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玲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掌握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所以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这样才能将知识变枯燥为生动。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丧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已成为课程的基本和主要任务。教师要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只有使“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课堂才会由死气沉沉变为生机勃勃。只要我们善于将教材里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的生活结合,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就可以调动起来,这样课堂气氛一定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生物的《选修一》有一个课题,是讲述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的。在上课之前我把苹果醋、葡萄酒、果汁饮料、汽水和矿泉水分别装在一次性杯子里,然后请学生来品尝并要求他们辨别自己喝的是什么。当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自己喝到的是什么饮料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已经被我调动起来了,我接着说:“同学们知道我们喝的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吗?”当他们摇头的时候,我就很自然地引入这节课的主题——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节课学生们都听得津津入味,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自身素质,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用不完的精力,要他们在这个年龄静下心来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确实有点难。如果我们能结合日常生活来引出教材里的内容,就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我们要吃透教材,掌握好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多种的教学方法。第二,为了更好地在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第四,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第五,要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冷静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内容,还要随时应对、处理一些突发问题。如果在课堂上,某位学生提出与我们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绝对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意见,而应该将这两个不同的意见交给全班学生去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凡是学生能总结出答案的,要引导学生自己做出结论。虽然这样做可能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但只要不影响教学进度,我相信这样做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创新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四、进行小结,提出新的问题
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小结,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这不但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还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和增加知识的积累。还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借此帮助他们有针对性的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这也可以不断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目的地带着问题继续深入思考。
五、精心安排习题,加强巩固
对于一节课的内容,短短的四十分钟明显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布置适当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如每当上完减数分裂后,很多同学很容易将它和有丝分裂混淆,所以我往往在练习题上画上这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在各个时期的变化,然后通过图文结合比较分析:首先看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的话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有的话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其次看后期着丝点有没有分裂,有的话就是有丝分裂,没有的话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再次可以看中期,如果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这样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