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珺
立足课堂,培养队员
一支好的合唱队,就要有好的演唱水平,选合唱队队员就像盖高楼大厦选好一砖一瓦一样重要,队员要有一定的音乐素质,这一条是最基本的。但是并非每个学生都具备优质的音乐素养,更不可能依赖于外面的艺术培训机构,而合唱这门学科要想出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效果。立足自身,立足课堂,在音乐课教唱之前我都会找两首练习曲来进行发声练习,教会每个孩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去演唱每首歌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石穿,平时一点一滴的练习积累,到比赛之前我的学生都能够成为学校合唱队的主力唱将,同时也省去了很多矫正发声的时间,更好的投入到作品的练习中。
合唱队的队员一定要喜欢音乐,喜爱唱歌,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尽心尽力的去演唱。合唱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集体艺术,它讲究合唱中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所以队员一定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为一支好的合唱队打好根基。
合唱训练三部曲
和谐的声音就好比是钢筋和水泥,在合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有和谐优美的声音呢?这主要取决于队员们正确的发声。结合指挥大师班所学到的训练合唱技能技巧,在平时训练中我总结了“三部曲”。
歌唱者要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这是唱歌的第一步。先说站,站立时双脚要稍微分开一点(有一拳的距离),也可以一前一后的站,把握重心,保持身体端正,自然立直,精神饱满。再说演唱的状态,眼要向前看,保持平视,挺胸,肩要向后展开,收紧小腹,切忌伸脖、缩肩、挺肚子。面部表情要自然放松。这里尤其要注意,让队员知道下巴不能抬高,眼睛要平视前方,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多队员喜欢音域越高下巴也抬得越高,这样会影响发音,也是非常不正确的做法。
歌唱者要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有人说:“只要唱歌者能用好的嗓音唱好他的曲子,他的发音方法就是正确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每一个合唱队员加入我的合唱队时,我都会教他们正确运用自己的喉咙,每一次授课时我都会作示范,我告诉他们唱歌时面部所有的肌肉都是积极的,眉毛是向上挑起的、眼睛是睁大的、笑肌是抬起的、嘴巴是张开的、牙齿是露出来的,这就是唱歌的最好状态,也是发出正确的声音的最佳方法。
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有些队员演唱时高音总是解决不了,所谓的“卡住”了,这证明在高音换声区队员没有掌握好换声的方法,由于高音演唱用头腔的位置比较多,下面的气息又要拉住,比较难掌握。在练习发声时我要求队员打开软口盖,吸气后,感觉喊远处的人,用“嗨”这个字与气息一起呼出来,想象将声音抛出去远方。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必须像是在“叹气”的气息发音,并注意口不可张得太大,发音时须保持下巴稍向后退的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队员们“卡住”的现象都解决了。训练时还发现有些队员唱歌用不上气或气不够用,对于这种现象,我要求队员们学习打“嘟”——上下嘴唇放松,腰部用力,臀部微微翘起,双脚牢牢扎在地面,深呼吸,打“嘟”音保持气息,时间越长越好。通过不同的练习曲,都用打“嘟”去练习,慢慢地学生们的“气”越来越足,效果非常显著。
创造学生歌唱的表现力
表达歌曲的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因此,合唱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结合,歌唱时必须声情并茂、感情真挚才能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为了能让队员们领悟这种情感的表达,我在选择作品时,结合本校合唱队员的自身特点,熟读作品,并让队员们了解作品的风格,每一首歌曲都有当时的社会风貌,无论是轻松的、愉快的还是悲伤的、思念的,作为指挥都应当指引合唱队员们透过歌词领悟到歌曲的含义,挖掘出歌曲的主题思想,使其有感而唱。同时还要通过歌唱进行歌词的咬字、吐字方法的指导,唱熟歌曲的旋律及音调、节奏和节拍,这些细微之处不能忽略,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歌曲的每一处细致的分析。让队员们通过这些细节的处理,完全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以情代声,声情并茂,同时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和充满内心激情的面部表情,达成合唱舞台的表现力。
培养一支好的合唱队伍并不是一步就能达成的,而是通过指挥者在平时训练中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合唱歌曲的风格去摸索、研究,并运用到实践培训中,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