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就诊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2014-08-27 08:02汪依帆何燕玲缪栋蕾
医学与社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就诊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汪依帆 王 伟 何燕玲 严 非 刘 萍 缪栋蕾

1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复旦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3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199;4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5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突显。研究表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已在全球发展并在发达地区渐趋完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已成为人们预防、治疗心理疾患的重要场所[1]。但在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几乎还处于起步阶段。了解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明确如何在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提供哪些心理健康服务是设计当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旨在分析社区就诊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探讨适合在社区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和内容,为更好地提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各选取一家服务开展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别为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和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调查500名就诊者,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率为93.8%。其中,219名来自新华街道,250名来自莘庄镇。就诊者男女比例为1:1.59;年龄在60岁以上占65.7%,35-60岁占29.6%。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为26.2%,高中占35%,大专及以上占25.8%。婚姻状况中,最多为在婚者占85%,其次为丧偶者占9.7%。86.1%的就诊者参加社会医疗保险,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占9.9%。469名就诊者中,72.9%患有慢性病。新华街道就诊者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莘庄镇就诊者,通过χ2检验显示,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基本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定量调查采用自制的“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表”对就诊者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定性访谈采用焦点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莘庄进行1组焦点小组访谈,访谈了8名就诊者,在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组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对象为14名就诊者。

1.3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获取心理健康服务信息的渠道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看法。

1.4 资料分析方法

定量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采用SAS9.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0.05。定性访谈资料:采用maxqda2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根据研究问题确定分析框架,采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就诊者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看法。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服务需要

调查显示,对于“居民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服务”,61.4%的就诊者表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19.2%的就诊者表示居民不需要。新华街道就诊者表示需要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高于莘庄镇就诊者,χ2检验显示,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焦点小组访谈中,多数就诊者(近70%)表示希望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他们认为“在社区搞心理健康活动,参加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但也有部分就诊者(23%)对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不足,他们提出,“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最想了解的还是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不大”,“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服务,自己心态很好,不需要心理健康服务”。

为了解影响就诊者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程度的因素,经过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就诊者所属街道和文化程度进入了模型。莘庄街道就诊者对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意识高于新华街道的就诊者,OR=1.517。结果与χ2检验一致;文化程度较高者对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程度较高(OR=1.252)。见表1-2。

2.2 心理健康服务信息获取渠道

在“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希望从哪里获得心理帮助或咨询”一题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心理科是就诊者首选的三类机构,分别有50.5%、16.5%和13.3%的就诊者选择。新华街道和莘庄镇的就诊者最希望的心理帮助和咨询获取渠道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访谈中,所有就诊者都表示如果确实需要心理支持,会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而不相信私人机构,原因是“现在社会上骗子太多了,我们防不了”,“私人机构不太正规”等。

表1 Logistic回归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赋值

表2 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

表3 最希望的心理健康服务获得渠道

*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分析。

表4 愿意接受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

表5 希望获得的心理健康知识

2.3 心理健康服务形式

本次调查通过让就诊者选择3项最愿意接受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形式了解他们对于心理健康服务形式的偏好。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或资料、心理健康内容的黑板报或专栏、心理保健电视教育课程是就诊者最愿意接受的3种形式。而对于一些需要走出家门、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如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集体心理咨询等,仅有4.3%的就诊者选择。见表4。

定性访谈中,就诊者同样表示比较喜欢宣传资料、小区专栏和电视课程等几种形式。主要原因有两点。①心理健康问题属于个人隐私,参与集体活动,容易引起他人误会。访谈中,有人表示“社区里大家都认识,大家听见了,然后传的一个小区都知道,还会对你有看法”,“哪怕我有心理问题,我也不会去给别人知道的,因为这个面子总归要有的”以及“就算我没有心理问题,参加这些活动,别人也会以为我有问题,认为我有神经病”。②没有时间出门参加活动。年轻人表示“平时要工作,周末也没有精力出来参加”,老年人则表示“在家里做家务,接孩子,没有时间”。

2.4 心理健康服务内容

就诊者最希望获得的心理健康知识内容主题位列前三的依次为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和卫生保健知识、心理亚健康问题、家庭成员关系的构建,分别有71.6%、60.6%和55.9%的就诊者选择。见表5。

3 讨论与建议

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保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61.4%的就诊者表示居民需要心理健康服务。这一结果与吴均林、王军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2-3]。此外,本研究发现,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意识也随之提高。因而,在社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进心理健康服务时,更应该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才能真正做到2001年WHO全球精神卫生报告《消除偏见,勇于关爱》中“每一个个体都将认识到精神卫生的重要性”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对于心理问题,人们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见。有人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服务;也有人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神经问题;同时,很多人表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容易引起他人误会。这正是因为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精神和心理问题讳莫如深,公众普遍采用一种贬低或歧视的态度看待心理、情绪问题。致使部分患者即使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也会因为强烈的病耻感和种种顾虑而不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4-5]。对此,要改变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的错误观念,首先要从向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始。只有让公众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才能进一步改变他们的行为,最终真正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本次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者的调查发现,50.5%的就诊者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首选机构,街道/居委会则是就诊者首选的非专业机构。说明就诊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居委会有较强的信任感,对在这些社区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有较高的需求。同时研究表明,慢性病是社区就诊居民的主要就诊原因之一[6-8],而慢性病患者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因而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是非常必要的[9],社区是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良好平台。

但在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社区高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仍需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就诊者最需要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形式以宣传材料、电视课程为主,提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人员可以从分发宣传材料开始,对社区居民进行知识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服务,逐渐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知识,从而进一步认可更多形式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最终达到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对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而言,71.6%的就诊者表示需要了解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和卫生保健知识,这可能是就诊者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的原因。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让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而老年人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这提示我们在选择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时,应该将老年人的需求作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年龄阶段居民的需求[10]。

由于本次调查现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的调查对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者,他们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较高,从而可能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度和接受度相对一般人群更高,因此结果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同时接受本次调查的对象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的想法往往不能代表年轻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外推性。

[1]齐雪君,何燕玲.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4):404-406.

[2]吴均林,周指明,巫云辉,等.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1):688-691.

[3]王军,张寿宝,李永超,等.社区居民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9(1):71-73.

[4]Lysaker P H,Davis L W, Warm an D M, et al. Stigma, social function and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associations across 6 months [J], Psychiatry Research,2007(149):85-89.

[5]Lin Y.N. Tainwa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helping [J]. Counse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2,15(1): 47-58.

[6]李春玲,李盼.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常见病种类及用药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33-135.

[7]孙清山,刘盛男,曹思奇,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的医疗卫生需求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8):19-20.

[8]吴业清,李小飞,张拓红. 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门诊患者基本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3):182-183.

[9]金涛.心理卫生服务在社区医疗中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5):156-157.

[10]范亚峰,王小合.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17):25-27.

猜你喜欢
就诊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