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润物细无声

2014-08-26 00:41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2期
关键词:调解员

任红禧

“《家庭问题》3幕1场第6次,预备——开始!”

2013年10月的一天,在青冈县地税局局长办公室,随着场记牌“咔嗒”一响,几个演员立刻进入角色。

这不是哪个大导演在拍什么“大片”,而是青冈人在创作自己的党建微电影。故事来自现实生活,演员、剧务都是青冈本地党员,甚至有人是在“自己演自己”。

“小县城自己拍电影,听起来像个笑话,但我是个敢吃螃蟹的人。”导演王玉自认“胆大包天”。他为啥要吃这第一口“螃蟹”?这还得从一年半以前的一次会议说起。

把硬道理软着说

2012年7月中旬,青冈县政法工作现场会在靖城街道办召开。

“打算怎么做?”在听取司法所所长陈南春关于普法宣传、调解工作的情况汇报时,县委书记王雪峰插了一句话。

“以印发宣传单的方式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深入楼宇耐心讲解……”陈南春说到这儿,时任街道办人大工委主任的王玉却摇了摇头。

王雪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问王玉:“王主任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我是想,即便你愿意耐心讲,可人家都能愿意听吗?现在老百姓的接受习惯、解读能力都今非昔比了,‘你说他听、你讲他记的教育模式也得改改了!”说到这儿,王玉话题一转,“今年3月,县里搞了个影视中心,成立了党支部,拍了几部公益主题的微电影,上上下下的反映都非常好。这次普法是不是也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新载体,把硬道理软着说?”

“嗯,这个想法不错。只要你能拍好,需要什么,各单位全力配合!”王雪峰当场“拍板”——他相信眼前这位老组工干部、县电视台前台长的能力。

在县委的协调下,县委组织部专门从党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经费中解决了5万元,县纪检委、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县财政局等单位也出资援助,购买了摄像轨道车、摇臂、稳定器、变焦镜头……

买完“马”,开始“招兵”。“兵源”的充足程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挺有意思,我也想照量照量。”听说要拍微电影,很多党员自己“送上门来”。

“我们虽是业余演员,但比一般人还算经验丰富,先考虑考虑我们呗。”靖河艺术团党支部书记张景瑞到县委组织部“请缨”。

“老公当‘导演,老婆能不能借点光啊?”王玉的妻子蔺秀梅听到消息,也想近水楼台先得月。

……

“马”买了,“兵”招了,他们开始“摆阵”——设计剧本。根据陈南春提供的大量真实案例,“老笔杆子”林陵、伞国丰当起了编剧。

微电影开始走进青冈人的生活。

观众“买账”才是目的

一年半来,青冈县先后拍摄了《调解员的故事之千金难买一家亲》《调解员的故事之不坐爸爸车》《调解员的故事之楼上楼下》三部曲以及《社保心潮》《家庭问题》等16部微电影,先是在县电视台播放,然后在各社区和数十个广场的LED屏幕上巡回展播。

“打了把酱油,却得到不少启示。”饰演《家庭问题》“男一号”、从乡镇党委书记岗位退休的魏忠感慨道:“做了20多年党群工作,说教了20多年,今天才切身体会到,形象教育远比空洞说教更容易让人接受。”

让观众“买账”,才是用微电影拓展党建载体的目的。

靖河艺术团的刘景凤是《千金难买一家亲》的女主角,饰演调解员。“我把戏里的角色搬到了现实生活中,还挺管用。”

刘景凤为啥这样说呢?这里有个故事。

一天,乡下的妹妹刘艳在电话里跟她唠起一件事:邻居老李头和老伴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又分别给他们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可老两口70多岁了却没有一个儿子愿意赡养。老头老太太觉得活着没啥意思,就想吃点药死了算了。有人劝他们去法院讨说法,可他们觉得“爹娘告儿子太砢碜了”……

联想到自己在微电影中当调解员的情节,热心肠的刘景凤去了妹妹所在的村,找到老李头的三个儿子,先把情理、法律摆了一通,然后说:“你们哥儿仨看着办吧。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这事正好给拍微电影当个反面教材。”

兄弟三个明白,这要是被整到电影里当典型,那可丢老人了,都被吓得不敢吭声。见情况有缓,刘景凤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最终,兄弟三家共同出钱,在老三家给父母盖了两间屋。

“生存认证”是社保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制度规定,参保的老年人每年10月都要去社保局验证。所以,无论拄拐还是摇轮椅,哪怕是坐担架也得本人到场,一些老人不免抱怨:“哎呀,年年折腾我们!”

2012年9月,青冈县社保局决定转变作风,上门验证。但全县需要验证的有14 000人,全都上门服务不现实。于是,在拟定了上门服务的相关条件后,副局长吴庆凡找到王玉,希望利用微电影配合宣传一下。

接到任务后,王玉当即张罗人手,在吴庆凡这个社保“老卷底子”的协助下,拟定剧本、组织拍摄、加紧制作。一个月后,以转改社保工作作风为主题的微电影《社保心潮》通过县电视台跟观众见了面。

……

2012年年末,绥化市召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轮到吴庆凡发言时,主管领导说:“青冈不用汇报了,那个电影我们看了,回头把片子拿来就行。”

做群众爱吃的“菜”

2013年年末,中央电视台的几位记者来到青冈采访便民服务建设情况,顺便看了青冈人自己拍的微电影。一个记者兴奋地问王玉:“你们怎么拍得这么有意思?”

“关键是接地气!”王玉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老实说,青冈人拍微电影的条件并不“硬”:摄像机、传声筒等设备都是价格最低廉的,没有专业的场景地;参演人员往往是谁的故事谁演,没经过演技方面的培训;后期制作全靠自己“捅咕”,20分钟的电影前后要花上一两个月……可无论多么不专业,但老百姓说好。

新媒体党建为啥能在青冈搞得如此有声有色?

青冈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广全认为,传播技术的进步为新的传播方式提供了可能。现在几乎家家都有电视,电脑也日益普及,青冈的每个社区都配备了LED电子屏幕,拍出来的电影既可以通过电视和远教平台传播,也可以在人群比较密集的社区广场播放。对青冈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就是“事在人为”——县里不但有像王玉那样懂行而且热心的骨干力量,还有一大批幕后支持者。

张舒平是县国土局办公室副主任。参加拍摄前,他去向局长汇报。局长高兴地对他说:“这是个释放正能量的好事,你不仅要去,还得当任务完成好,把土地政策好好宣传宣传。”

为了配合拍摄,县地税局不仅提供制服、办公室,还在下班后组织全员着装出镜。

作为青冈微电影拍摄的行家,王玉认为,最关键的是在传播理念上要强调接地气。为了让微电影更具生活气息,主创人员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一个镜头常常重拍十条甚至二十条。这并非对业余演员的挑剔,而是对表演“戏剧化”的否定。

在拍摄《家庭问题》时,扮演“李父”的魏忠和扮演“李母”的高淑范有一场争吵的对手戏。可一连拍了十多遍,王玉总是不满意地喊“停”。

“你俩说话咋就那么客气呢?”

“夫妻间不得相敬如宾吗?”魏忠有些不理解。

“现实生活里,哪家夫妻总是客客气气说话的?掐架懂吗?你俩得掐……预备——掐!”

王玉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做菜,你不能强迫客人吃,得琢磨客人的口味,也就是信息接受的有效性问题。尽管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样,可不管是煎炒烹炸还是‘咕嘟炖,关键得做群众爱吃的菜。而且,宣传方式是动态的,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

2014年,青冈人关于党建活动载体的探索还在继续……

编辑点评:从形式上看,青冈的微电影创作活动、传播方式可以归类于党员电化教育。从内容上讲,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引导,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释放正能量,这项活动则属于“大党建”范畴。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过去一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工作方式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微电影正是新时代条件下的一项载体运用,也是探索党建信息接收有效性的一个路径选择。青冈的启示并不在于拍摄微电影本身,而在于如何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传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调解员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调解员”
英国学徒制的未来:调解员在新模式中的作用
黄磊化身金牌“调解员”
也谈班主任的魅力
最高法:建立法院专职调解员制度
家有“调解员”
论新时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人民调解在知识产权纠纷中调解员的选聘探讨
我班的“金牌调解”