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2014-08-27 22:31肖荔
江西教育C 2014年4期
关键词:子期钟子期伯牙

肖荔

一、提示式引读,让画面立体起来

提示式引读是指用课文中有关句子或句群的原词开个头,引导学生诵读后面的部分。一般来说,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写的段落以及天气变化、心理变化、空间变化比较明显的句子用这种引读法比较适宜。

教学片段:《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不管走在哪一条街都会看到一个花的海洋,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会闻到花的清香。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呢。

生: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颇耐人寻味的。

师: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

师:难怪作者会这样说。

生: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在这段话的引读设计中,看似简单的几句话,正是因为这样反复地读一段文字,学生才拥有充足的时间与文本会面,才能充分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德国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花海之美”,才能由感悟到积累逐步地深入,从而提高了朗读的实效性。

二、描述式引读,让时间流动起来

教学片段:《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做着如此危险的工作,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付出?

生:是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师:让我们慢慢地读这句话,深深地感悟这份执着吧!(配乐)

师:这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屋子里没有地板,就这样,玛丽不停地工作着,第一年,玛丽终日在……

生: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实验的过程比想象的还要艰苦,第二年,玛丽也终日在……

生: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第三年,玛丽还是终日在……

生: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这句话表面看来并不优美,只是在陈述环境的恶劣和工作的艰辛。但我在教学中,巧妙地将这个部分与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的研究时间之长相连接,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接读,让这一句话,这一个画面,这一种精神,经历了反复诵读后,有了时间的流动。在流动的世界里,情境浓郁了,情感深厚了,课堂也丰富了。

三、渲染式引读,让情感丰富起来

渲染式引读,是指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将文章背景或情景进行语句的渲染式强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的渲染和描述,往往能给学生以提示,反复引读,让那份情感慢慢地放大,让那一种情境逐渐弥漫,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古人云: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在这个引读设计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渲染式描述,着力营造一个情深、意浓、依依不舍的分别情景,创设了一个师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沉入诗句,反复诵读。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营造出浓浓的诗意氛围,而且还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加深学生对不舍之情的理解。一唱三叹的引读回诵,有如绕梁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四、阶梯式引读,让层次清晰起来

教学片段:《伯牙绝弦》

师:你可曾记得,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两个人?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高山流水,伯牙之琴声,唯有子期能得之。

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子期一死,伯牙摔琴谢知音——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正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尽管知音难觅,但我们依然将怀抱希望,用生命寻寻觅觅我们的知音。

这是我在教学文言文《伯牙绝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将这篇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巧妙地设计了三个引读导语,这三个引读的设计不是随意分的,是有层次的,是全文故事讲述的三个层次,更是情感升华的三个梯度。这一唱一和、一问一答的诵读,犹如灵魂深处的深深叩问,将学生的身心和情感完全带到了故事情节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子期钟子期伯牙
重逢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知 音
转身①
高山流水
香 樟
临街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