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精彩的语文课堂

2014-08-27 11:09刘紫文
考试周刊 2014年52期
关键词:课堂对话语文课堂教学

刘紫文

摘 要: 语文学习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造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和谐氛围的课堂里遨游,“秀”出精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湿地文化 课堂对话 文化气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滋润了教师的心田。我们欣喜地发现,这场新课程变革,让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天地。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对当前的语文课堂进一步反思时,感觉到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一些语文公开课太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太注重形式,盲目跟风,全盘否定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该讲解时不讲解,该训练时不训练,课堂上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的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一些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手段可以用,但我们在追求自然、和谐、本色的课堂时,还是应该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入手,“秀”出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秀”出精彩的课堂对话

陶行知说得好:“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虽然教师的阅历、专业知识远比学生丰富,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某些见解比教师更为高明、精彩也绝非不可能,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摄取量、更新速度不逊于教师。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以谦逊开放的态度倾听学生对话,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信息的补充和丰富、一种积累和“成长”。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该将自己和文本对话中获得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个教师只有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认识解读文本,才能起到将文本的文字激活,使之成为一个活的语言肌体的作用。同时,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对话,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做学生表达独特感受的谛听者和欣赏者。教师还要多层次地倾听,面对不同的声音,能分辨对错,能分清认识的深浅,能觉察见解的新颖独特,能多角度地倾听,面对不同的理解,及时点明、引导、肯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争论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用商量、研讨的口气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互相补充,开展争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变“及时评价”为“延迟评价”,变“二值判断”为“多值判断”。因此,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不同形式,把文本读通,读熟,读懂。孩子虽然幼小,却常常有让老师心灵震颤的时候。《两只鸟蛋》一课中,“这个小朋友拿了两个鸟蛋玩得那么开心,你想对他说什么?”教师设计的意图只是要求学生像课文写的那样,提醒他“鸟妈妈一定焦急不安”。没想到有位小朋友说:“他要是把蛋打破了,两只小鸟就死了。这是两个小生命。”老师没有料到这么小的孩子能从生命的高度看待玩鸟蛋的事,“我们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小鸟”,正是这种平等的对话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秀”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

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的“底线”。然而,看一看当前的一些语文公开课教学的课堂,你会发现,语文课堂已经不堪重负,强加在语文身上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了,现在语文课已失去了本真,失去了“语文味”。

有一位教师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他先让学生朗读比赛,读完后让学生拿出竖笛吹一吹,接着让学生想象并分组表演南郭先生吹笛的样子,最后小组合作,说一说南郭先生回家后的情景。

这样的课堂的确热闹,形式多样,但没有让学生从文字本身去体悟,忽视语言文字和形式的积累,学生一节课真正得到的东西少之又少。在这样的语文课上,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1.语文课应上得扎实。语文课应注重实效,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该训练时要大胆训练,该讲解时要主动讲解。在“训练”与“感悟”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让“训练”与“感悟”并举。

2.语文课应该追求朴实。那种追求场面热闹、形式花哨的语文课终究不能长久,我们应该追求那种朴素、真实、有效的课堂。

三、“秀”出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重要工具。课堂语言是否生动,是否有感染力,能否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戏剧也好,如果教师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用来用去就那些可怜的有限词语,语言干瘪枯燥,可以想象整堂课如同嚼蜡,学生提不起精神甚至感到厌恶,根本无法体味文章的情思之美和语言之美。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美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表情达意的魅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呢?

一是注意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的文化气息。汉语的词汇丰富如海洋,既反映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又吸收各民族与外来语种语言的精华。成语、俗语、对联、诗句、名人名言等无不是前人语言的精华和结晶,平时要广为采撷,认真储存,教学时才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二是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精当的设问和反问能制造悬念,气势磅礴的排比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适时的反复能加深学生印象,对偶的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夸张的运用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如果能充满睿智地运用这些生动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敏捷,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动听、动情、动心。

三是努力打造文化课堂。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适当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例如:文学经典名著介绍、历史名人故事介绍、某种文化现象的成因探究等),便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个体生命的发展。

语文课堂因学生而生动,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名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打开的话题就会一个个涌现出来,推动课堂的发展。精彩的“秀”让语文课堂的生成变得具体、丰富而充实,使课堂教学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不断探索,生成、实现、享受无尽的语文课堂精彩。

参考文献:

[1]马原主.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互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2]张全祥.老师如何引领课堂.语文教学通讯,2006(4).

[3]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老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课堂对话语文课堂教学
回归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堂对话策略及实施探讨
数学课堂对话,给学生的自然生长助力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聋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状态”研究
小学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