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国志
近年来,安达市委、市政府把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此,组织部门坚持把聚焦发展、服务发展、参与发展、推动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紧密围绕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配干部、聚人才、强基础,努力争创服务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的先锋,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得力的组织保证和强力的服务支撑。
一、优化组织配置,为服务产业项目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一是选优配强干部资源。围绕和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树立“赛场选马”的用人导向,制定了《关于选派百名后备干部参与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选派106名35岁以下的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征收、小城镇建设、新区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信访等重点工作部门挂职锻炼;选派14名年轻后备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加快了新农村、农业园区和土地流转等农村重点工作的推进步伐。二是推进重点区域组织建设。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发展经济统筹考虑,本着“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党组织组建模式,采取联合组建、延伸组建、统筹组建等方式,在重点产业项目和行业商业协会等产业服务机构中新建党组织八个,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力。三是制定出台规范性政策文件。根据市委部门的工作分工,针对所承担的异地经济、风电能源产业、广场化社区建设、总部经济等中心工作,市委组织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相继牵头研究制定了《安达市支持风电能源产业发展意见》《安达市异地经济管理办法》《安达市关于未来五年发展异地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进一步规范有序地推进相关产业项目建设明确了政策支持。
二、集聚人才优势,为服务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创新产业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需求是第一信号”,针对我市产业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实施“项目﹢人才”“产业﹢人才”“基地﹢人才”等人才培养模式,选送优秀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等到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学习深造,放到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二是推动校地合作聚智引才。围绕重点项目建设需要,注重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组织开展了“十百千万”工程高校对接活动,先后到北京、天津、大连、长春等地,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哈工大等十余所高校进行对接,洽谈校地合作,开展校企共建。三是实施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立足提升党员干部服务产业项目建设能力素质,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工作,相继聘请李连仲、陈永昌等12名国家、省、市专家学者举办政治、经济、科技等八场专题讲座,对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同步推进实施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素质升级工程,共培训市乡村三级干部6000余人次。
三、健全工作机制,为服务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落实政策激励机制。围绕落实市委“全党抓经济、全员抓招商”的要求,推动产业项目建设跨越升级,进一步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市委组织部相继研究制定了《安达市后备干部专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办法》《安达市后备干部包村抓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村党组织书记推进乡镇村经济、现代化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奖励办法》等文件,激发了全市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和村级干部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部领导联系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明确各分管副部长分别参与协助常委部长主抓广场化社区建设、风电能源产业建设和异地经济建设工作。结合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各分管副部长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走访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组织、干部、人才等问题。三是实行干部全员参与机制。注重搭建组工干部参与经济民生建设工作实践平台,结合百名后备干部参与全市重点工作活动契机,除部领导以外,其余26名干部全部充实下挂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重点民生等基层工作一线接受锻炼,提前介入经济建设和民生工作,真正在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实践中锻炼才干,增长能力,打造复合型组工干部。
(作者系中共安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