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和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体现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这些特征,因为语言的感染、情感的熏陶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就是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更多的文学欣赏,应该充满诗意。
一、诗意语言创造情境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命体验,是文学的源头,是个性抒发的最佳途径,是语文教育真正的“灵魂的食粮”。我喜欢诗,喜欢用诗一般的语言上课,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情境吧。中国语言文字的深奥与美好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语言的感染力是震撼人心的。例如《大海睡了》这首诗吟诵的是:夜晚的海面像妈妈的怀抱,那么宁静,那么温柔,那么美丽。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对大多学生来说,感悟还是有些难度的。我一边演示画面,一边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海岛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船儿轻轻地摇,星星眨着眼睛,月儿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学生先从“视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教师诗意语言的解读渐渐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充分感受海面“风平浪静”的情景。另外,还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如教学“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这句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联想自己平时淘气时被妈妈哄着,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妈妈的爱,妈妈的温暖像无边的海洋,像无声的潮水。这样的情境使学生与诗歌产生情感的共鸣,借助这种已有的体验,能帮助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从而获得感受、感动、感想。于是学生在进行感悟朗读时,有的读出母亲的温柔,有的读出孩子的乖巧,同时也就读出了海面的宁静、温柔和美丽。
二、诗意想象加深理解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空间,给学生以想象、以创意,给学生以体验、以顿悟。“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形象的语言文字去正确把握语言文字的形象,从而尽量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渐“悟”,尽快“悟”。再以《大海睡了》为例,学生在诗意语言的感染下,能感悟朗读海的宁静与美丽,这时再启发学生想象“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的情景,学生在想象中独自感悟:有的说大海一望无边,非常辽阔,可以拥抱天空;有的说圆圆的月亮照映在海水中,满天的星星撒落在海面上,真美;还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大海像一位年轻的妈妈,她敞开宽大的胸怀,搂着月儿,抱着星星,轻轻地哼着歌谣,轻轻地拍着孩子入睡。学生就是带着美好的想象进入情境,感受大海母亲的美丽、广阔和深沉的爱。正因为有了这种感受,在朗读的时候,他们才读得真诚而感人,特别是最后一句:“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孩子们读得那么柔情,似乎不忍心吵醒妈妈的酣眠;孩子们读得那么深情,好像用心体会到母亲的日夜辛劳。他们已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景、物、情沟通,发挥主动性,读出了语言的味道,读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只有读好了课文,才能读懂课文,才能进一步进入作者描写的情境,才能掌握关键词句体会感情。至此,学生不仅仅是感受到了海之夜的宁静与美丽,更多的是产生了对大海母亲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诗意画面连词成句
语文课的第一要任是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乃是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机制。如教韵语识字不是打拍子、喊节奏就能读得好的,必须发挥想象,填补空间把词串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组成一个个画面,从而读出画面,读出词串的韵味。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识字6”,我根据教材有节奏、有画面、有空白且朗读韵味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说话、写话训练,以达到词语积累、运用的目的。课文第一组、第四组词语说明夏天夜晚天空的特征;第二、第三组词语分别是人和事物,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借助韵文形式和情境图集中认识词语,而且在教师看图描述的语言中,发挥想象,读说空白,进入词串所描绘的境界。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每行词语的画面,想整篇课文的场景和意境,一幅幅诗意的画面,激发他们要用诗意的语言去表达的热情。请看:
夏天的一个夜晚,满天的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小丁丁和爷爷奶奶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远处的蛙声此起彼伏,一群群萤火虫映照在花丛草地。
爷爷摇着蒲扇,摇着清凉的夜风,美丽的神话故事在风中传送。
乡村的夏夜是那么美,那么令人向往。
学生从天上到地上,又从地上到天上,广阔的思绪驰骋在无限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和教师的对话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谁能想象这是一年级学生能说出来、能写出来的。学生就是在熟读成诵、想象画面、加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连词成句的说话、写话的训练,使韵文中词串在头脑中活起来,形成画面,既加深了记忆,便于巩固,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体会夏之夜的美丽。
总之,正确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诗意语言,诗意想象,进入文学天地,创造语文的诗意情境,是学生热爱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莳山学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