼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